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爆裁員、哈羅想“上位”,共享單車將上演“新三國殺”?

ofo爆裁員、哈羅想“上位”,共享單車將上演“新三國殺”?

作者 | 陳維城 童北晨 趙煒

小黃車ofo的三週歲生日並不“快樂”,內憂外患輪番湧現。

按照小黃車ofo官方的說法,今天是“小黃車”三週歲生日。多位ofo員工在朋友圈分享“生生不息,三週年快樂”。

ofo爆裁員、哈羅想“上位”,共享單車將上演“新三國殺”?

▲ofo成立三週年

而就在今天早上,一則 “小黃車要黃了!”的消息迅速蔓延。

消息稱ofo總部被爆大規模裁員,裁員比例達到50%,且存在繼續擴大範圍的可能性。隨後ofo小黃車官方與部分員工緊急闢謠,但有業內人士稱,ofo小黃車資金緊張是不爭的事實。

對此,ofo小黃車聯合創始人於信發朋友圈回應稱:這些都是無稽之談。

在此境況之下,滴滴和阿里的陣營該如何選擇?與此同時,原本與ofo齊頭並進的摩拜已經被美團收至麾下,也頻現離職潮。而有阿里系和螞蟻金服加持的哈羅單車頻頻出擊,共享單車行至拐點,“新三國”湧現。

共享單車早期的燒錢圈地已告一段落,大浪淘沙之後,哈羅能否躋身第一陣營,與摩拜、ofo共同上演一場新的“三國江湖”?這三家共享單車平臺都能拿到下半場競爭的門票?未來行業格局會如何走,會不會有新一輪的燒錢大戰?

ofo部分分公司裁員1/3

“ofo總部大裁員”、“COO張嚴琪離職”、“海外外派人員裁員”、“ofo創始團隊退出”,6月1日,職場社交平臺匿名爆出的關於ofo裁員的每一條消息,都挑動著共享單車行業敏感的神經。

很快,ofo員工實名澄清:“虛假消息”。

對此,ofo小黃車聯合創始人於信發朋友圈回應稱:這些都是無稽之談。“把COO和PRD都說成‘主管’可能不太合適吧,而且沒離職說成離職怕是要讓獵頭空歡喜了?ofo海外業務僅新加坡的營收怕是比其他某些友商全量營收都高,直接‘被裁撤’不大合適吧?”此外,負責市場公關業務主管楊汛稱,“沒離職,狀態良好。”

ofo爆裁員、哈羅想“上位”,共享單車將上演“新三國殺”?

▲ofo小黃車聯合創始人於信發朋友圈回應

ofo爆裁員、哈羅想“上位”,共享單車將上演“新三國殺”?

▲市場公關業務主管楊汛回應

ofo小黃車針對裁員傳聞回應的態度有點微妙,大不如之前強硬的作風。去年12月,財新報道ofo動用30億元押金,賬面可用現金僅剩3.5億元。當時,ofo方面馬上作出回應,稱此為造謠,將追究造謠者的法律責任,ofo認為財新報道嚴重失實,不存在押金挪用的情況。

隨後,騰訊科技援引一位接近ofo內部人士說法稱,ofo賬戶上的可用資金僅剩不到6億元,至今仍欠供應商約25億元,虧空押金總額約30億。當時,ofo方面稱,這種公關手段背後有利益集團的推動,ofo公司法務部已經啟動起訴相關媒體的法律流程。

“我所在的分公司,應該人員少了三分之一吧,其中也有主動離職的。”一位二線城市ofo內部員工表示,一些ofo分公司春節後裁撤了一批非職能部門人員。

ofo免押城市從25個減至5個

近日,在其他共享單車紛紛實行信用免押之際,ofo將免押城市減少至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和廈門5座城市。而此前,ofo在全國的信用免押金城市為25個。

ofo小黃車表示,一直在嘗試建立自己的智能信用體系,探索多樣化的免押金方式,此前與芝麻信用的合作,只是免押金方式的一種。ofo正在推出一種“福利包”免押活動,用戶購買95元“福利包”,就可以享受全國免押服務,當95元餘額用完後,需要重新購買。

互聯網分析師季城認為,ofo免押城市不增反減,以及之前的恢復月卡價格,都體現了其資金緊張的局面,在一系列質疑聲中,ofo是否會引發退押金潮還需觀察。

雖然戴威一直否認ofo資金緊張、虧空押金,但ofo質押車輛以獲取融資卻是事實。今年3月初,據工商信息顯示,ofo創始人戴威已通過動產抵押的方式,先後兩次將其資產共享單車作為抵押物,換取了阿里巴巴共計17.7億元的融資。

隨後,ofo小黃車還宣佈完成E2-1輪融資8.66億美元。由阿里巴巴領投,灝峰集團、天合資本、螞蟻金服與君理資本共同跟投,該輪融資採取股權與債權並行的融資方式,並稱“在共享單車領域開創資產盤活先例,將在眾多投資方支持下獨立發展。”

阿里與滴滴,誰的懷抱更吸引ofo?

“美團收購摩拜”之後,滴滴與ofo的收購劇本多次見諸報端,滴滴與ofo也多次否認。接近ofo的知情人士認為,“即使ofo被收購,對於創始團隊來說也未必是壞事,名利都有了。”

其實ofo與滴滴的關係匪淺。2016年10月起,滴滴就參與ofo小黃車的C輪融資。工商資料顯示,在ofo小黃車D輪融資前,滴滴佔股25.32%,擁有兩席董事會席位,是外部第一大股東。

此後滴滴向ofo派駐滴滴高級副總裁付強、滴滴開放平臺負責人南山和滴滴財務總監Leslie Liu,分管ofo市場和財務部門。然而2017年11月,滴滴系三位高管被爆“休假”,ofo方面表示“個人原因休假實屬正常”。一時間雙方關係生變的傳言四起。

除了與滴滴的關係微妙外,ofo的投資人也是接二連三放話。2017年底,前ofo投資人、金沙江創投創始人朱嘯虎發言稱,“ofo與摩拜只有合併才有出路”,引發業界猜想。

對於ofo的未來,戴威3月份接受採訪時表示,“共享單車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我認為所有的可能性都依然存在。”對於兩大投資人的角色,戴威也看得很開,“阿里跟滴滴都沒有無條件地支持,也沒有說無條件地反對,總體上是大家覺得怎麼對行業好,怎麼對於企業未來的發展好,那就怎麼來。”

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認為,如何拿到融資又不喪失公司的控制權考驗著ofo創始團隊的智慧。

摩拜與美團合併後也現離職潮

美團收購摩拜單車之後,更顯低調。

獨立分析師唐欣認為,“美團收購摩拜之後,共享單車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市場變化。內部整合和管理關係的理順都需要一定時間來完成。這個時候可能反而是ofo和滴滴的機會。”

4月4日,美團與摩拜單車聯合宣佈簽署全資收購協議。交易完成後,摩拜單車將保持品牌獨立和運營獨立。美團支持摩拜創始團隊和管理團隊繼續擔任現有職務,王曉峰將繼續擔任CEO,胡瑋煒將繼續擔任總裁,夏一平將繼續擔任CTO,美團CEO王興代替蔚來汽車CEO李斌出任摩拜董事長。

對於美團收購摩拜的原因,美團內部信稱,美團和摩拜簽署全資收購協議具有戰略意義。“作為創新的綠色出行解決方案,摩拜將是我們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摩拜單車是城市三公里出行最便捷的工具,將成為美團到店、到家、旅行場景的最佳連接,既為用戶提供更加完整的閉環消費體驗,也極大地豐富了用戶的消費場景。”

收購之後,摩拜與美團的磨合才剛開始。4月28日,摩拜董事長王興和創始人胡瑋煒通過內部信宣佈新的組織調整。架構調整後,創始人胡瑋煒將出任摩拜CEO,並任命劉禹為摩拜總裁,向CEO彙報。摩拜聯合創始人王曉峰因個人原因,將卸任CEO,出任摩拜單車顧問。

摩拜方面介紹,此前劉禹曾擔任摩拜的特別顧問,加入摩拜前,劉禹曾任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阿里語言總經理。同時,將組建成立新的智慧交通實驗室,致力於為城市提供智慧出行綜合解決方案,摩拜聯合創始人、摩拜原CTO夏一平將擔任負責人,向美團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匯報。

“共享單車的前期無序競爭,以及各地出現的共享單車墳場,不僅考驗著相關主管部門,未來也考驗著美團與滴滴的運營能力。”互聯網分析師季城認為,美團收購共享單車只是開始。

背靠阿里系,哈羅能否趁機“上位”

ofo屢爆資金緊張,同為阿里系投資的哈羅單車最近動作不少。6月1日公告顯示,低碳科技與永安行、上海雲鑫及其他相關方簽署了《增資協議》,上海雲鑫及其他投資人對低碳科技增資20.6億元。上海雲鑫是阿里系公司,其對低碳科技增資18.94億元。

低碳科技是永安行原來的共享單車運營主體,2017年10月,低碳科技與哈羅單車合併,業務由哈羅單車負責,現在是哈羅單車的主體。

根據永安行公告,交易完成後,上海雲鑫將持有低碳科技36.73%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永安行持有低碳科技的股權比例將下降至8.86%。哈羅單車創始團隊持股比例為14.63%。

永安行發佈的公告顯示,此次增資對哈羅單車的整體估值為14.86億美元。而此前科技部火炬中心等單位發佈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中,摩拜單車與ofo小黃車分別以估值26億上榜,是共享單車行業最大的兩家企業。

今年以來,哈羅單車一直在趁機擴大自己的“盤子”。在摩拜與ofo恢復月卡原價的時候,哈羅單車宣佈,凡芝麻分650以上的用戶,可在全國免押金騎行哈羅單車。

兩個月後,哈羅單車公佈的數據顯示,推行信用免押以來,截至5月13日,哈羅單車的註冊用戶增長了70%,日訂單量翻倍。

雖然訂單和用戶量上去了,但哈羅離盈利的道路還有很遠。永安行公告顯示,低碳科技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28億元,淨利潤-4.89億元。這意味著,哈羅單車過去一年的淨虧損達到了4.89億元,淨虧損幾乎是營業收入的4倍。

5月底,北京市交通委稱,運行監測數據顯示,共享單車在北京的總體活躍度不到50%,約有一半的車處於閒置狀態。北京未來將採取減量調控措施,依據每月共享單車企業的車輛運行狀況數據,責成相關企業收回長期閒置和破損車輛。如果需求增加再適量投放。

共享單車何去何從?

ofo爆裁員、哈羅想“上位”,共享單車將上演“新三國殺”?

哈羅單車獲得了阿里與復星集團的垂青,但其他梯隊的玩家卻沒有這麼幸運,不少玩家折戟沉沙。去年下半年以來,行業進入調整期。悟空單車、3Bike、町町單車先後停運或倒閉,酷騎單車、小鳴單車、小藍單車紛紛陷入押金難退困境。

經過2017年的瘋狂燒錢之後,摩拜與ofo紛紛勒緊褲腰帶。如今在大部分小企業倒閉與破產之後,或許還是需要大巨頭接手。

互聯網分析師季城認為,美團收購摩拜,阿里系加碼哈羅單車,ofo的獨立之路恐難走遠,在這一系列資金困難爆料之後,ofo走向值得關注。“除了滴滴、阿里外,其他企業接手ofo的可能性不大。

共享單車興起之初,曾想靠押金收益,以及一元一單的運營模式生存。在行業玩家們為獲得市場佔有率不斷拼命燒錢之後,才意識到共享單車有別於網約車,是“重運營、重資產”的行業。

共享單車下半場,在把小玩家熬垮之後,頭部玩家慢慢迴歸理性競爭,獨立分析師唐欣表示。“共享單車市場增量期已過,現在重點是要開始做存量用戶經營了。”

隨著摩拜被併購,ofo資金困局待解,哈囉這個後起玩家不斷挑戰,今年的共享單車戰局行至拐點。未來何去何從將取決於如何理性解決資金難題、燒錢模式迴歸良性競爭以及自身如何“造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