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嶽王墳前那四尊鐵像,好像秦檜最高尚

起初岳飛以為自己辭去官職、退出朝廷就會相安無事,但是沒想到宋高宗怕岳飛謀反;秦檜嫌岳飛阻撓與金議和;而張俊嫉妒岳飛,二人早就結下私仇。此番張俊更是推波助瀾、伺機報復,要置岳飛於死地。

那麼張俊依仗宋高宗和秦檜,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去實施殺害岳飛的陰謀呢?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嶽王墳前那四尊鐵像,好像秦檜最高尚

三大小人

張俊主動跟秦檜聯繫:“聽說相國您要整岳飛是吧。我有招,我有招去整岳飛,您讓我去整他成嗎?”

秦檜非常高興:“那太成了。你怎麼整他呢?”“我去說動岳飛的部將王貴。我讓王貴出頭去告岳飛,告岳飛謀反。”這個罪過太大了,“謀反”這頂帽子是誰都承受不了的。

怎麼去告岳飛呢?怎麼能讓王貴去告岳飛呢?王貴是岳飛的副將,他相當於岳家軍的第二把手啊——御前司都統制——按現在的話講,如果岳飛要是董事長的話,王貴相當於總經理啊。岳飛的兵權交出來,岳家軍就由王貴來帶。所以,張俊就找到了王貴。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嶽王墳前那四尊鐵像,好像秦檜最高尚

王貴

史家記載,說,張俊找王貴是因為,第一王貴捱過岳飛的打,還差一點被岳飛給殺了,所以懷恨在心。這一點其實並不成立。王貴多年追隨岳飛,出生入死,情同兄弟,情同父子,岳飛是他的老長官、老上級、大哥,甚至父兄一樣。這一點不可能。

為什麼不可能呢?王貴是因為部下犯了搶劫罪,所以受牽連,捱了一百軍棍。然後呢,還有一次是因為大戰在即的時候,王貴兵少,所以王貴面露怯意。岳飛當時就急了,當時就跟他翻臉,大戰在即,你身為統帥說出這種話來,喪我軍志。就要殺王貴。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嶽王墳前那四尊鐵像,好像秦檜最高尚

張憲

可是,你想岳飛他可能真殺王貴嗎?左膀右臂。王貴、張憲,左膀右臂,他能真殺嗎?不可能真殺啊。所以,王貴並不會因為這個事去記恨岳飛。岳飛因為一點兒小事就把岳雲擱地上打了一百棍子,三天沒起床。人家兒子都這樣,你說你部將捱打不很正常嗎?哪個部將沒捱過統帥的打?打,那是疼你才打你呢,對不對?所以他不會拿這個當事。

然後,有的史家說,因為什麼呢?因為張俊找到了一條足以置王貴於死地的,握住了王貴的一個把柄。後世史家就在研究,到底這個把柄是什麼?到現在為止,沒有研究出個結果來。反正王貴出頭了,背叛了自己的老上級、老長官、老恩師,父兄一般的嶽大帥。王貴一出頭,岳飛可就真的是在劫難逃了。

然後,另外還找了一個對岳飛懷恨在心的部將,叫王俊,找了這麼一個人。王貴、王俊,二王聯名告岳飛,他們倆告岳飛謀反。問題是得有人彈劾岳飛啊。誰出頭來彈劾岳飛呢?嶽王墳前面那五尊鐵像的又一尊,就是万俟卨。這個人是個文官,万俟卨[mò qí Xiè]他出頭彈劾岳飛。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嶽王墳前那四尊鐵像,好像秦檜最高尚

万俟卨

万俟卨為什麼要彈劾岳飛?這個“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万俟卨是個典型的小人。岳飛什麼事得罪了他啊?太簡單的一件事了。

岳飛當年宣撫京湖的時候,在鄂州祝捷的時候,万俟卨是當地的提刑官。他是文官,管司法的提刑官。據說,他每次去見岳飛的時候,是趕上岳飛正忙啊,也不是岳飛心情不好啊,還是怎麼著,反正每次他去見岳飛,說岳飛很看不起他,對他很輕蔑,他就懷恨在心。

也許他自己這麼感覺的,我們知道尤其岳飛對文人是很禮賢下士的。這一次他可逮著機會報復你了,於是他就上表彈劾岳飛。不但他彈劾,他還找了一個爪牙,倆人一塊兒上彈章。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嶽王墳前那四尊鐵像,好像秦檜最高尚

5位尊神

他一上彈章,就有人告訴岳飛了,說現在有人彈劾你。岳飛一看,壞了,有人彈劾我,大勢已去。岳飛怎麼辦呢?只好是以退為進,就是安生保命,學韓世忠。所以,岳飛馬上就跟朝廷上表,辭去一切職務。甭管是樞密史,是少保,所有的虛銜實銜我都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