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没有将皇位传给老八?

神奇巴马

康熙晚年,掀起九子夺嫡的风浪,他众多的儿子,却也涌现出一些能力不错的来争夺储君之位,如大阿哥党、太子党、四爷党、八爷党、甚至是十四爷也插上了一脚。众位阿哥觊觎储君之位,自然是都使出浑身解数来夺得康熙的青睐。

老八这个人可谓是慈眉善目、广结善缘、他的人缘无论是官场还是兄弟之间都算是不错的口碑,自然八阿哥身边聚集了一众利益小集团,称之为朋党也不为过。

在第一次废黜太子之时,八阿哥是很受到康熙器重的,储君之位是个很强的竞争者。因为太子废黜,储君之位空虚,众阿哥更是尽量表现,就如同电视剧中的康熙对八阿哥的评论,大意是:“老八,处处学我,却又处处学得不像,我是以宽仁治国,而老八是比我更宽广仁德,用此收买人心。”须知道康熙末年,国家已经是糜烂了,国库空虚,放纵过度,而如果出现八阿哥掌权,结果只会更加的衰败,所以康熙没有选择他。

历史上,四阿哥有一个幕僚告诉他,康熙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像这样的帝王,在他面前你不能表现的太过愚笨,也不能表现的太精明,总之要适中。而八阿哥在康熙面前就是表现的太过激进,做作。

在朝臣举荐新太子问题上,不少大臣直接提出要立八阿哥为储君,这表面的探讨,实则已经令得康熙心中大为不快,作为帝国的第一人,他感觉到自己的皇权和威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衅,而这是来自于他的儿子,八阿哥如此人心所向,是帝王所忌讳的,所以自此之后,康熙疏远了和八阿哥的关系,自此老八也明白和皇位是越走越远,而后来海东青事件,导致康熙大为恼火,由此说出了要和八阿哥断绝父子关系的话语,从那时起,八阿哥也就再也无缘皇位。

这一切只能说明老八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不知道在康熙面前做到一个适度就可以,可他偏偏表现的那么的英明神武,仁德宽厚,却不知早就遭到了康熙的忌讳,注定和储君位擦肩而过。


历史风云天下

我之前一直对四阿哥有错误的认识,要不是看了今天的问题,我可能会一直错下去。

四阿哥,也就是雍正皇帝,清朝名最“臭”的皇帝,却处处为百姓着想,也让国力空前强大,堪称圣君!

我之前错误的认识是:四阿哥在康熙皇帝去世后,篡改了圣旨内容,将原本“皇位传位十四阿哥”中的“十”改成了“于”,这样就变成了“皇位传位于四阿哥”。

小的时候,大人给我讲历史的时候讲到的,现在看来,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十四阿哥虽然跟随康熙皇帝出征了多次战争,立下赫赫战功,但终究只是一介匹夫,根本不会有做皇帝的机会!


最有争议的,恐怕就只有八阿哥了,据史册记载,在当时康熙去世后,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就是八阿哥了。

八阿哥当时在朝廷,拥有广大的人脉,就连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支持并帮助他当皇帝,可以说,八阿哥当时在满庭朝野收获了极大的人心,可谓是对皇位势在必得。

可是,父皇康熙去给他一个极大的玩笑,把皇位传给了四阿哥!

话说,父皇康熙是怎么想的呢?

一、你天天拉帮结派,到处扩大自己的势力,想当皇帝,难道是靠这些能力就能当皇帝吗?

其实,康熙早就看出了八阿哥心术不正,能力不足以承担皇位(雍正皇帝时八阿哥的造反,也说明了康熙皇帝的眼光是没有错的!)



二、八阿哥排行老八,怎么也轮不到他吧,排在前面的老四,性格非常适合继承皇位。

其他兄弟都在勾心斗角,只有他,和兄弟和和睦睦。

当然,真正是什么原因,也只有康熙他自己本人知道了。

当然,雍正的表现,也没有让康熙失望。

雍正在位期间,国泰民安,使国家非常富强。期中最能体现它的能力的是:康熙死的时候,国库只有700万两,而雍正去世的时候,国库达到了5000万两!

最后,我觉得人只有才德兼全,且恩威并施,才能有大有作为。

一个来自四线城市,非985、211学校的伪文艺青年。20岁、大一,敢想敢做更敢拼!


有书之后

康熙皇帝一生建功无数,被誉为“千古一帝”,但是他晚年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却犯下了不少错误,几位有实力争夺皇位的皇子争相结党,史称“九子夺嫡”。八皇子胤祀作为康熙皇子中的佼佼者,一度为满朝文武推举,成为太子位的最有力竞争者。但是,胤祀却因为种种原因,不仅与皇位失之交臂,还几乎与康熙断绝了父子关系,更是为他在雍正年间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众所周知,一个皇子能否成为太子直接取决于他与皇帝的关系。皇八子胤祀与康熙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康熙非常看重八子胤祀,父子关系融洽。第二个阶段,康熙对胤祀的夺嫡之心有所认识,对其多加打压,但是父子二人的关系尚未破裂。第三个阶段,举荐新太子事件让康熙对胤祀大为恼火,而毙鹰事件则让康熙绝望,二人关系彻底破裂,胤祀也失去了成为储君的可能性。


在康熙一废太子之前,胤祀备受康熙宠爱,年仅十七岁时便被封为贝勒,康熙还令他负责广善库,重建东岳庙事宜,可谓备受恩宠。胤祀为人亲切随和,广结善缘,不仅在阿哥中有较高的声望,在臣子们心中也有较高声望。

康熙行军途中,太子胤礽多次抵近御帐,康熙忧虑有加,日夜提防。加之考虑到太子之前的表现,康熙决定废掉太子。值此情形晦暗不明之际,康熙谕旨令八阿哥胤祀任内务府总管,可见康熙对胤祀的看重。


太子被废,各阿哥蠢蠢欲动,大阿哥觊觎储位已久,欲代康熙行万难之事,遭到康熙严斥。他见自己夺嫡无望,又向康熙推荐八阿哥胤祀,原因是术士张明德曾经说过八阿哥必大贵。八阿哥流年不利,遇到了大阿哥这样的猪队友。康熙必然认为他对储位有所觊觎,因此也心生反感。


而百官推举新太子则将八阿哥的夺嫡之路彻底断送。康熙废掉太子之后,便有些后悔,此时三阿哥又向康熙揭发大阿哥曾对太子做法,康熙更是后悔,此后便不断向身边人流露出复立太子的意思。

他又频频召见废太子,把风放足。过了几十天以后,康熙认为满朝文武已经了解了他的意思,便下旨令百官推举新太子,还说唯共议,绝无偏私,做足了姿态。


却没想到以佟国维,马齐为首的满朝文武推举了八阿哥,令康熙大吃一惊。他不仅没有按照上谕封胤祀为太子,而且还对其大加打压,胤祀在康熙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一次在康熙外巡途中,胤祀托人送来了两只海东青,却没想到送到康熙手中时已经成了两只死鹰,康熙大为恼火,并说:“朕与胤祀,父子之恩断矣”。胤祀从此再无可能争夺储位,转而支持十四阿哥,接下来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以上。


逆流时代

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老八胤祀的出身太低,次要原因是他结交大臣,触犯了康熙的禁忌。胤祀的母亲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宫女,偶然被康熙宠信,生下了胤祀。胤祀的母亲是如此出身卑微,从一开始其实就不具备竞争皇位的可能性,除非他是赵构那种境遇,其他皇子都死绝了才有机会。康熙这个人是一个非常在于出身等级的人,他曾经说过,如果让胤祀这样出身的人做皇帝,会被天下人耻笑。康熙好面子,以出身取人,而不是以才取人。但是,出身卑微的胤祀太有才华,他礼贤下士,结交皇子,逐渐拥有了很多大臣的拥护。胤祀就此有了争位的想法,就更加积极是结交朝廷大臣。康熙一开始还不知道胤祀如此深孚人心,后来他废除了太子,公开要求朝廷大员推举新的太子。当时,朝廷上下都非常看好

胤祀,很多人直接上书康熙,要求直接立老八为太子。康熙毕竟是封建帝王,帝王最忌惮的就是朝廷里面有其他强大的力量,即使是亲生儿子也不行。老八胤祀这一次获得了八层以上官员的一致拥戴,说明朝廷之中应该形成了一个“八爷党”,这种行为被康熙认为是“朋党”,而历代帝王最嫉恨的就是朋党,认为朋党会削弱君王的权威和尊严。康熙尤其讨厌朋党。他原本就看不上出身卑微的老八胤祀,这一次看见胤祀居然在朝堂上形成了庞大的势力,立即勃然大怒,对胤祀予以怒斥。胤祀就此彻底退出了竞争皇位的队列。胤祀悲哀的说,我到底有什么罪过,让父亲如此看轻我?这话传到康熙的耳朵里面,更加增加了对老八的厌恶之感,差一点把他送进宗人府治罪。


怀疑探索者

胤祀在朝中以贤明著称,被称为八贤王。但是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出身是很重要的。老八在出身上就很吃亏。生母很不受宠。在这方面,老四、老九等皇子都比老八强。但老八属于那种厚积薄发的人,成年以后,老八十分精明。他逐步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老九、老十、老十四都是其成员。从影响力来说,老八的势力远远超过了太子胤礽。太子胤礽被废之后,老八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康熙皇帝要求官员们举荐新太子人选。这个时候,老八集团发挥了自己巨大的影响力,朝中绝大多数官员都举荐老八胤祀做太子。从当时的情形来看,老八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无奈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出现了意外,因为老八还是不懂帝王心术。作为一个皇帝,绝对不希望自己的继承人势力太大,否则自己的位子就会不稳。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康熙皇帝在位的晚期,清朝的实际国情是这样的:首先是官员们腐败严重,其次是国库严重亏空。这些问题虽说不影响清朝的统治,但是都很难办。必须是那种手腕强硬的人才能应付,康熙做了那么长时间的皇帝,知道老八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才选择了老四。但这些终究只是猜测分析,真正的原因估计只有康熙能知道了。


咗岸4

老八在朝中的势力太大,如果康麻子传位给他,就皇位不保。看看满清历史,就可以发现,只要是锋芒毕露的皇子,都不会有好下场,怒尔哈赤为此就杀了一个。而那些懂得隐藏自己,装出一副宽厚仁慈的样子的,则会笑到最后。比如“一心向佛”的雍正,不愿杀鹿的咸丰。


静夜思160519196

康熙四十七年,皇帝把立储33年的太子废掉,引来了诸皇子对大位的觊觎,其中以八阿哥允禩活动最活跃、最积极。允禩其人,用其死党九阿哥允禟的话说“八爷会沽名,待人好”,惯用心计,很能笼络人心。他知道康熙与裕亲王福全感情笃深,就竭力逢迎裕亲王,以讨得康熙的欢心。此外,他还大量结交王公大臣,如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散佚大臣鄂伦岱、贝勒苏努、大学士马齐、礼部侍郎揆叙、户部尚书王鸿绪,诸皇子中,老九、老十、老十四也都站在他这一边,后来连失势的大阿哥允禔也站到了他这头。由于八旗独特的分封制度,也就是属人制度,很多王公还带有自己的属人,这些属人首先听命的是自己的主子,之后才是皇上,因此八爷党形成了极大的势力。

康熙在废太子之后,曾授意大臣们上疏推举储君,结果八爷党的党羽之一大学士马齐竟然公然大搞串联,胁迫了很多人公推八阿哥,这使康熙对于诸皇子的各种活动非常震惊。而允禩又结交江湖看相人张明德,大谈允禩的帝王之相,使其党羽的野心得以振奋,顺城郡王布穆巴、一等公赖士、普奇也都参与其事,致使康熙大为震怒。八阿哥此类结党的事件频出,让皇帝深恶痛绝,重罚了很多王公大臣,对张明德处以凌迟,并一度革去了允禩的贝勒,降为闲散宗室。康熙对诸皇子强调:“诸阿哥中,如有钻营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断不容”,还曾在盛怒之下大骂允禩是“辛者库贱妇之子”。


自此,允禩的立储希望断绝,虽然之后康熙尚有复立且复废太子的举动,并长期不安排储君之位,但受到了皇子结党的教训,对于接班人,康熙也转向了表面上没有结党举动的三阿哥允祉和四阿哥胤禛。


红小豆馆主

康熙皇帝作为在位61年的一国之君,看惯了太多人情世故和大臣皇子优缺点,更深刻地知道大清国存在的问题和危机,自己年迈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再去根除,但是他希望自己选出来的皇子能够帮他完成心愿,他需要一个励精图治,敢做敢为的皇子接替他,在诸多皇子中,皇太子由于自身原因两度被废,已经不在康熙的考虑范围之内了,他不会更不可能把两山交给这样一个不成器的继承人。剩下的可选择的人不多,皇八子胤禩为人随和,广结人缘,有大批官员支持,还有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支持,表面上看势力很大,似乎也很有才能。但在康熙看来,皇八子固然有才学,但是并不适合做未来的皇帝。原因有几个,第一个是在康熙晚年,胤禩过早的显示出自己的团队和势力,康熙作为皇帝,是大清唯一的至尊,不能有任何人来挑战,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可以。而大臣能支持胤禩,结成党羽,动机并不纯,都一样未来作为支持者能分一杯羹,而胤禩为了日后能够夺取皇位,更是处处显示自己的好,甚至做了很多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事,但是却严重损害了大清整个国家的利益,不能从大局考虑问题,不能承担应有的责任,不能在危急时刻有担当,很难让康熙放心的传位于他。而作为候选人,胤禩很明显,表面上看追随者甚多,但实际上真正能起作用的并没有几个,反而让皇帝感觉他结党营私。他性格比较软,对贪官污吏心慈手软,不得罪人,有可能对自己不利的事尽力避开,这样的他虽然短时间不会利益损失,也不会让康熙找到毛病,但是就想一个人,不犯错,但是也没有什么成绩。这显然不是一个君王应该做的。胤禩通过各种手段,希望扳倒太子,自己上位。暴露了自己的心思,让康熙警惕。可以说,胤禩考虑国家层面和改革方面并不多,对他来说,他考虑的首先是争夺皇位,而不是去得罪官员和利益集团。在重大问题的处理上,显得优柔寡断,缺乏决断力。皇帝不是家人,而是一个人,要承受很多,要对整个国家负责,显然雍正这一点上比胤禩强,更摸准了康熙的脉搏,最终登上宝座。


军情大家谈

康熙一生纵横捭阖,做了许多事情,但这不是没有代价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跟着康熙混自然有所图,政府没有那么多的财力满足大家的胃口,那就得给人希望和承诺。过多的承诺压的政府喘不过气来,很多立过功的大臣心里只有皇帝没有朝廷,也就是说领导的人格魅力大于规则。这种情况下,在选择靠人格魅力来结交大臣的老八无疑会把朝廷推向深渊。

这正好应了一句老话,乱世当用重典,必须重新建立规则,树立政府的权威,而不是靠个人的能量来治理国家。

康熙是个很理性的人,他自然知道国家需要什么,所以不能选老八。


一起葡萄

康熙晚年的清朝其实情况并不太好,朝廷亏空,政治腐败,还有边境战事不断,再加上内部九龙夺嫡的混乱场面,康熙老了,没有经历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了,他必须选一个可以改变这一切的人来托付江山,老八出身低,根本不能平衡八旗贵族的关系,虽然聪明但执政太宽,如果选他为继承人,清朝的政治只会更腐败,根本不能改变目前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