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动的基本原理

一、处于稀缺状态的人有不同的偏好

人永远处于稀缺状态,即欲望的无限和资源的有限。人永远处于选择状态,即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好以满足自我的欲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欲望,对待事物有不同的偏好。一般来说,人的偏好排序是:

  • 生理需求

  • 安全需求

  • 爱和归属

  • 尊重

  • 自我实现

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仅仅靠自己已有的不能完全满足自己,只有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换才能享受丰富多彩的产品、满足错综复杂的欲望。

二、人与人之间的交换

人用于交换的事物有:劳动、土地、资本等有形的,也有诸如:劳动、服务、智力、情感等无形的。

企业家通过自身积累的财富从他人那里购置劳动、土地等要素,再结合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生产要素的组合、加工,交易结构的创新,最终在市场上以高于产品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赚取利润,企业家即资源有效的配置者、是市场不协调的校正者、是使得要素循环流转的重要一环。

个人在组织中、与他人的交往中贡献自己的人力资本等,获取他人的支持、信赖,得到他人给予的货币,再用他人给予的去交换自己想要的。

三、货币是交换的媒介

随着人们交换的频繁、市场进一步扩大,在一般商品中逐渐脱离出一部分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成为交换的媒介。作为交换媒介的商品要满足几个条件:易储藏、具有普适性、不易获得。诸如金银铜等都在人类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媒介的角色。如今,人们使用货币。

货币将人类当前的付出储存起来以便后续的交换。如码头工人贡献自己的体力、时间、机会成本换取货币,未来再用货币购买生活必需品、支持家庭各项开支等。货币使人们的交换超越时空的限制。

四、人行动的基本原理

人的共性在于:

  • 人,永远处于稀缺状态,资源有限,欲望无限。

  • 人,永远处于交换、选择状态,用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用。

人与人的差异在于:

  • 需求点不同,偏好排序不同。

  • 既有的可供配置交换的资源不同。

  • 交换结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