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群众的贴心人——记盘州市教育局驻普古乡王家寨村第一书记刘岁玉

5月15日,中国移动公司到盘州市普古乡王家寨村选址修建移动信号塔,不久后,这里将实现通信网络信号覆盖。

“一年多跑了10来次,总算落地了。”搁在王家寨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岁玉心上的一桩事总算有了结果。

2017年4月,盘州市教育局机关工会主席刘岁玉,主动请缨到王家寨村开展驻村工作。

“太荒凉了!”这是刘岁玉到村后的第一印象。王家寨村海拔1600至1700米,有农户210户582人,其中贫困户70户178人。这里山地颇多,土地贫瘠,只有一条通村主路,手机信号为零,年轻人出门打工去了,村里多是老人孩子。

如何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是摆在刘岁玉面前的一道难题。他走家串户,调查村情民意,了解村里的发展情况后,立即召集村支两委开会,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找寻脱贫致富的路子。经过多次研究,综合论证,终于找到了致富路径:修路先行、产业进门。

要想富,先修路。刘岁玉先后联合村级合作社,向盘州市住建、教育等部门协调项目资金,解决王家寨至水坝1.2公里的通村公路硬化,争取盘州市交投公司投资约210万元修建通组路八段、共计2.7公里。如今,王家寨至水坝的路已经硬化完毕,八段通组路基本完工,正在硬化中。

土地贫瘠的王家寨村如何布置产业?刘岁玉结合该村地理环境,考虑到刺梨适合高海拔山地种植,经济效益好,而且在盘州已形成产业,便于产销,于是决定在该村布置刺梨产业。说干就干,刘岁玉开始撰写报告、跑部门、筹资金、发动群众。

“老百姓习惯了种玉米,舍不得让出土地。对村委也不信任,怕土地入股的保底分红、管护费得不到兑现。”刘岁玉说,为了发动农户,他们反复和村民摆龙门阵、算收入账,说服一部分人先用土地入股种植刺梨,协调项目资金,如期发放土地入股、务工的费用,其他村民看到真正有收益,才逐渐将土地入股合作社。

几个月下来,王家寨村布种刺梨1204亩、红梨208亩,覆盖全村农户。农户以土地入股,每亩每年可获得500元保底分红,还可在自家的土地上进行管护,每亩每年可获得400元的管护费。刘岁玉还积极引导村民种植蔬菜168亩,养殖蜜蜂、肉鸡、蛋鸡等,并对接盘州市各学校食堂优先收购村民的农副产品,为村民增收拓宽路子。

2017年10月,王家寨村正式启动人居环境改造项目,刘岁玉带头爬楼梯抱瓦片、拆除破烂椽片、搬动破旧家具,带领村干部帮助村民打扫房前屋后,指导村民进行 “三改”工作等。盘州市教育局近百名干部职工也前来助阵,清理垃圾、清扫道路、拆除危房……经过不断努力,村庄一改过去“脏乱差”的模样,焕发出新的光彩。

如今,王家寨村的刺梨开始挂果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80%的村民家门口都通了公路,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而刘岁玉也将离开,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回到家人身边。

“驻村的日子有很多艰辛和心酸,但很值得。”39岁的刘岁玉表示,在基层工作的锻炼中,与村民们的相处中,他学会了很多东西,也和乡亲们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是人生一笔无法替代的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