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国为什么是日本的?

看遍山川

从明太祖洪武5年开始(1372年)琉球国向明朝政府称臣,确认正式成为明朝的藩属国,一直延续至清代,历经五百年。

1879年4月日本派了450名军人和160名警察,镇压琉球“藩王”,同时将其王室全部强行迁移到东京,琉球国从此变成日本治下的冲绳县。


琉球国一直按照明朝的藩国制度隔年进贡,遵守臣节。明朝灭亡后,琉球国王就派使者出使清廷请求册封,被册封为琉球国中山王,康熙元年改封为琉球国王。之后百多年,琉球进贡没有中断过,凡是历任新国王都要请求清政府册封。

日本对这块位于列岛最西南的要冲之地其实觊觎已久,早在1609年,日本战国军阀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时,顺带向琉球敲诈勒索钱财,遭到拒绝后派兵攻打琉球,并俘虏了琉球国王,逼其写下文书,每年向萨摩藩输粮8000石。


近代日本认为这是属于琉球的“上贡”,也是证明琉球是日本“藩属”的证据,实属强盗逻辑。

1871年11月的“牡丹社事件”使日本彻底占领琉球并染指台湾找到了借口。当时66名琉球商人在海上遇到风浪,船只飘到台湾,被不明就里的台湾土著牡丹社民误认作敌人,杀死54人,另外12人由清政府护送回国。

本来这是大陆中国和藩属国之间的事,和日本根本没有关系,但是清政府外交人员在谈话中无意指出“杀人者皆属生番,系化外之民”,被日本人抓住把柄,强词夺理认为这些“化外之民”不归中国政府管辖,否认台湾是中国领土,声称要为“代表”琉球出兵台湾。


在台湾问题上的纠缠,其实日本醉翁之意在琉球,它名义上替琉球出头,实际希望造成琉球归自己管辖的既成事实。

当时清政府内政外交都疲于应付,希望通过“以夷制夷”解决问题,寄希望于外国干涉。在一系列外交斡旋努力失败下,1874年5月日本派兵登陆台湾,进攻牡丹社,杀死台湾同胞几十余人。

等清政府反应过来,已经丧失了战略主动,急命沈葆桢,潘霨率兵到达台湾,展开军事部署。日本方面虽然态度强横,但日军在台湾水土不服,经常受到高山族人袭击,伤亡惨重,见清政府向台湾添兵派将,见好就收,转向与清廷谈判,其实他们此次的用意并不在台湾。


1874年10月,中日双方签订《北京专条》,中方在日本退兵后赔付银50万两。在大清签订的所有丧权辱国的条约里,这点赔付银不值一提,可重要的是《北京专条》的签署,变相地承认了日本替琉球出头派兵讨伐台湾牡丹社的合法性,达到了日本出兵的根本目的,隐约承认琉球是属于日本的。

第二年日本就不出所料地加紧步伐将琉球纳入自己的版图,派兵驻琉球,命令其尊奉明治天皇年号,不再向清政府进贡。

当时日本陆军只有3万人,海军4千,军舰战力低下只有15艘,这点实力就敢向清政府耍赖耍威风,一方面它看透了清政府国力孬弱的本质,对日只重情理交涉,还寄希望外国调停,另一方面琉球事件和西北阿古柏侵略新疆,沙俄占领伊犁事件挤在一起,清政府实在无法倾注全力拯救琉球。

1878年4月后,日本决定废琉球为郡县,琉球国王以身染重病为由派世子去东京,自己留下来还巴望清政府能伸手救琉球一把。

琉球使者尚德向清政府上书求助,表示日本要灭“数百年藩臣之祀”,琉球上下“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厉鬼”,恳请清政府兴师问罪,威惠天下。此时的大清朝已经不是两三百年前的大陆强势政权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岌岌可危,海外藩属国的事连心有余而力不足都谈不上。

清政府只能象征性地抗议和请当时来华的美国前总统格兰特从中调停,美国佬根本不懂东方文化中的“册封”,“藩属”等封建概念,不可能有啥结果,最后日本人拿出当初的《北京专条》,格兰特也哑口无言,中国政府已经承认过琉球是日本官辖。



1879年4月,日本军队镇压了已经200多年不设军队的琉球“藩王”,全部王室成员迁至东京,废除藩政,改为日本政府直辖的冲绳县。

为了将来更方便统制,淡化琉球人的民族意识,让琉球人永远忘掉本国历史,避免本在琉球国内出现的“中山”字眼,日本政府将地名改为Okinawa,一个独立琉球国就这样变成了日本的冲绳县。

成为围绕中国外海第一岛琏上的锁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