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曾這樣過“六一”

點擊上方“博學少年”可以訂閱哦

那些年,我们曾这样过“六一”

童年裡的“六一”兒童節,是一種美好的存在。那時候的童真和自在,彌足珍貴,在每個人身上的體現都是相似的。

但在不同的年代,人們經歷的“六一”兒童節都是不一樣的。

注:以下內容來自“小博老師”真實採訪

01

“80 後”:這天既普通,也不普通

@ 兩孩子媽:

對我來說,“六一”這天很普通,也很不普通。

普通的是,那天該做的作業還是要做,該完成的任務也要完成。而且後來自己成為了姐姐,即便還只是個小學生,但也已經覺得兒童節是妹妹的節日,不是自己的了。

具體的感受,就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裡的那句話:“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但不普通的是,在父母和老師眼裡,這天仍然是我的節日。那時候,我需要參加學校的文藝表演,但班級條件有限,表演的衣服都只能自己想辦法。老師一般只會要求穿的顏色和大致款式。

說實在的,我偶爾還是興奮的,因為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裙子轉圈圈。

當然,最令人高興的是,那天有這一年裡最棒的一次午餐。

那些年,我们曾这样过“六一”

《歸來》| 沒這麼專業,卻也跳得高興

02

“90 後”:黑歷史,也是我珍貴的回憶

@化名為假飛:

“六一”這天,我覺得自己作為一個孩子,是全世界的主宰,大有一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勢。

每到這一天,上午是學校級的文藝匯演,下午班級的遊園活動。我幾乎每年都會被要求參與文藝匯演,尤其是那些歌舞節目,我甚至偶爾是“c 位(center,中間位置的意思)出道”。

這倒不是因為我多才多藝,或者顏值逆天,只是因為學習成績不錯、人也乖,老師覺得我可以至少低空飄過完成線。

可是講心裡話,我真的不喜歡這種表演。天生無樂感,也不擅長舞蹈。表演的舞蹈動作全靠痛苦的肌肉記憶和死記硬背了。我媽都忍不住心疼選了我做“c 位”的老師。

我不願意輕易向別人細說這些事兒,因為覺得有些丟人,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黑歷史是我珍貴的回憶。

話說回來,那下午的遊園活動就有趣多了。那天,每個人都摘掉了年級的標籤,大家都是一樣的。

遊園活動的遊戲都很普通,就是夾豆子、扔沙包、猜字謎、智力答題、跳皮筋……可神奇的是,不必有太多創意,只要參與者夠瘋,我們就玩得非常盡興了。

那些年,我们曾这样过“六一”

小鹿姐姐、董浩叔叔、鞠萍姐姐、金龜子 | 以前,他們的話比父母的話管用

03

“10 後”:“六一”這天就是第二個生日

@ 真·還只是個孩子:

注:她是個可愛的小姑娘,不太喜歡錶達,於是聊得很隨意。就在這些不太多的表達裡,小博老師艱難地獲取著信息

和她聊兒童節,她表示知道,微笑著說這一天就是她的第二個生日,也是自己所有朋友的第二個生日。

當然,她很想在這一天獲得禮物。當詢問她想要什麼禮物時,不太活躍的她一下子兩眼放光,聲調不自覺歡快起來,然後噼裡啪啦地講了很多。但除了關於“社會豬”——小豬佩琪的,其他的玩具聽得人是一臉懵。

苦笑著求助於孩子的媽媽,才知道原來都是關於動畫片的玩具。只是這些動畫片,不再是“80 後”“90 後”所熟知的《寵物小精靈》《數碼寶貝》,也不是“00 後”所熟悉的《喜洋洋灰太狼》,而是《神奇飛俠》《海底小縱隊》等等。

後續又有的沒的又聊了一些,聽完只覺得祖國的花朵是他們,時代也是屬於他們的了。

那些年,我们曾这样过“六一”

這個小姑娘的世界裡,最大的煩惱可能是沒有動畫片看

其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記憶,而這份童年記憶是由許多人陪同自已一起打造的。

很多父母都明白這個道理,也都切切實實地希望自己可以為孩子製造與眾不同的童年記憶,

讓孩子在多少年後回憶起時,能從那段美好的時光裡發現喜悅和收穫知識。

而浙江省期刊總社研發的《魔法科學課》益智實驗寶盒,就是一款能給孩子製造美好童年回憶的禮物,是專為孩子們量身定製的科學實驗型產品。

那些年,我们曾这样过“六一”那些年,我们曾这样过“六一”

它由一線教學名師和相關領域專家傾力打造,深入淺出,妙趣橫生;並且以科教版小學科學課本為依託,對應學習單元,幫助孩子舉一反三。

同時,精心選擇的有趣實驗,仔細搭配的色彩和材質,可以讓孩子在玩樂中體驗“知識有溫度、科學亦藝術”。

那些年,我们曾这样过“六一”

這個的“六一”兒童節,不如送孩子一個《魔法科學課》益智實驗寶盒吧!

父母們可以放下年齡的顧慮,回到十歲時候,同孩子一起創造歡樂且富有意義的兒童節。

那些年,我们曾这样过“六一”那些年,我们曾这样过“六一”

想獲取更多商品的詳細信息

進入購買渠道即可

博學少年官方微店

博學少年官方淘寶旗艦店

那些年,我们曾这样过“六一”

熱門閱讀

那些年,我们曾这样过“六一”那些年,我们曾这样过“六一”

即可進入微店訂閱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