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抓住“精準”牛鼻子 摘掉窮帽奔小康

——江永縣整縣脫貧摘帽紀實

通訊員 任澤旺

江永:抓住“精准”牛鼻子 摘掉穷帽奔小康

初夏的江永,橘柚滿枝,橙桃飄香,生機蓬勃。

至2017年底,江永縣貧困人口由2014年初的14326戶48976人,減少到670戶1916人,貧困發生率由21.18%降至0.83%。今年4月24日,省政府正式批覆江永縣“脫貧摘帽”。該縣縣委、縣政府“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夙願落地生根,“脫貧攻堅中作示範、帶好頭”的答卷得以美滿。

這個佔全了“老、少、邊、窮”所有選項的山區農業縣,用時五年多成功“脫貧摘帽”,兌現了那份“莊嚴承諾”。

開對“方子”——以產業為根

江永縣貧困群眾佔比較大,邊遠山區局部貧困特徵突出。

“致貧,根本原因在於缺乏自我發展能力;脫貧,當以產業為根。”江永縣總結扶貧工作經驗,聚焦“六個精準”,精準把脈,理性探索。

近年來,該縣立足豐富的農業資源,以“江永五香”等富硒香型農產品為主導產業,通過發展高效特色優勢產業,促進貧困地區穩定增收,貧困人口穩步脫貧致富。

全縣建成優質水果21.6萬畝,優質蔬菜16.6萬畝,出口蔬菜基地18個,出口港澳蔬菜佔全省總出口量的40%以上。爭取到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到縣內建設超級雜交水稻“一季稻+再生稻”試驗基地,並與省農科院、湖南農大等院校開展農業科技合作,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含量。

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採取“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貧困戶參股”的方式,建成了全省首個夏橙資產收益扶貧項目,帶動了6013名貧困群眾穩定增收;依託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和專業合作社,採取“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新型主體+貧困戶”的方式,促進貧困戶增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產業基地、種養專業合作社在貧困村覆蓋率分別達到84.69%、96.77%,新型經營主體帶動43394名貧困人口參與,佔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81.74%。

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發放產業幫扶資金2386萬元,先後投入1999.2萬元,實施生薑、柑桔等5個省重點產業,帶動9996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400元/年。特色果蔬擴面提質,新增以香芋、香姜為主的蔬菜2.25萬畝,完成水果擴園和低產改造1.4萬畝。

勾藍瑤村以“支部引領、集體經營、市場運作、村民參與”的機制,“統一流轉、統一規劃、統一種植、統一管理,按股分紅,貧困戶全覆蓋”的“四統一分全覆蓋”模式,走出了一條“以旅脫貧、以旅富民”的新路子,成為全國“公司+農戶”旅遊扶貧示範項目、全國產業扶貧典型案例。該模式已在全縣10餘個貧困村推廣,發展鄉村農家樂、客棧70餘家,帶動7600餘名貧困人口脫貧。

該縣按照“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思路,編制產業扶貧方案,先後實施產業項目246個,帶動13809戶貧困戶參與,貧困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基本實現“一村一產業”“一戶一項目”的目標。全縣所有貧困村均建設光伏發電系統,62個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僅此一項增收4萬元;708戶貧困戶集中安裝59個光伏電站,每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突出產業扶貧“造好血”之外,該縣還突出金融扶貧、勞務協作、生態補償、易地搬遷、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政策保障,力促貧困群眾“貸好款”“就好業”“造好林”“搬好家”“建好房”“上好學”“看好病”“兜好底”,使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就業、上學、看病、生活、養老有保障。

織好“網子”——匯聚全社會力量

在與貧困的決戰中,江永縣抓住“中國社會扶貧網”首批上線試點工作的機遇,堅持線上線下互動,用好縣內縣外資源,突出“社會扶貧網+農村電商”“社會扶貧網+特色產業”“社會扶貧網+愛心企業”,實現精準對接,點燃了一個革命老區扶貧開發的激情。

該縣在聚焦扶貧幫困打造“立體網絡”的同時,還充分利用社會扶貧網的資源、流量優勢,把貧困戶種植的農產品上架到社會扶貧網的“電商扶貧”上。一時間,貧困戶的山裡貨成了互聯網上的香餑餑。

“我去年通過電商為20多戶貧困戶銷售香芋、香柚30多噸。”江永縣百鄉園特品優網店的王美君介紹說,蘭溪瑤族鄉盤石村的貧困戶餘來華種植的3畝柚樹,每年產香柚1.5萬斤,每到香柚採摘上市時,她都會來到餘來華果園把鮮果託運到電商街銷售。

此外,該縣還開啟了“百千萬”結對線上發佈、線下眾籌新模式,共譜“愛心幫扶曲”。去年,該縣開展的“百個企業聯百村、千名企業家結千戶、萬名愛心人士幫萬人”的“百千萬”結對幫扶行動和“僑商僑領助力扶貧”系列活動,獲得國內外愛心人士、僑商僑領捐資捐物達1.7億元。

該縣還實施了“醫療救助、教育資助、危房改造、產業扶貧、德智扶貧”五大眾籌項目200個,眾籌物資2億餘元;通過扶貧商城銷售貧困戶農產品過億元,讓更多農戶享受社會扶貧的紅利。江永扶貧形象大使、湘菜大師許菊雲促成廣州天華邦廚與縣裡簽訂2.1億元食材訂單,可直接帶動5000餘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4萬元。

幹出樣子—幹部有擔當

“想幹幹不好,想幹怕幹錯”,這是脫貧路上貧困群眾的最大擔憂。

群眾有擔憂,幹部要擔當。把脫貧攻堅第一線,當作鍛造幹部作為的第一“熔爐”,江永縣瞄準群眾心底的最大擔憂,全面推開“四位一體”幫扶機制,讓幹部帶著群眾幹,黨員領著群眾走,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黨政主要領導掛帥出征,真正把脫貧責任扛在肩上。縣委書記、縣長坐鎮脫貧攻堅指揮部,各鄉鎮成立精準脫貧服務中心,構建了“縣級領導包鄉鎮、縣直部門包村、鄉鎮幹部包組、工作隊員包戶”的扶貧工作機制,全面壓實幫扶責任人包扶貧對象的精準確認、包扶貧政策的精準宣傳、包扶貧檔案的精準建立、包扶貧措施的精準落實、包社扶網站的精準註冊、包扶貧對象的精準脫貧的“六包”責任制,明確全縣所有幹部職工的幫扶職責,做到“鄉鄉有領導掛點、村村有單位入駐、戶戶有幹部幫扶”。

全縣66名縣級領導、119個單位結對幫扶62個貧困村,每個貧困村實現1名聯繫領導、1個駐村工作隊、2至5個幫扶單位、1名“第一支書”,同時對駐村工作隊實行“痕跡管理”,實現了黨員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全覆蓋,確保貧困戶不脫貧、幹部不脫鉤。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真的富。”為帶領村民一同脫貧致富,蘭溪瑤族鄉勾藍瑤村支書歐陽明俊拋下自家的立體種養場,發揮黨員幹部“領頭雁”作用,與省、市幫扶隊一起帶領全村貧困戶發展鄉村旅遊、種植果樹,讓貧困戶從此有了長期的產業收益。

群眾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必須幹成幹好。毗鄰江華瑤族自治縣城沱江鎮的松柏瑤族鄉水美村,距離江永縣城56公里,要花一個多小時,種植出來的南瓜、芥菜等果蔬遇上“運輸難”。大家熱切期盼從山嶺間挖出一條通往沱江鎮的新路。縣裡專門撥出資金,於2016年底拉通和澆築了一條直通207國道、長10餘公里的水泥路,到江華縣城僅需20分鐘車程,村民生產的果蔬走上了“高速路”。

沒有什麼比追求幸福更能激發熱情,沒有什麼比上下同心更能凝聚力量。肩負著歷史與時代的重任,28萬江永縣人民勇往直前,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邁出了新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