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戰脫貧 奔小康

康保作為“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全省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可謂是“貧中之貧、堅中之堅”。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縣堅持以脫貧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率領全縣幹部群眾盡銳出戰、勠力攻堅,奏響一曲脫貧攻堅的戰歌。

2013年以來,康保的貧困發生率從36.04%降到了現在0.69%,全縣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271元增長到2019年的11210元,貧困人口由8.8萬人減少到1468人……這樣的數字讓人欣喜,背後的付出令人敬佩。

修路,讓發展之路寬起來

“以前從縣城到鄉里少了也得一個多小時,現在最多半個多小時。”康保縣閆油坊鄉南喬村黨支部書記常生慧常年往返於縣城與鄉村之間,新修的柏油馬路讓他感到兩地間的距離變得不再遙遠。

長期以來,康保縣交通路網存在著對外通道不夠、道路質量不高、通達度不深等情況,交通不暢成為制約該縣發展的最大瓶頸。路網交通建設,不僅關乎群眾的生產生活,更是貧困區域能否如期脫貧的先決條件。

要想富先修路。“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2018年以來,規劃實施省縣鄉村四級道路1221公里,1059公里道路全部竣工通車,構建起“五縱五橫”的農村路網,為群眾打通了致富“快車道”

“去年,我在村裡戀人花谷景區打工掙錢,年底光榮脫貧了,兒子還開車帶我在草原天際線旅遊了一圈,既能脫貧還能免費旅遊,真好!”屯墾鎮八棚村貧困戶郭富高興地說。

康保縣氣候高寒乾旱,年降雨量300毫米左右,無霜期僅為97天,旱地佔耕地面積86%,畝均效益不足100元,地瘦人窮,導致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異常艱苦。

路通財通。一樣的山,一樣的地,有了不一樣的價。近兩年,康保利用新修的道路與豐富的生態資源,重點打造運動、藝術、養生、美食四條“草原天際線”旅遊線路,連續舉辦了遺鷗攝影周、戀人花嘉年華、草原國際馬拉松等生態旅遊活動,探索“道路+旅遊+扶貧”新模式,帶動貧困群眾多渠道增收。

同時,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康保整合人力、物力和財力集中攻堅,統籌貧困村和非貧困村“雙基”建設,完成住房、改廁、農村教育、村級公共文化服務等7大類170多項“雙基”建設工程,補齊了農村人居環境短板。

造血,讓脫貧產業興起來

群眾增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前提,而發展優勢產業是脫貧的基礎。

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因病、因年老無勞力、因殘致貧3項累計高達70%多,面對這樣的貧困現狀,他們優先走保障性扶貧的路子。

如何走?如何把康保的“優勢”發揮出來?

康保平均海拔為1450米,全年日照時數達3100小時,具備780萬千瓦光伏發電開發能力,海拔高、光照足、地域廣是康保得天獨厚的優勢,既擁有良好的資源優勢,又符合康保脫貧工作的實際,於是,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康保把光伏產業作為了產業扶貧的支柱。近年來,該縣先後投入4.76億元,建成光伏扶貧電站18.3萬千瓦,年收益1.15億元。

一個項目輻射一片,一個產業帶富一方。康保積極探索出“一改三全”光伏產業扶貧新模式,改革了光伏發電站收益分配機制,其中70%用於農村扶貧公益崗工資支出,30%作為村集體收入,帶動2.2萬戶貧困戶實現增收,195個貧困村實現光伏扶貧全覆蓋,帶動1.7萬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康保立足“首都兩區”定位,發揮風光、土地、生態三大優勢資源,構建了光伏、特色種養、土地流轉、生態建設“四位一體”的增收體系,拓寬貧困群眾的增收渠道,築牢脫貧的產業支撐。

據統計,該縣累計整合3.97億元,與當地12家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經營,通過資金入股、資產租賃等多種利益聯結機制,先後帶動2萬餘戶貧困戶穩定增收,走出了一條具有縣域特色的扶貧新路徑。

扶志,讓貧困群眾幹起來

“周老酒”成了“致富哥”,這是康保縣康保鎮到北村的一段佳話。

“周老酒”,大名周學豐,57歲,貧困戶。以前,老周喜好喝酒賭博,好吃懶做,不務正業,自己的房子塌了,便到其他村民家擠著住。對於周學豐的這種情況,鄉親們早已司空見慣,村裡的姑娘們也都不願意嫁給他,不知不覺就單身了二十多年。

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擋住了脫貧致富的腳步。

思想不脫貧,一切等於零。2018年,康保縣堅持“扶貧不養懶漢”的原則,因地制宜、因戶制宜,將光伏收益和企業合作經營收益的70%用於保潔員、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工資支出,幫助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勞動賺取每月200至350元不等的工資。昔日坐炕頭等著領慰問品的貧困群眾,變成了穿黃馬甲的“工薪族”。

貼心的話、真心的幫,焐熱了老周的心。駐村工作隊對症下藥,從解決周學豐面臨的現實窘況入手,通過危房改造項目幫他建成了新房,安排護林員公益崗,讓他有了收入,介紹他到修路、建築工地打工,鼓起了腰包,也改掉多年愛喝好賭的壞毛病。

如今,周學豐房子有了,收入有了,也自信起來了。去年年底,通過別人介紹,單身了大半輩子的他終於娶上了媳婦,兩口子過日子有了奔頭。臨近春節,周學豐找村裡的老教師幫他寫了一幅春聯:“住新房,娶新娘,一天更比一天強;鉚足勁,爭口氣,小康路上不掉隊”。

人有精神土生金,扶貧先扶志和智。在脫貧攻堅中,康保多措並舉,著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

康保堅持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評選“脫貧光榮戶”,營造脫貧光榮的氛圍;開展“脫貧故事會”,先進帶後進;建立孝善養老基金和“黨愛超市”,憑積分兌換米、油、毛巾等日常用品;大力推行移風易俗、破除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隨禮攀比,厚葬薄養等陋習。

在康保,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心被焐熱、勁被鼓起,通過自身努力與外界助力同頻共振擺脫了貧困。

康保全縣上下正全力落實中央關於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傾心傾力,盡銳出戰,確保在實現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到六月份使現有的1468貧困人口全部高質量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