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再遭中国反垄断调查,国产存储芯片厂商发展契机?

文/意卿 首席创业官

三星再遭中国反垄断调查,国产存储芯片厂商发展契机?

5月31日,中国反垄断机构派出多个工作小组,分别对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家公司位于北京、上海、深圳的办公室展开“突袭调查”和现场取证。

6月3日,三星中国公司相关负责人确认了事件的发生:“5月31日有过现场调查,目前我们正在协助调查。”同时,其还表示“中国三星正接受问询当中。”

“惯犯”三星?

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家厂商在存储芯片DRAM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4.9%、27.9%和22.6%,合计占有95.4%的市场占有率。

之前三星因为Note7自燃事件,不仅品牌形象大跌,更是造成超过60亿美元的损失。

然而,2016年,三星的营收不降反升。究其原因三星利用自己在存储芯片及显示面板上的垄断优势,靠着零件涨价潮,不仅填补上手机业务造成的亏损,更不断创下利润新高。

三星再遭中国反垄断调查,国产存储芯片厂商发展契机?

存储芯片在经历了2015和2016年的持续走低后,2017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迎来了爆发,增长率达到60%,销售额超过1200亿美元,占全球半导体市场总值的30.1%。

在持续涨价6个季度后,有手机厂商就此原因向国家发改委提出投诉,2017年年底发改委就约谈了三星。

然而,由于供货不足,2017年DRAM的价格(每Gb)增长了47%,市场规模到达722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了74%。

5月31日中国反垄断机构展开了对三星的调查。这也不是三星第一次被调查,此前三星在美国曾接受反垄断调查,并于2005年承认价格垄断行为,被罚款3亿美元。

国产芯片发展契机

相比于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巨头95.4%的市场占有率来说,对于国产厂商无疑是巨大的压力。这次对三巨头的调查是否会给国产厂商提供发展契机呢?

国内厂商由于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储器的研发能否成功,未来几年将是关键期;研发成功后,良率能否提升到较高水平,成本控制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知识产权能否做到有效保护等,仍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研发成功至量产并形成销售,仍然需要长达几年时间。

时值大陆半导体发展的关键时期,DRAM作为性价比高,技术成熟且具有规模优势的重要产业分支,在国产终端的强劲需求下将进入发展机遇期,更是有分析称明年将是中国内存发展元年。

“只有技术过硬,才能在半导体行业有话语权。”GPLP君参加一场论坛得来。面临三巨头的垄断压力,本土厂商能否突围,不仅依赖于政策、资本、产业和市场环境,最为关键的还是研发和生产的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