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熊孩子盛行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4月27日上午11点,四川遂宁男孩郭心桓(化名)在回家的16路公交车上,用脚踢了21岁的同车男青年郭某天(两人素不相识)的手背3下。

郭某天暴起,一把提起他,将他由半空掼在地板上,又用脚狠狠地踩了他的头3下。

浅谈熊孩子盛行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4月28日上午11点,郭心桓左侧脸颊仍肿得老高,满是淤青和血痕,左侧后槽牙也有松动迹象。

7岁的他一定想不到,他挨打的视频被发到网上后,网友们称他为“熊孩子”的代表。

“你不管孩子有人替你管”的典型,却鲜有人关心他伤得严不严重。

小孩母亲说,孩子平时很乖很听话,在学校成绩也一直很好,“就算孩子调皮,但也不应该下这么狠的手。”

浅谈熊孩子盛行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我觉得打得好”(6815赞)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个孩子该打么,虽然太重了”(4237赞)

“当一个缺乏教养的熊孩子遇到一个不知轻重的巨婴”(1479赞)。

近些年来,网络上此类宣泄情绪的言论并不少。

不得不说,即使我知道网友的说话是过于偏激的,但我也觉得莫名的畅快。

为什么?因为没有人讨厌熊孩子。

小到身边每天上蹿下跳的亲戚家小孩,大到网上层出不穷的熊孩子事件。

我承认,我是讨厌熊孩子的。

为什么现在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要孩子,除了还承担不起做父母的责任,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怕教育出这样的熊孩子。

浅谈熊孩子盛行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那么“熊孩子”到底是什么?

我想,是类似过年时的“熊亲戚”,在网上,他们都是一种被抽象化的、容易引起年轻人讨厌的概念。

一旦网上出现某个“熊孩子”被惩罚,或者“熊亲戚”被堵得哑口无言的帖子,大家往往是拍手叫好。

浅谈熊孩子盛行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最近的另一事件。是网上疯传一位网友的亲身经历。

亲戚家10岁的熊孩子,把怀孕四个多月的嫂子猛推下沙发,并理直气壮的说“我想看看她会不会流产!!”

当时这位网友左手拖把、右手擀面杖,从餐厅打到客厅,最后把熊孩子踹出了家门,这个画面可以说是十分解气了。

就因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故意推倒孕妇,事后竟然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作为家长,不责备管教孩子,还埋怨说妹子下手重了,打的背都肿了,膝盖都青了。

浅谈熊孩子盛行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就像有位网友说的,女性若是流产,身体不好的话,以后很难再受孕。

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我不相信学校的老师或是家长,没有教育过他要尊重孕妇,不能推搡孕妇,在公交车上给孕妇让座这些基本道理。

纪录片《镜子》中有提到,“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熊孩子从哪来,从纵容的父母那儿批量生产养出来。

浅谈熊孩子盛行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我曾在微博中看到过,因为没得到姑娘手里的炸鸡排,在地铁来临的瞬间,男孩猛地从后面把姑娘推向轨道。

事后,男孩的妈妈拉着他,迅速隐蔽地离开了现场,连句道歉的话都没有....

因为嫌楼外施工声音太吵,妨碍自己看动画片,一气之下,在8楼的10岁小男孩,用小刀割断了楼外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绳,将别人的生命视如草芥。

浅谈熊孩子盛行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气愤是有的,更多的是寒心。

是谁说“人之初,性本善”?

又是谁说“子不教,父之过”?

网络上很流行说,“你不教育你的孩子,社会会替你狠狠教育。”

可在社会教育之前,熊孩子又在无形中伤害了多少人呢?

真正由社会教育过的孩子,真的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么?

还是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不敢想象。

浅谈熊孩子盛行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杨振武说:

“家长既要负责孩子身体的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怎样学会知识,又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在经典韩剧《请回答1988》里,德善作为家中的老二总是被忽视,生日也得跟姐姐分享同一个蛋糕。

德善爸爸在一天接德善回家时,在小卖部门口为她重过了生日“不是出生开始就是爸爸啊,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所以,我的女儿你多理解我吧。”

是的,没有人,生来就是爸爸妈妈,他们生来只是子女。

当他决定成为父亲,决心承担起一条新的生命,一个新的家庭,那一刻他像是有了神性的光芒,把少年锐气收敛起来,把不切实际的梦想的锁紧箱底,可他始终是个凡人啊。

浅谈熊孩子盛行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作为儿女,也要给父母成长的空间。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

父亲是第一次当父亲,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孩子。

浅谈熊孩子盛行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这是香港中文大学《独立时代》杂志,微情书征文大赛一等奖作品——《你还在我身旁》。

愿熊孩子们能快点长大,愿家长们能不再无奈,愿我们在气愤过后能理性的劝说。

因为只有爱,才是这个世界最美好,最初的模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