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随着石板印刷技术的发展,连环画开始作为通俗物出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把中华文化中的英雄主义提高到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新高度,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向心力。连环画,成为新政权普及国民教育,宣传各项政策的主要手段,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在连环画书摊看书的孩子

50-60年代

50年代是新连环画的成熟时期,一群专业的连环画家生活得到保障,专心创作,并逐渐成熟起来。这一时期的英雄题材主要有王叔晖的《木兰从军》、刘旦宅的《屈原》、王亦秋的《杨门女将》、朱光玉的《林则徐》、徐燕孙的《三打祝家庄》《火烧赤壁》、汪玉山的《陈胜吴广》、程十发的《霍去病》、钱笑呆的《穆桂英》、陈光镒 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等。他们创作的大量精品连环画,使中国的连环画创作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王叔晖《木兰从军》朝花美术出版社 1950年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刘旦宅《屈原》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0年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王亦秋 《杨门女将》上海人美 1962年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朱光玉 《林则徐》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3年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汪玉山 《陈胜吴广》 朝花美术 1956年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程十发 《霍去病》 南方日报 1961年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林锴 《甲午海战》 人美 1963年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陶干臣 《文天祥》 1959年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汪玉山、钱笑呆《穆桂英》 1959年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蒋萍 《李秀成》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8年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陈光镒《郑成功收复台湾》福建人民 1962年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王弘力 《郑成功》辽宁画报 1955年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陈缘督 《戚继光抗倭寇斩子》 天美 1956年

这一时期的古代英雄题材套书有《三国演义》《岳传》、《杨家将》、《东《西汉演义》等数种。上海人美,长篇套书《三国演义》,全书共60册,近七千幅,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大型套书,它的编绘质量堪称一流,以至于后来经过多次再版重印,成为名副其实的传世精品。这套60开本的“三国”,1956年着手编绘,参与绘画的画家近30名,1957年开始出书,历时5年,到1961年才全部出完。1962年,上美听取群众意见,决定将绘画风格不统一和质量较差的部分去掉,另请画家重新绘画。并于1964年完成。与此同时,北京人美的《水浒传》计划出30册,至文革前夕只出版了26册。《楚汉相争》,6本一套,描述刘邦、项羽之间的斗争,加上绘画者有张令涛、胡丁文与李成勋、陈丹旭绘制。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三国演义》套书部分

人民美术出版社从1958开始出版《岳传》连环画,几年后,全套15册出齐。作品虽是多人合作完成,但每一分册的画风也基本一致,风格上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表现了作品的整体美感。特别是封面采用年画技法,又不拘泥于年画的拘谨,融入了国画的笔墨韵味,使画面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岳传》之《岳母刺字》

70年代

1966-1970年,几乎没有出版连环画。1971年在周恩来总理指示出版部门尽快恢复连环画编创出版工作后,才稍有松动。这个时期,美术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创作十分活跃,老画家青春焕发,创作出了许多新的作品,有的作品已超过他们以前的水平,达到了成熟的艺术境界。如赵宏本创作的《小刀会》,画面人物众多,构图和谐、新颖,绘画一丝不苟,创作态度十分认真,没有一点急功近利的倾向。因而《小刀会》成为赵宏本的代表作品之一。还有戴敦邦的《大泽烈火》、贺友宣的《昭后纂权》、古代英雄人物赵宏本的《商鞅变法》、陈光镒的《怒捣大成殿》、胡德智等 《陈胜吴广》、吴景希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王亦秋的《鉴真和尚》、王弘力的《张謇》、陈惠冠的《群英会》、汪玉山等的《薛刚反唐》、陈光镒的《林则徐禁烟》。《林则徐禁烟》绘画水平极高,这部作品也成了陈光镒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戴邦敦《陈胜吴广》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年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戴邦敦《陈胜吴广》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胡德智等 《陈胜吴广》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75年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陈光镒 《林则徐禁烟》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78年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李自成》 天津人美版 1978年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吴景希《郑成功收复台湾》福建人民出版社 1979年

《李自成》套书,江苏、上海、天津、山东、陕西均出版不同版本。令人关注的是,《三国演义》更以版本多而居于前列。有30多种版本。这些版本,是由不同地区出版社,在不同时期,又不同编文者改编成不同的篇幅,再请不同画家运用不同技法等表现形式,绘画出不同开本、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此外,王亦秋《杨门女将》、刘旦宅的《屈原》又重印了第二版。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杨门女将》 连环画人美版 1978年

80-90年代

到了八九十年代,古典名著和历史演义小说大量被编绘成套书,而且版本众多,数量可观。《岳传》《说唐》《杨家将》都改编了全书,少则8册,多则20余册。90年代初,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推出“中华五千年文史画库”,其中第五卷为英雄豪杰,包括《三国》《水浒》《杨家将》《隋唐演义》《岳传》等著名的英雄人物,并注明来自文学名著。又如华夏出版社,在90年代中后期,准备出版“中国古典小说画库”,拟定了若干系列,其中有“家将英雄系列”,选收罗家将、薛家将、杨家将、呼家将、狄家将、岳家将,描绘他们的戎马生涯,千古业绩。

小人书|一起来回顾少年时代的中国古代英雄吧

华夏出版社 “家将系列” 部分 9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新的东西不断涌入,读者的需求和阅读兴趣耶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电视剧、电影、录像带和后来出现的大量电子影像产品,可以满足人们更快捷、更私密且追求多感觉刺激的娱乐需求。各种风格的舞台剧、影片以及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出现,使原来连环画的读者群出现分化,简单以图文结合的“讲故事”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那些能对生活做出更深刻意义诠释的独幅画或文学作品逐渐得到更多关注。此外,连环画创作内部出现的“跑马书”现象,也使其走向衰退。

本文参考:王家龙《乐此不彼——我的连环画收藏生涯》

施大畏《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1949-20096连环画卷》

汪观清、李明海主编《新中国连环画 70年代》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