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商業的本質和商業邏輯,98%的零售從業者還在為此犯迷糊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認為,未來30年、甚至50年零售行業有三點是不會變化的:

一是顧客喜歡低價的東西;

二是顧客喜歡送貨速度更快;

三是顧客希望更多更快的選擇。

智能商業的本質和商業邏輯,98%的零售從業者還在為此犯迷糊

在明白了這三點後,可以歸納零售業的本質是:為了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供應鏈效率不斷提升的商品經營

而智能商業通過數據與商業邏輯的深度結合,為傳統零售業態插上了升級進化的翅膀。數據智能不僅能實現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對價值鏈的重塑以及消費升級的牽引,還可以為孵化智能商業下的新物種,為零售新業態進行多維產業賦能。

智能商業有了更多的模式和技術創新,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購物體驗。梳理業內相關報道,我們可以總結出智能商業的四個商業邏輯:

1、人、貨、場三要素的重構。

新技術的出現是對“場”的重要改造,使得人和貨之間的信息傳遞發生了重要變化。傳統零售是人找貨,B2C電商則是貨找人。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應用導致“場”發生了重大變化,提升了商品流通和需求滿足效率。如訊貓智能便利店、盒馬鮮生等對於新技術的大量應用提升了運營效率。

“貨”也可以虛擬化後變成產品和服務,整個價值鏈從商品製造端轉移到用戶端,人、貨、場變為數字化的消費者、按需智能供貨和無處不在的消費場景。

2、從萬貨商店到每個人的商店

從長尾商品到頭部商品再到個人化商品,從單品經營到單客經營,從萬貨商店到每個人的商店,精準零售時代已經來臨。過去的連鎖企業無法知道誰在何時形成了購買行為,併為了快速複製和標準化,採用“千店一面”。而智能商業通過大數據瞭解用戶畫像,甚至做到比消費者更瞭解自己,滿足個性化需求,實現“千店千面”。

從時間維度看,現代商業的競爭是對消費者時間佔據的競爭,打破常規時間限制,在任意時刻都能提供服務。

精準零售的核心是效率提升,當然也包括體驗升級。效率不僅是內部的投入產出效率,也包括外部服務效率,如快捷與便利。因此,如何將外部效率轉化為內部效率,便成為零售進化的關鍵。

3、共享共生的去中心化協同生態

目前智能商業於零售行業之中,誕生了兩種主要的商業模式:

第一,以阿里巴巴等為代表的“中心化”模式。集權化的結構可以讓平臺更好的協調資源和增加話語權,但是一定程度上會破壞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生態,甚至會破壞整個行業秩序的健康發展。

第二,以雲媒股份為代表的“去中心化”模式。“去中心化”以中小微企業的需求為中心,這部分群體佔80%的市場份額。

中國零售的未來一定是基於連鎖制、去中心化、雲端高度協同和連接形成的一個共享共生的智能生態,因此,從長遠來看,雲媒的“去中心化”賦能系統,更有未來和生命力。

4、線上線下相融,C2B成未來

智能商業之下,已經不會再有線上線下的區分。線下一些新技術的應用,也可以像電商平臺一樣,精準監測關注人數、到店人數、體驗人數、交易人數、分享人數,然後反饋到零售經營層面。

同時,“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業務流、用戶流”五流合一、全面協同的閉環商業模式,實現了在供應鏈和ERP端線上線下的互通互聯,並可以利用大數據實現C2B模式。

商業本質不會發生改變,對於零售行業的企業家們來說,誰能保持獨立清醒的頭腦把握好行業的商業邏輯,並紮紮實實投入到自己深入理解的領域去做企業,誰就能在智能商業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