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是如何由盛轉衰的?

江南舊夢292


北魏是最早統一華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政權之一。其第七位皇帝孝文帝拓跋宏以漢化改革為後入所熟知。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北魏不同於其他遊牧民族政權,它有著完善的官僚體制,併成功的將各族人民都納入有效的統治之下,在亂世中創造了璀璨的文明。而這樣的一個政權,卻沒有像蒙古或者滿人一樣,成功地統一中原,並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說到北魏,就得先大概瞭解下統治民族鮮卑。鮮卑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大體上是東北地區的一支遊牧民族。鮮卑和後來的滿洲一樣,分為多個部落。其中最終進入華北地區的是慕容鮮卑,可惜其統治時間並不長久,就被其他少數民族所消滅。而後來創立北魏的則是拓跋鮮卑,這也是鮮卑人大批進入中原並於漢族融合的開始。


鮮卑這個民族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極其深遠,歸功於北魏的民族融合政策,鮮卑族與漢族雜居,其直接影響就是後來的隋唐兩代皇室均有鮮卑血統,並且帶有強烈的鮮卑文化特色。大名鼎鼎的孝文帝拓跋大力推動漢文化,並將首都南遷洛陽。



這一政策可以說是功在千秋,對我國民族大融合產生了極為積極的影響。可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卻為北魏的衰落埋下了禍根。鮮卑是傳統的遊牧民族,特點是馬上打天下,依靠軍功獲得財富與爵位。北魏成立之初在北方邊境設立了六個軍鎮,並派重兵駐守。


立國之初,這些有著傲人軍功的傳統鮮卑將領享受著極為優厚的待遇。而這種情況卻在孝文帝南遷洛陽後急速轉變。孝文帝推崇漢文化,從而使得都內的鮮卑貴族迅速漢化。這便是守邊的傳統鮮卑軍人受到冷落與排擠。在這些漢化的鮮卑貴族眼裡,這些軍人不過是些沒文化的‘粗人’罷了。這樣強烈的社會落差使得北魏最終發生了六鎮之亂,來自六個軍鎮的將領不滿漢化政策,南下劫掠了洛陽城,並使北魏的整個官僚體系土崩瓦解。


北魏自此以後分裂成了西魏與東魏,即後來的北周與北齊。北周開國皇帝宇文覺吸取了北魏覆滅的教訓,在重用漢臣的同時進行重新的鮮卑化。在這一時期,大量的漢人取用鮮卑姓,最著名的就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在北周時期楊堅的鮮卑姓名為普六茹堅。



隋朝建立後,楊堅恢復了漢姓與漢文化。至此,鮮卑族這個對中國產生了深刻影響的民族便逐漸完全融入進中華民族大家庭,再也沒有作為獨立政治實體存在過了。


參考文獻

1.《危險的邊疆》[美] 托馬斯·巴菲爾德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1.7

2.《北魏史》杜士鐸 北嶽文藝出版社 2017.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