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張若虛,揚州人,生平不詳,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其詩僅存兩首,其中一篇《春江花月夜》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這是一首宮體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孤篇,壓過全唐“。春江花月夜為樂府舊題,相傳始於南朝陳後主,但本詩除了曲調名沿用舊體外,內容與風格都與以前供宮廷娛樂的歌曲大異其趣。

在一個月光皎潔的晴澈夜晚,詩人臨於春江邊,看著浩瀚無垠的江潮及月光下那片澄澈無際的世界,牽動起無限情思。詩人謳歌優美的自然,讚頌純潔的愛情,將詩情畫意與哲理溶於一爐,營造出一片幽深渺遠的意境。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開篇寫景,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壯麗畫面。詩人把“月華”作為主體,作為情感的紐帶,從“明月共潮生”寫到“落月搖情滿江樹”,以月的運行來佈局,展現了一個完整的心路歷程。在月光的照耀下,哪一處春江不反射著明月的光輝呢。詩人神思飛躍,在寫景的同時又在探索著宇宙和人生的奧秘,個體的生命雖然短暫有限,但人類的存在卻同那日日升起在江上的明月一樣,綿延不息。緊接著,詩人便向我們展現出一幅具體的人生圖景,一幅思婦遊子的人生圖景,引入愛情這一飄蕩在人世間永恆的旋律,將景與情巧妙相連,引人入勝!春、江、花、月、夜這五種藝術形象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沈德潛雲:前半見人有變易,月明常在,江月不必待人,惟江流與月同無盡也。後半寫思婦悵望之情,曲折三致。題中五字安放自然,猶是王、楊、盧、駱之體。(《唐詩別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