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拔窮根 “志智雙扶”奔小康

黑土地上拔窮根   “志智雙扶”奔小康

宓學忠在大棚裡工作的畫面。新華社發 潘晟昱 攝

初春時節的東北大地,依然有些寒冷和乾燥。但在農戶宓學忠的果蔬大棚裡,卻是一派紅綠相間、春意盎然的景象。宓學忠的果蔬大棚位於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鎮賚鎮哈拉本召村。隨著吉林省多措並舉、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他家的果蔬大棚又開園迎客了。最近幾天,驅車從城市裡來大棚採摘草莓和蔬菜的遊客多了起來。

來採摘的遊客多了,老宓又重新忙碌了起來。他告訴記者,本來以為疫情會對果蔬銷售造成很大沖擊,但現在來看,影響並不大。這幾年幫他脫貧的日光果蔬大棚,依然靠得住。

黑土地上拔窮根   “志智雙扶”奔小康

宓學忠在大棚裡工作的畫面。新華社發 潘晟昱 攝

老宓知道,他如今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位於鎮賚縣城東6公里處的哈拉本召村,曾是縣裡的貧困村,宓學忠家是村裡的貧困戶。單靠種地謀生,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老宓家過去的生活很拮据。

老宓還嘗試過種黃菇娘、“姜不辣”等多個品種,但各種作物都有獨特的種植管理要求,再加上對接市場困難,經驗不足的他總是以失敗告終。2015年,宓學忠家成為鎮賚縣建檔立卡精準扶貧對象。包保哈拉本召村的鎮賚縣衛健局組成了駐村工作隊,平日裡,工作隊隊員經常到老宓家走訪,幫他出點子、想對策。

2017年,宓學忠種植一棚西紅柿,收入1萬多元。初戰告捷,他信心足了,也知道了需要規模生產才能立足市場。老宓一改往日的低調保守,把成熟的種植技術傳授給左鄰右舍。果蔬生長期,他一邊管護自家棚苗,一邊為其他人提供管理技術。紀春華、邢樹發等7戶村民相繼扣上大棚,種植西紅柿,都增收近萬元。


黑土地上拔窮根   “志智雙扶”奔小康

宓學忠在大棚裡工作的畫面。新華社發 潘晟昱 攝

2018年初,駐村工作隊趁熱打鐵,帶著“志智雙扶”的任務到老宓家,鼓勵他增加種植項目,藉助鄉村旅遊熱,搞“有機果蔬採摘園”。村幹部說,已經給他聯繫好了有機肥,還要幫他拉客戶。一股暖意湧上老宓心頭。就這樣,宓學忠在種植西紅柿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大棚,種植草莓,同時試種了長果桑樹、大櫻桃等果樹,在承包地還栽植了700平方米紫葉白菜、1700株西藍花、分梯次種植了幾畝地的黏玉米。經過精心打理,老宓的果蔬大棚開園了,駐村扶貧幹部是第一批客戶,他們還通過多渠道的網絡社交平臺幫老宓“吆喝”。

老宓家的草莓、西紅柿因為沒用化肥、農藥,口感特別好。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就衝著老宓的名聲,來哈拉本召村遊玩、採摘。各種果蔬在老宓精心侍弄下,採摘期達到了100多天。2019年,宓學忠的採摘園僅草莓和西紅柿就實現收入5萬多元。


黑土地上拔窮根   “志智雙扶”奔小康

宓學忠在大棚裡工作的畫面。新華社發 潘晟昱 攝

今年春節正是老宓採摘園草莓上市的時候,可疫情來襲、出行管控,銷售遇到了難題。不過有了種植技術和經驗的宓學忠,已經不再慌張了,他通過調整大棚溫度等方法,讓草莓的成熟期延後。3月末、4月初光照條件增強時,這棚草莓才會達到最佳口感。

藉助鄉村旅遊資源,做大采摘文章,從傳統種植業向精細化種植發展,宓學忠的致富路是吉林省白城市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白城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積極調動貧困戶內生動力,變“輸血”為“造血”,讓很多貧困戶走上了的致富之路。2019年,白城市在鎮賚縣、洮南市脫貧摘帽的基礎上,大安市、通榆縣、洮北區也具備了摘帽條件;剩餘25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2萬貧困人口脫貧,全市貧困人口僅剩1526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12%。2020年,白城市將堅持一戶一策,及時解決增量,確保剩餘1526名貧困人口順利脫貧,14萬已脫貧人口鞏固提升不返貧。


黑土地上拔窮根   “志智雙扶”奔小康

宓學忠在大棚裡工作的畫面。新華社發 潘晟昱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