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何沒有將皇位傳給老八?

神奇巴馬

康熙晚年,掀起九子奪嫡的風浪,他眾多的兒子,卻也湧現出一些能力不錯的來爭奪儲君之位,如大阿哥黨、太子黨、四爺黨、八爺黨、甚至是十四爺也插上了一腳。眾位阿哥覬覦儲君之位,自然是都使出渾身解數來奪得康熙的青睞。

老八這個人可謂是慈眉善目、廣結善緣、他的人緣無論是官場還是兄弟之間都算是不錯的口碑,自然八阿哥身邊聚集了一眾利益小集團,稱之為朋黨也不為過。

在第一次廢黜太子之時,八阿哥是很受到康熙器重的,儲君之位是個很強的競爭者。因為太子廢黜,儲君之位空虛,眾阿哥更是儘量表現,就如同電視劇中的康熙對八阿哥的評論,大意是:“老八,處處學我,卻又處處學得不像,我是以寬仁治國,而老八是比我更寬廣仁德,用此收買人心。”須知道康熙末年,國家已經是糜爛了,國庫空虛,放縱過度,而如果出現八阿哥掌權,結果只會更加的衰敗,所以康熙沒有選擇他。

歷史上,四阿哥有一個幕僚告訴他,康熙是一個英明的君主,像這樣的帝王,在他面前你不能表現的太過愚笨,也不能表現的太精明,總之要適中。而八阿哥在康熙面前就是表現的太過激進,做作。

在朝臣舉薦新太子問題上,不少大臣直接提出要立八阿哥為儲君,這表面的探討,實則已經令得康熙心中大為不快,作為帝國的第一人,他感覺到自己的皇權和威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釁,而這是來自於他的兒子,八阿哥如此人心所向,是帝王所忌諱的,所以自此之後,康熙疏遠了和八阿哥的關係,自此老八也明白和皇位是越走越遠,而後來海東青事件,導致康熙大為惱火,由此說出了要和八阿哥斷絕父子關係的話語,從那時起,八阿哥也就再也無緣皇位。

這一切只能說明老八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知道在康熙面前做到一個適度就可以,可他偏偏表現的那麼的英明神武,仁德寬厚,卻不知早就遭到了康熙的忌諱,註定和儲君位擦肩而過。


歷史風雲天下

我之前一直對四阿哥有錯誤的認識,要不是看了今天的問題,我可能會一直錯下去。

四阿哥,也就是雍正皇帝,清朝名最“臭”的皇帝,卻處處為百姓著想,也讓國力空前強大,堪稱聖君!

我之前錯誤的認識是:四阿哥在康熙皇帝去世後,篡改了聖旨內容,將原本“皇位傳位十四阿哥”中的“十”改成了“於”,這樣就變成了“皇位傳位於四阿哥”。

小的時候,大人給我講歷史的時候講到的,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十四阿哥雖然跟隨康熙皇帝出征了多次戰爭,立下赫赫戰功,但終究只是一介匹夫,根本不會有做皇帝的機會!


最有爭議的,恐怕就只有八阿哥了,據史冊記載,在當時康熙去世後,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就是八阿哥了。

八阿哥當時在朝廷,擁有廣大的人脈,就連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支持並幫助他當皇帝,可以說,八阿哥當時在滿庭朝野收穫了極大的人心,可謂是對皇位勢在必得。

可是,父皇康熙去給他一個極大的玩笑,把皇位傳給了四阿哥!

話說,父皇康熙是怎麼想的呢?

一、你天天拉幫結派,到處擴大自己的勢力,想當皇帝,難道是靠這些能力就能當皇帝嗎?

其實,康熙早就看出了八阿哥心術不正,能力不足以承擔皇位(雍正皇帝時八阿哥的造反,也說明了康熙皇帝的眼光是沒有錯的!)



二、八阿哥排行老八,怎麼也輪不到他吧,排在前面的老四,性格非常適合繼承皇位。

其他兄弟都在勾心鬥角,只有他,和兄弟和和睦睦。

當然,真正是什麼原因,也只有康熙他自己本人知道了。

當然,雍正的表現,也沒有讓康熙失望。

雍正在位期間,國泰民安,使國家非常富強。期中最能體現它的能力的是:康熙死的時候,國庫只有700萬兩,而雍正去世的時候,國庫達到了5000萬兩!

最後,我覺得人只有才德兼全,且恩威並施,才能有大有作為。

一個來自四線城市,非985、211學校的偽文藝青年。20歲、大一,敢想敢做更敢拼!


有書之後

康熙皇帝一生建功無數,被譽為“千古一帝”,但是他晚年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卻犯下了不少錯誤,幾位有實力爭奪皇位的皇子爭相結黨,史稱“九子奪嫡”。八皇子胤祀作為康熙皇子中的佼佼者,一度為滿朝文武推舉,成為太子位的最有力競爭者。但是,胤祀卻因為種種原因,不僅與皇位失之交臂,還幾乎與康熙斷絕了父子關係,更是為他在雍正年間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眾所周知,一個皇子能否成為太子直接取決於他與皇帝的關係。皇八子胤祀與康熙之間的關係也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康熙非常看重八子胤祀,父子關係融洽。第二個階段,康熙對胤祀的奪嫡之心有所認識,對其多加打壓,但是父子二人的關係尚未破裂。第三個階段,舉薦新太子事件讓康熙對胤祀大為惱火,而斃鷹事件則讓康熙絕望,二人關係徹底破裂,胤祀也失去了成為儲君的可能性。


在康熙一廢太子之前,胤祀備受康熙寵愛,年僅十七歲時便被封為貝勒,康熙還令他負責廣善庫,重建東嶽廟事宜,可謂備受恩寵。胤祀為人親切隨和,廣結善緣,不僅在阿哥中有較高的聲望,在臣子們心中也有較高聲望。

康熙行軍途中,太子胤礽多次抵近御帳,康熙憂慮有加,日夜提防。加之考慮到太子之前的表現,康熙決定廢掉太子。值此情形晦暗不明之際,康熙諭旨令八阿哥胤祀任內務府總管,可見康熙對胤祀的看重。


太子被廢,各阿哥蠢蠢欲動,大阿哥覬覦儲位已久,欲代康熙行萬難之事,遭到康熙嚴斥。他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向康熙推薦八阿哥胤祀,原因是術士張明德曾經說過八阿哥必大貴。八阿哥流年不利,遇到了大阿哥這樣的豬隊友。康熙必然認為他對儲位有所覬覦,因此也心生反感。


而百官推舉新太子則將八阿哥的奪嫡之路徹底斷送。康熙廢掉太子之後,便有些後悔,此時三阿哥又向康熙揭發大阿哥曾對太子做法,康熙更是後悔,此後便不斷向身邊人流露出復立太子的意思。

他又頻頻召見廢太子,把風放足。過了幾十天以後,康熙認為滿朝文武已經瞭解了他的意思,便下旨令百官推舉新太子,還說唯共議,絕無偏私,做足了姿態。


卻沒想到以佟國維,馬齊為首的滿朝文武推舉了八阿哥,令康熙大吃一驚。他不僅沒有按照上諭封胤祀為太子,而且還對其大加打壓,胤祀在康熙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一次在康熙外巡途中,胤祀託人送來了兩隻海東青,卻沒想到送到康熙手中時已經成了兩隻死鷹,康熙大為惱火,並說:“朕與胤祀,父子之恩斷矣”。胤祀從此再無可能爭奪儲位,轉而支持十四阿哥,接下來則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以上。


逆流時代

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老八胤祀的出身太低,次要原因是他結交大臣,觸犯了康熙的禁忌。胤祀的母親原本是一個普通的宮女,偶然被康熙寵信,生下了胤祀。胤祀的母親是如此出身卑微,從一開始其實就不具備競爭皇位的可能性,除非他是趙構那種境遇,其他皇子都死絕了才有機會。康熙這個人是一個非常在於出身等級的人,他曾經說過,如果讓胤祀這樣出身的人做皇帝,會被天下人恥笑。康熙好面子,以出身取人,而不是以才取人。但是,出身卑微的胤祀太有才華,他禮賢下士,結交皇子,逐漸擁有了很多大臣的擁護。胤祀就此有了爭位的想法,就更加積極是結交朝廷大臣。康熙一開始還不知道胤祀如此深孚人心,後來他廢除了太子,公開要求朝廷大員推舉新的太子。當時,朝廷上下都非常看好

胤祀,很多人直接上書康熙,要求直接立老八為太子。康熙畢竟是封建帝王,帝王最忌憚的就是朝廷裡面有其他強大的力量,即使是親生兒子也不行。老八胤祀這一次獲得了八層以上官員的一致擁戴,說明朝廷之中應該形成了一個“八爺黨”,這種行為被康熙認為是“朋黨”,而歷代帝王最嫉恨的就是朋黨,認為朋黨會削弱君王的權威和尊嚴。康熙尤其討厭朋黨。他原本就看不上出身卑微的老八胤祀,這一次看見胤祀居然在朝堂上形成了龐大的勢力,立即勃然大怒,對胤祀予以怒斥。胤祀就此徹底退出了競爭皇位的隊列。胤祀悲哀的說,我到底有什麼罪過,讓父親如此看輕我?這話傳到康熙的耳朵裡面,更加增加了對老八的厭惡之感,差一點把他送進宗人府治罪。


懷疑探索者

胤祀在朝中以賢明著稱,被稱為八賢王。但是在古代的封建社會,出身是很重要的。老八在出身上就很吃虧。生母很不受寵。在這方面,老四、老九等皇子都比老八強。但老八屬於那種厚積薄發的人,成年以後,老八十分精明。他逐步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政治集團,老九、老十、老十四都是其成員。從影響力來說,老八的勢力遠遠超過了太子胤礽。太子胤礽被廢之後,老八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康熙皇帝要求官員們舉薦新太子人選。這個時候,老八集團發揮了自己巨大的影響力,朝中絕大多數官員都舉薦老八胤祀做太子。從當時的情形來看,老八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無奈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出現了意外,因為老八還是不懂帝王心術。作為一個皇帝,絕對不希望自己的繼承人勢力太大,否則自己的位子就會不穩。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康熙皇帝在位的晚期,清朝的實際國情是這樣的:首先是官員們腐敗嚴重,其次是國庫嚴重虧空。這些問題雖說不影響清朝的統治,但是都很難辦。必須是那種手腕強硬的人才能應付,康熙做了那麼長時間的皇帝,知道老八沒有這個能力,所以才選擇了老四。但這些終究只是猜測分析,真正的原因估計只有康熙能知道了。


咗岸4

老八在朝中的勢力太大,如果康麻子傳位給他,就皇位不保。看看滿清歷史,就可以發現,只要是鋒芒畢露的皇子,都不會有好下場,怒爾哈赤為此就殺了一個。而那些懂得隱藏自己,裝出一副寬厚仁慈的樣子的,則會笑到最後。比如“一心向佛”的雍正,不願殺鹿的咸豐。


靜夜思160519196

康熙四十七年,皇帝把立儲33年的太子廢掉,引來了諸皇子對大位的覬覦,其中以八阿哥允禩活動最活躍、最積極。允禩其人,用其死黨九阿哥允禟的話說“八爺會沽名,待人好”,慣用心計,很能籠絡人心。他知道康熙與裕親王福全感情篤深,就竭力逢迎裕親王,以討得康熙的歡心。此外,他還大量結交王公大臣,如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散佚大臣鄂倫岱、貝勒蘇努、大學士馬齊、禮部侍郎揆敘、戶部尚書王鴻緒,諸皇子中,老九、老十、老十四也都站在他這一邊,後來連失勢的大阿哥允禔也站到了他這頭。由於八旗獨特的分封制度,也就是屬人制度,很多王公還帶有自己的屬人,這些屬人首先聽命的是自己的主子,之後才是皇上,因此八爺黨形成了極大的勢力。

康熙在廢太子之後,曾授意大臣們上疏推舉儲君,結果八爺黨的黨羽之一大學士馬齊竟然公然大搞串聯,脅迫了很多人公推八阿哥,這使康熙對於諸皇子的各種活動非常震驚。而允禩又結交江湖看相人張明德,大談允禩的帝王之相,使其黨羽的野心得以振奮,順城郡王布穆巴、一等公賴士、普奇也都參與其事,致使康熙大為震怒。八阿哥此類結黨的事件頻出,讓皇帝深惡痛絕,重罰了很多王公大臣,對張明德處以凌遲,並一度革去了允禩的貝勒,降為閒散宗室。康熙對諸皇子強調:“諸阿哥中,如有鑽營謀為皇太子者,即國之賊,法斷不容”,還曾在盛怒之下大罵允禩是“辛者庫賤婦之子”。


自此,允禩的立儲希望斷絕,雖然之後康熙尚有復立且復廢太子的舉動,並長期不安排儲君之位,但受到了皇子結黨的教訓,對於接班人,康熙也轉向了表面上沒有結黨舉動的三阿哥允祉和四阿哥胤禛。


紅小豆館主

康熙皇帝作為在位61年的一國之君,看慣了太多人情世故和大臣皇子優缺點,更深刻地知道大清國存在的問題和危機,自己年邁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再去根除,但是他希望自己選出來的皇子能夠幫他完成心願,他需要一個勵精圖治,敢做敢為的皇子接替他,在諸多皇子中,皇太子由於自身原因兩度被廢,已經不在康熙的考慮範圍之內了,他不會更不可能把兩山交給這樣一個不成器的繼承人。剩下的可選擇的人不多,皇八子胤禩為人隨和,廣結人緣,有大批官員支持,還有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支持,表面上看勢力很大,似乎也很有才能。但在康熙看來,皇八子固然有才學,但是並不適合做未來的皇帝。原因有幾個,第一個是在康熙晚年,胤禩過早的顯示出自己的團隊和勢力,康熙作為皇帝,是大清唯一的至尊,不能有任何人來挑戰,即便是自己的兒子,也不可以。而大臣能支持胤禩,結成黨羽,動機並不純,都一樣未來作為支持者能分一杯羹,而胤禩為了日後能夠奪取皇位,更是處處顯示自己的好,甚至做了很多維護他人和自己的事,但是卻嚴重損害了大清整個國家的利益,不能從大局考慮問題,不能承擔應有的責任,不能在危急時刻有擔當,很難讓康熙放心的傳位於他。而作為候選人,胤禩很明顯,表面上看追隨者甚多,但實際上真正能起作用的並沒有幾個,反而讓皇帝感覺他結黨營私。他性格比較軟,對貪官汙吏心慈手軟,不得罪人,有可能對自己不利的事盡力避開,這樣的他雖然短時間不會利益損失,也不會讓康熙找到毛病,但是就想一個人,不犯錯,但是也沒有什麼成績。這顯然不是一個君王應該做的。胤禩通過各種手段,希望扳倒太子,自己上位。暴露了自己的心思,讓康熙警惕。可以說,胤禩考慮國家層面和改革方面並不多,對他來說,他考慮的首先是爭奪皇位,而不是去得罪官員和利益集團。在重大問題的處理上,顯得優柔寡斷,缺乏決斷力。皇帝不是家人,而是一個人,要承受很多,要對整個國家負責,顯然雍正這一點上比胤禩強,更摸準了康熙的脈搏,最終登上寶座。


軍情大家談

康熙一生縱橫捭闔,做了許多事情,但這不是沒有代價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跟著康熙混自然有所圖,政府沒有那麼多的財力滿足大家的胃口,那就得給人希望和承諾。過多的承諾壓的政府喘不過氣來,很多立過功的大臣心裡只有皇帝沒有朝廷,也就是說領導的人格魅力大於規則。這種情況下,在選擇靠人格魅力來結交大臣的老八無疑會把朝廷推向深淵。

這正好應了一句老話,亂世當用重典,必須重新建立規則,樹立政府的權威,而不是靠個人的能量來治理國家。

康熙是個很理性的人,他自然知道國家需要什麼,所以不能選老八。


一起葡萄

康熙晚年的清朝其實情況並不太好,朝廷虧空,政治腐敗,還有邊境戰事不斷,再加上內部九龍奪嫡的混亂場面,康熙老了,沒有經歷進行大規模的改革了,他必須選一個可以改變這一切的人來託付江山,老八出身低,根本不能平衡八旗貴族的關係,雖然聰明但執政太寬,如果選他為繼承人,清朝的政治只會更腐敗,根本不能改變目前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