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六一到了,在发朋友圈回顾童年的时候,你记忆中最爱的童年动画形象中,有一只圆圆滚滚、呆头呆脑、经常犯傻的

小鼹鼠吗

它正是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知名动画系列片——《鼹鼠的故事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它有时候会因为一颗泡泡糖缠在身上而伤心哭泣,有时候会因为把一颗绿宝石挂在夜空中而拍手高兴;小老鼠生病的时候,它会跑遍全世界为自己的好朋友寻找草药;洪水冲来一只小鸟,它会悉心照料直到它长成一只雄鹰……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也许,现在的00后很少听说过《鼹鼠的故事》了,但这部作品在引入我国之后却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力和观众基础,辐射范围从70后、80后,一直到90后,甚至有不少人直到现在家里还珍藏着当年《鼹鼠的故事》系列光盘。提到这只小鼹鼠,就会触及到他们心中柔软的童年回忆。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鼹鼠去城市》中盖房子的段落

这只可爱的小鼹鼠诞生于

1956年的捷克斯洛伐克,至此以后直到21世纪初,鼹鼠的故事多达59集。每一集中,这只沉默寡言的小鼹鼠都会用它的善良、真诚和纯洁感动我们。

《鼹鼠的故事》的原作是捷克斯洛伐克著名动画师、插画师兼电影导演兹德涅克·米勒。米勒1921年出生于位于布拉格西部的工业城市克拉德诺(Kladno),从小热爱绘画的他1936年进入布拉格的国立绘画学校(Nationl Graphic School)进行专门的绘画训练,1942年进入布拉格工艺美术学院(College of Arts and Crafts)。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军事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由于杨·奥普莱托(大学生,在反徳游行中被打死)导致的学生反对游行,纳粹关闭了所有的大学和学院。兹德涅克·米勒当时也参与了反对游行,不过,幸运的是他并没有被送往集中营,而是从大学辍学后成为了一名动画师。

辍学后的米勒先是到位于哥特瓦尔多夫的巴塔动画工作室实习,在那里他学到了许多电影制作,特别是动画创作的技能和经验。二战结束后,米勒进入了捷克动画大师吉利·唐卡所在的妙计兄弟动画工作室(Studio Bratri v triku,在吉利·唐卡去世后更名为唐卡工作室Studio Jiriho Trnky),该工作室三个穿着蓝白条纹绒衫的兄弟的标志就是米勒设计的。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在妙计兄弟动画工作室中,吉利·唐卡给予了米勒极大的帮助。一路上,他从最开始绘制草图的绘图师,到后来成为编剧,20世纪50年代开始,兹德涅克·米勒逐渐成为妙计兄弟工作室新一代二维动画师中的领军人物。

1956年的冬天,当时35岁的米勒接到上级领导派给的任务,要制作一部专为儿童放映的教育动画片,但是,米勒一点儿都不喜欢上级派发下来的拍摄脚本。那时的米勒正深受美国迪士尼动画片的影响,因此,他着手寻找一只小动物作为自己动画片的主角。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当时,沃尔特·迪士尼在他的漫画里几乎用了所有的动物形象,所以米勒想要挑选一个不曾被迪士尼使用过的、只属于自己的特殊的动物。

有一天,米勒一边散步一边思考的时候,不小心被一个鼹鼠打洞堆起的土丘绊倒了。突然间,灵感乍现,“于是,我告诉自己,就是它了——一只小鼹鼠!”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1957年,第一部《鼹鼠的故事》动画片诞生了。这部作品叫《鼹鼠和裤子》,讲述了一只爱收集东西的小鼹鼠发愁自己的“宝贝”没地方装,所以想要一条有着大口袋的裤子。

动画中详细地展现了缝制裤子的完整制造流程:从种麻、养护、收割、渍麻,到纺线、织布、裁剪、缝制,最后,在许多动物朋友的帮助下,小鼹鼠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裤子。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整部动画寓教于乐,既展现了服装制作的流程,又充满温馨的友谊,表达了团结合作的主题思想。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该作在当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得了银狮奖。在这部早期作品中,角色之间还存有捷克语的对白。但是,米勒希望自己的动画能被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小朋友都能看懂,因此,他在后面的作品中取消了长段的对白和解说,让自己的小女儿作为配音演员,仅使用一些

语气词或结合情景通俗易懂的词汇如“救命”“谢谢”“再见”等,来传达小鼹鼠内心的感受。

距离第一部《鼹鼠和裤子》6年后,米勒才制作出了系列第二部动画《鼹鼠和它的红色汽车》。从这部作品开始,鼹鼠的形象开始更加圆润,性格更加清晰,神态更加丰富,细节更加逼真,语气词和纯粹的镜头语言代替了台词,同时也更加强调了配乐的作用。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70年代是米勒《鼹鼠的故事》系列的创作高峰期,尤其是1974到1975年间,共出品了12部,全部是不超过二十分钟的短片。在这个时期,鼹鼠的形象进一步变得矮胖墩圆,角色造型更为简洁,场景造型更富装饰性,同时,鼹鼠还有了几个固定的、性格鲜明的好朋友,分别是大兔子、小老鼠和爱吃的胖刺猬。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整个八十年代,可能是因为政局的影响,《鼹鼠的故事》

创作进程明显放慢了下来,只出品了四集,分别是《鼹鼠去城市》(1982)、《鼹鼠的梦》(1984)、《鼹鼠和药》(1987)、《鼹鼠是电影明星》(1988)。尽管只有四集,但这四集加上90年代创作的《鼹鼠与鹰》(1992)和《鼹鼠与闹钟》(1994),全部是长达30分钟的长篇,不仅整体风格已经成熟,而且主题沉重、蕴意深刻、剧本扎实。既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还具备比之短篇更为深刻的教育意义和警世价值,包含着创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在整个《鼹鼠的故事》中都可谓经典中的经典。

米勒的创作从1957年一直持续到2002年,时间跨度长达45年,共生产出59集《鼹鼠的故事》,受到全世界观众的喜爱,同时,这只可爱的小鼹鼠也成为捷克这个国家的文化符号之一。

上海世博会期间,捷克馆几乎被小鼹鼠的玩偶周边和绘本给填满,关于小鼹鼠的商品总是在最快的时间内被抢购一空。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2011年4月,美国宇航员安德鲁·菲斯特尔乘坐“奋进号”太空飞船的时候,带了一个身高8英寸的小鼹鼠毛绒玩具,让它在国际空间站漂浮;7月,当他返回地球的时候,他把这只遨游过太空的小鼹鼠送给了彼时已经白发苍苍的米勒。同年11月30日下午,“鼹鼠之父”兹德涅克·米勒在一所疗养院去世,多年来,有关于小鼹鼠的一切他都亲力亲为,他生前说过:“小鼹鼠从未让我失望过,它让我一生都非常快乐。”

从盲目学习模仿迪士尼动画片,到开创出自己的独有风格,《鼹鼠的故事》系列在整个欧洲甚至是全世界都是成功的。它摒弃了迪士尼儿童片中“伪暴力”的成分和强行设置二元冲突关系的特点,拒绝用过于夸张化的手法去拉扯人物,放弃了大段的台词以强调人物的情感。

在这里,鼹鼠就像一个小孩子,遇到开心的事它会拍手大笑,遇到难过的事它会伤心流泪;它热爱生活,善良单纯,它的故事也常常是一些我们自己

身边琐事的艺术化再现。很多时候,鼹鼠就像一个我们身边的孩子,或者就像童年的自己,换句话说,鼹鼠的故事就是我们自己的童年故事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鼹鼠与音乐》中用音符制作唱片

在那个还没有“”这个概念的年代,鼹鼠和它的好朋友们不仅萌化了我们的心灵,而且其传递的价值观和真挚的情感也给予孩子良好的导向作用,其精致求实的

匠人精神更是令人敬佩。

1987年的《鼹鼠和药》就非常有代表性。鼹鼠的朋友老鼠病了,鼹鼠找来猫头鹰看病,猫头鹰提出要一种叫做 Matricaria Chamomila(洋甘菊)的花来泡水喝。鼹鼠为了找这种花,跑遍了几个大洲,最后发现这朵花就长在自己家旁边。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在这一集中,涉及了大量的植物,其形态和生长地区都是与原型严格对照的,而且鼹鼠一路上的旅程都有严格的路线设计。比如鼹鼠先是乘坐火车,从

布拉格到达阿姆斯特丹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再从阿姆斯特丹走水路,在鱼的肚子里漂流进入非洲。在非洲,它采集到一朵罂粟花,被大象闻了以后“飘飘欲仙”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通过热气球,鼹鼠飞到了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在这里遇见了许多可爱的大兔子,找不到草药的鼹鼠乘坐袋鼠taxi去了码头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在码头,它和北极熊一起坐鲸鱼去到了南极洲(此处存疑,因为南极没有北极熊)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后来,鼹鼠在一块冰块上一路漂流到了美国,遇见了一位美国的鼹鼠大兄弟送了它一副自动铲子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最后,鼹鼠乘坐飞机回到了欧洲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这部动画不仅展现了鼹鼠真诚的友谊,其寓教于乐的程度也令人称奇。没有一板一眼的刻意说教,没有PPT幻灯片般的罗列,一路上小鼹鼠的所见所闻构成了一个微型的百科全书,其中涉及大量的植物、城市、地貌、动物分布等知识,对小孩子而言不仅具有可看性和潜移默化的科普作用,而且大人看来也非常客观严谨。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作为一个捷克斯洛伐克的动画导演,兹德涅克·米勒并没有像

吉利·唐卡、杨·史云梅耶或者米谢拉·帕夫拉托娃那样,结合局势在自己的作品中引入政治元素,表达自身的政治观点。他让鼹鼠始终保持着单纯,远离政治的荼毒迫害,也远离政治作品的尖锐和讽喻。尽管如此,从80年代开始,《鼹鼠的故事》相比之前还是多了成人的忧虑和自省,也更具有教育意义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鼹鼠去城市》讲述了鼹鼠所在的森林被砍伐和开发,鼹鼠和自己的好朋友们无处可去,只留有一个木桩。在经历一层层的申诉之后,鼹鼠和朋友们的树桩越来越小直到消失,而他们只得到了一个塑料森林的人造房间。那时候正逢捷克斯洛伐克高速推进现代化的变革时期,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这一集也能看得出米勒对这一现象的担忧。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鼹鼠的梦》讲的是鼹鼠跟着一个人来到他的全自动化豪宅,这个人午休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整个世界突然没有汽油、没有水、没有电、电话不通,他不得不退回到原始人的状态。在鼹鼠的帮助下跟森林里的动物们成为朋友,最后,一只巨大的猛犸象到来,踩碎了一切。这个人惊醒过来,发现房间有水有电有暖气,非常高兴。当他开车带着鼹鼠在路上行驶时,车子突然没油,一切就像他梦中的一样,加油站也汽油告罄。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鼹鼠是电影明星》也是很具有教育意义的一部长篇。相比于前面两部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焦虑,以及对环境资源问题的担忧,这部则表现了米勒对于名利是非观的态度。鼹鼠参演了一部电影,从此成为了电影明星。突然间名利都涌向了小鼹鼠,他被迫离开森林,与自己的好朋友们隔离开。繁忙的应酬和不自由的生活让鼹鼠非常痛苦,于是,它坐上了粉丝送来的小飞机,放弃了明星生活,独自飞回了森林。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鼹鼠的故事》更具有人文关怀,但同时,加入更多内涵,也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前期那种童趣盎然的自由。

在前期的动画中,主要描述的是小鼹鼠因对事物的好奇而引发的故事,因此情感因素和教育意义较为薄弱,剧情简单且充满童趣。

比如《鼹鼠和口香糖》(1969)中,鼹鼠因为嚼了一颗口香糖而陷入被口香糖黏在身上的困境;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比如《鼹鼠是个小画家》(1972)中,鼹鼠不小心掉入了颜料桶吓走了前来觅食的大坏狐狸,于是鼹鼠帮森林里的小伙伴都画上了漂亮的外衣,一同吓退狐狸;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鼹鼠和火柴盒》(1974)讲述的是鼹鼠和小老鼠捡到火柴盒后,对火柴盒的一系列利用方法;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鼹鼠和鸡蛋》(1975)里,小鼹鼠捡到了一个鸡蛋,它带着这个鸡蛋经历了蛋糕加工厂,最终找到了小鸡的妈妈。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可以看出,早期的短篇动画不太像80年代的长篇那么讲究起承转合的剧情逻辑,也不像90年代后的短篇那样将教育目的提到了更高的位置。90年代以后,《鼹鼠的故事》的教育性更强,想象力和有趣程度相比之前也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了。

《鼹鼠与鹰》(1992)讲述了鼹鼠抚养一只鹰直到它长大成家的全过程,在这里,鼹鼠是父母的代表,展现了父母养育孩子的含辛茹苦;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鼹鼠和机器人》(1995)则表现了人类既可以运用科技于好的方面,也可能运用其做坏事;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鼹鼠和小野兔》(1997)及《鼹鼠和诞生》(1997)对小孩子而言都是很具有指导意义的,前者表现了小孩子乱跑走失可能遇见的危险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后者则直接呈现了母亲生育的过程;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最后一部《鼹鼠和青蛙》(2002)讲述了鼹鼠开汽车在路上行驶的过程中为了躲避一只突然出现的青蛙而发生车祸,混身重伤,教育孩子们过马路的时候要左右看车,以防危险。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综上,整个《鼹鼠的故事》系列动画片按照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动画逐步确立风格,内容更具有童趣和想象力;中期的长篇动画有一定的时代缩影,展现了米勒对某些社会现象的反思,主题较为沉重;后期的动画教育目的先行,想象力略有缩减,但对孩子有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可以说,不管是哪个时期的《鼹鼠的故事》,都是精心打磨过、适合孩子观看的,而且,不仅适合儿童观看,大人在观看过程中也不会觉得幼稚乏味。其精致的背景设计、充满童趣的可爱故事,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主题思想,是很多所谓“为孩子创作”的动画片所欠缺的。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现在来看,《鼹鼠的故事》几乎可以当作一个

儿童动画的标杆,不仅适合儿童观看,而且成人观看时不会感到明显的反感。

与之相对的,无论是《猫和老鼠》还是《海绵宝宝》,或多或少都有不太适合孩子的元素或情节,而且其传递的价值观是模糊的;更别说《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之流,其本身的价值观就有一定的问题,在尺度把握上更没有一个适合儿童的标准,也难怪总是遭受到成年人的口诛笔伐了。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猫和老鼠》中的“伪暴力”情节

如今,《鼹鼠的故事》这种温润淳朴的作品也许已经不再适合这个发展迅速、娱乐至上的时代了,但它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和感动却是始终在我们的童年记忆里。

对于热爱小鼹鼠的观众来说,《鼹鼠的故事》将会在自己孩子或将来的孩子的必看动画列表中,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你的童年回忆里,有这只小鼹鼠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