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哀鸿遍野”,转战银行理财,资金就安全了吗?

在中国股市成立的近30年时间里,中国股市以中小个人投资者为主,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规章制度的不健全,投资者投资理念的不成熟,参与者交易行为的不规范等等各种原因,绝大多数投资者亏损惨重。近日又有不少投资者叫苦连天,称最强金融“风暴”或将席卷中国股市。

股市“哀鸿遍野”,转战银行理财,资金就安全了吗?

那么大家都非常关心手头的钱如何理财?怎么选择理财平台呢?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跑路”平台也被其他搜索引擎认证过。

有些平台利用各大媒体宣传造势制造虚假景象,以便吸收大量资金,然后玩失踪。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即便是通过某些知名媒体造势的平台也不可靠,毕竟现在媒体“拜金”现象普遍,有公众责任心的媒体只是少数。

甚至有报道称某家银行有10亿元的理财产品违约了,万幸的是买理财产品的客户最后还是拿回了本金,但是原来承诺的价值几千万元的利息都没了。

股市“哀鸿遍野”,转战银行理财,资金就安全了吗?

大家一定很吃惊,银行的理财产品也会违约吗?银行不是很安全吗?大家总认为银行是国家的,存钱取钱利息都有保障。但是银行销售的一些理财产品可不是一点风险都没有的。

银行在大家心目中是安全性很高的金融机构,大家手里如果有富余的闲置资金都会首先选择存在银行。大家应该都亲身经历过,如果你在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工作人员会推荐你购买理财产品,并以高于正常储蓄的回报率作为诱导促使你签订合同。这个时候大家要提高警惕了。

据媒体报道,有客户在某银行办理业务,遇到银行员工推销一款理财产品,并称该理财产品附送一份保险产品,可保障至80岁。过了段时间,该客户去银行支取本息时才被告知,他购买的是一份分红型保险。如果该客户办理退保,需要扣除3万多元的违约金。

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许多媒体多次曝光过此类案例。

股市“哀鸿遍野”,转战银行理财,资金就安全了吗?

那么客户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发行主体:银行理财侠义上来说是银行自己发行的产品,但实际上还包括银行购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和银行代销的第三方机构的产品。银行购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波动比较大,尤其在股市波动大的情况下,风险也比较高。代销产品种类繁多,非专业投资人一般很难判断。我们之所以选择银行就是看中银行的稳重性、安全性,银行的风控能力强、管理正规,所以建议首选银行发行的产品。

是否保本: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分为保本型和非保本型。用于投资理财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投资是有一定风险的,只是风险高低不同而已。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承受范围去规避、降低风险。2018年4月26号新的资管新规出来后,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兑付方式有了明确的说明,理财产品要逐步的实现份额化,要逐步的打破刚性兑付。说白了就是以后理财产品再也不是以前的按照预期年化收益率兑付的情况了,会逐步的变成实际年化收益率。比如以前某产品预期收益为5%,但是实际却亏钱了,按照以前的话银行会给客户5%的收益。但是根据新的资规管理,以后就得按照实际兑付,亏钱了客户就可能跟着赔钱而不是拿银行的承诺利息了。

股市“哀鸿遍野”,转战银行理财,资金就安全了吗?

到期日:就是是理财产品到期的日期,到帐日才是资金回到自己账户中的日期,到帐日一般是到期日的三个工作日以内。

投资期限:在确定资金不用的前提下,在同一风险等级和收益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选择时间长一点的产品。上面提到的到帐日和募集期之间的时间被称为“空档期”,时间长一点的产品可以减少空档期。

所以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也不是“绝对安全”,投资理财产品前一定要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去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