发展消费社会需要调降关税

时报时评周子勋

继前段时间汽车、抗癌药等进口关税下调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较大范围下调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

我国正在向消费社会转型,消费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9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6.6万亿元,增长了32倍,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最终消费支出从1980年的仅为297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3.5万亿元,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在居民消费中,服务消费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一国经济的发展程度。目前,中国的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健康养生等服务性消费空间正在逐步打开。

过去几年来,我国进口关税在持续下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是降税比较集中的领域。2015、2016、2017年均有推出降关税的政策。从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纳入降税范围的进口商品清单包括服装鞋帽、厨房和体育健身用品、洗衣机、冰箱、水产品、矿泉水、洗涤用品、护肤美发用品、医药健康类产品等,涉及税目1449个,是前4次降税总数的7倍。平均税率由15.7%降为6.9%,平均降幅为55.9%。

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次大幅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围绕消费需求旺盛、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国内一时供给不上的一些优质产品和特色优势产品,有利于丰富国内消费选择,引导国内供给体系转型升级。

换一种角度来看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这也意味着中国按既定节奏和方向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必须承认的是,伴随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部分领域的投资回报率下降,有欧美及日资企业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选择撤离中国。与此同时,外国投资的重点已从传统的制造业开始转向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而高技术服务业当中的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以及高技术制造业当中的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更是外国投资高速增长的领域,也是外商未来极力要进一步扩大的领域。

在开放市场中,如果投资环境一旦恶化,影响的并不仅仅是外资,国内民间投资同样会受到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寻求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过程中,保持有效投资的合理增长极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体制、提高外国投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国企业进入中国的服务及消费市场,就成为不能,也无法再回避的课题。而在经济结构亟须调整、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日益被看作未来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背景下,这也将有助于倒逼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中央及各地区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规范化水平及透明度,增强与其他地区争夺外资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高层多次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这也意味着,当中国投资放缓时,进一步对外资开放是必须之举。而新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即将公布,无疑有利于提升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