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美團稱“合併”是愚人節玩笑 磚家:沒那麼簡單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近美團和滴滴的網約車補貼大戰如火如荼地在進行。不過,就在1號,滴滴和美團卻傳出了要停戰、合併競爭業務的消息。愚人節傳出這樣的大消息,實在真假難辨。

投資方在放風?還是雙方真有小九九?

近期,網約車領域迎來了新一輪大戰,滴滴迎來不少勁敵,其中勢頭最為猛烈的要屬王興率隊的美團打車。3月21日零點,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同時上線了出租車和快車兩種業務,並開始了大規模補貼。

這一場燒錢的大戰也給美團打車帶來了第一批用戶。在上月24日舉行的2018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美團點評CEO王興公開表示,美團打車在上海已經拿到1/3的份額。

“美團出行是新玩家,去年開了南京,幾天前開了上海,很迅速地拿到1/3的市場份額。”

在燒錢補貼的同時,兩家公司中高層也開始較勁。3月28日,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在實名認證微博上指責滴滴發黑稿。滴滴也不甘示弱。第二天,滴滴公共負責人李敏嗆聲道,美團自己PS圖片,轉移注意力,並將之稱為是很土的公關手段。

儘管罵戰不斷、燒錢不斷,但老百姓是真真切切又得到了實惠。有上海地區的用戶表示,補貼確實多起來了,就連家裡的老人都學會了叫車,買菜、出門打牌都坐網約車。

市民甲:“就像之前的Uber和滴滴一樣,至少你有多一點兒選擇,而且這樣也可以促進一些良性的競爭。”

市民乙:“肯定會有一些代金券,打折、返現有一些,可以試一試,如果好用的話會用的。”

滴滴美團稱“合併”是愚人節玩笑 磚家:沒那麼簡單

網約車領域掐不夠?外賣領域繼續掐

美團來挖滴滴的牆角,而滴滴也開始在外賣領域反擊。1日,滴滴外賣已經在無錫上線,並對外表示,此次是在無錫小範圍灰度測試,將逐步擴大服務範圍。

類似的戲碼其實在滴滴和Uber競爭的時候就已經上演過一次,2015年滴滴和Uber在國內網約車市場掀起了血雨腥風——雙方不斷燒錢,試圖用最大額度的補貼來吸引更多用戶。但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故事結局是以雙方合作兩家並作一家告終。

而歷史又總是驚人的相似。1日,坊間有傳言稱美團與滴滴將會暫停競爭業務,轉向合作。合作的方式是,雙方都停止在對方的優勢領域幹仗,美團停止打車業務,滴滴停止外賣,已開展的業務和人員併入對方,合併消息預計最快於清明節前後宣佈。

拿愚人節當理由?事實恐怕沒這麼簡單

“從這個資本的角度來說,肯定希望不要再打這個市場戰了,我要發很多的紅包,雙方都等於是要耗費很多的精力跟財力。所以我估計後面的資本方也已經有一些共識或者談判,就是說不如大家一起合併,因為這樣的故事前兩年發生過好多次了,優步跟滴滴,快車跟滴滴、美團跟大眾點評。”

但是從公共管理者的維度去看,鄭磊很擔憂,一旦雙方合併,就有可能形成寡頭,這樣的壟斷的地位將對用戶形成綁架。

“兩三家如果有個默契他們都把價格定在一個上,我舉個例子,如果他們都把給司機的提成定在25%左右,其實我們說這是不合理的,最後羊毛出在羊身上,因為其實是到乘客身上了。司機沒有選擇,因為我問過司機的,他說我很恨現在這個模式,我覺得這是不合理的,但是我沒有別的選擇,只剩這一家了。所以最近美團出來以後,大家就會覺得多了一個選擇。”

鄭磊認為,最好的網約車市場既不應該像初始階段野蠻增長,也不應該形成寡頭而沉寂。

“過去的一年也出現一個現象,因為當它規範起來之後,市場的空間相對就少了、就小了,因為它已經大局已定了,所以新的資本方也退出,這就形成沒有新的人進來了。我們認為不是一個最好的階段。過去這一年網約車其實是比較沉寂的一個感覺,大家有沒有明顯發現價格上升了,然後叫車又不是那麼方便了。我覺得一方面它確實不能野蠻增長,但是也不應該向第二階段這麼沉寂,它應該是一個規範的、有序的,但同時是充滿活力、充滿競爭的這樣一個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