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声震人间者,必先深自缄默

腾讯云:声震人间者,必先深自缄默

文 | 阑夕

2003年,《哈佛商业评论》曾等在过一篇引起轩然大波的文章,标题为「IT Doesn’t matter」(IT不再重要),对于当时刚刚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云计算及其对应的云服务还是一件陌生的事情。

但当时间拨到15年后的今天,「云」已经是所有科技企业无法绕过的一个关键词。

根据Gartner的市场报告,2017年仅公有云服务的全球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了2602亿美元,并且在这样庞大的基数上依然保持着18.5%的增速。而腾讯云更是统计了中国过去一年的「用云量」,互联网行业整体的「用云量」增速高达162%。

对于巨头而言,这样的一块蛋糕一定是不愿意也不应该错过的。

在5月23日的腾讯「云+未来」峰会上,教育也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设置了专场。在教育领域中,校园场景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场景,其相对独立的特性使得校园场景内的互联网化实际上要略慢于外界,但另一方面,象牙塔的属性又使得校园本身十分适合数据化、智能化。

腾讯云:声震人间者,必先深自缄默

而腾讯云则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腾讯云副总裁王帅对此也颇有信心,「经过腾讯云多年的打磨和沉淀,腾讯云教育生态已经在基础架构、云服务、大数据等底层能力方面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有能力为广大的高校、中小学、在线教育企业提供服务。」

通过与高校合作,腾讯云针对高校场景打造了一系列产品,包括网络学习、校务治理、社团文化、校园生活、就业指导等智慧校园管理环境,从而将腾讯20年技术积累与校园场景连接,推动智慧校园的建立。

智慧校园原本是腾讯的重要战略之一,而如今这一战略由腾讯云来主导,也从侧面说明了腾讯云在腾讯内部重要性的提升。

「云」在大公司中地位不断提升的不仅仅是腾讯,2016年,亚马逊云计算业务部门AWS的负责人Andy Jassy的总薪酬就达到了3560万美元,这一金额是亚马逊内部最高的,超过了身为创始人的贝佐斯。而AWS也成为了亚马逊近年来股价一路飙升的重要助推力。

而腾讯云对于腾讯的意义显然不仅仅是推动股价,腾讯一直以来的立命之本是连接人,而随着技术的演进,以及腾讯本身业务布局的发展,马化腾对连接这个角色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于是也就有了在今年云+未来峰会上提出的「三张网」概念——人联网、物联网、智联网。

这三者都离不开作为水电煤基础设施和连接桥梁的「云」,基于云的连接,腾讯有机会能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各行各业、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连接。

「建立高瞻远瞩公司关键的第一步是:清楚表明一种核心理念。」詹姆斯·柯林斯曾在《基业长青》一书中这样写道,而「连接」则是腾讯的核心理念,同时也是互联网最大的价值所在。

校园、教育,这些都只是云计算、云服务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2017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用云量」占了全国总量的79.1%,这也意味着大量行业都还处于被云赋能的初期,刚刚完成数据化,而亟待智能化。

互联网的发展解决了数据化问题,让人、物、行业、场景的数据都可以被收集和连接,而数据化是云计算和云服务能够高速发展的基础,加之人工智能的赋能,更是能够让传统行业的经验沉淀到云端,以云端产品化的方式赋能各个行业,使之走向智能化。

腾讯云:声震人间者,必先深自缄默

为此腾讯云也推出超级大脑,以及面向各行业的行业大脑,以一个服务者和连接者的角色赋能各个行业,最大可能的提高效率。

在完成早期跑马圈地式的通用云计算发展阶段之后,如今的竞争正在走入深水区,竞争的是如何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给出个性化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这一点从腾讯云在教育场景中做的工作就不难看出。

深入行业,了解行业痛点,解决行业问题,将行业经验固化并产品化,也成为了以腾讯云为代表的主流云计算服务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对于传统行业们而言,他们也十分需要像腾讯这样的水电煤似的基础设施服务,具体场景下的实际业务是他们擅长的事情,但承载业务的基础设施也由这些传统行业参与者来自建显然不是一个最经济的选择。

新科技与固有场景之间需要一个桥梁,而腾讯云便是这座连接之桥梁。

腾讯云一直以来的定位都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修路者」,但修路是一件辛苦且不容易名扬天下的事情。

C端的产品可以一夜爆红,被人们热议,被用户熟知,但云计算类的公司则往往选择陌陌的耕耘,一点点的积累和创造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由此筑造一个伟大的生意。

就像尼采说的那样,「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