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化的背後歷史價值AAA國寶

三星堆文化遺址簡介

三星堆遺址位於中國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南

距四川省省會成都40公里,東距廣漢市區7公里,是一座由眾多古文化遺存分佈點所組成的一個龐大的遺址群,1988年1月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考古學家將該遺址群的文化遺存分為四期,其中一期為早期堆積,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則屬於青銅文化。遺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時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續近2000年。

三星堆遺址群規模巨大,範圍廣闊,古文化遺存大多分佈在鴨子河南岸的馬牧河南北兩岸的高臺地上,遺址群平面呈南寬北窄的不規則梯形,沿河一帶東西長5~6千米,南北寬2~3千米,總面積約1200公頃,是四川古代最大最重要的一處古文化遺存。已確定的古文化遺存分佈點達30多個,其中以南部的“三星堆”,中部的“月亮灣”、“真武宮”,北部的“西泉坎”,東部的“獅子堰”,西部的“橫樑子”,以及向西延續的“仁勝村”、“大堰村”等遺址最為重要。三星堆遺址群的年代範圍前後延續 2000年,所出的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銅器、金器,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徵,自成一個文化體系,已被中國考古學者命名為“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有造型各異青銅人頭像,出土時面部均有彩繪,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掛戴耳環耳飾,看來我們的先人很愛美的。除了這些青銅造像外,還有許多用祭祀的尊、等,有形態各異的各種動植物造型,其中被譽為寫實主義傑作的青銅雞、有在中國範圍內首次出土的青銅太陽形器等一大批精品文物。它們皆與中原文化有顯著區別,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長江上游的一個古代文明中心,從而再次雄辯地證明了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體的

三星堆文物還填補了中國考古學、美學,歷史學等諸領域的重要空白。使得世界對中國古代文明需重新評價,三星堆文物中,高達3.95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種神樹功能於一身的青銅神樹,其共分三層,有九枝,每個枝頭上立有一鳥,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鳥,而是一種代表太陽的神鳥。被譽為銅像之王的青銅立人像、有面具之王美譽、作為“縱目”的蜀人先祖蠶叢偶像的青銅縱目面具,長達1.42米、作為權杖法杖的金杖,其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的紋飾,兩隻相向的鳥,兩背相對的魚,並在魚的頭部和鳥的頸部壓一隻箭狀物,同時有充滿神秘笑容的人頭像。器身滿飾圖案的玉邊璋以及數十件與真人頭部大小相似的青銅人頭像,俱是前所未見的。

三星堆文化歷史價值

以前歷史學界認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黃河流域,然後漸漸的傳播到全中國。而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地區存在過不亞於黃河流域地區的古文明.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製品、玉石製品以及黃金製品,造型奇特、製作精美,表現出濃厚而神秘的宗教文化色彩,獨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徵,是極為罕見的人類上古史奇珍,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三星堆遺址所見古蜀國的手工業甚為發達,門類齊全、技術先進。三星堆遺址豐富的文化遺存填補了中華文明演進序列重要文物的缺環,是長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中國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有助於探索人類早期政治組織及社會形態演化的進程。具有非常大的收藏價值!

三星堆文化的背後歷史價值AAA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