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院士接受本刊專訪熱議:矢志不移自主創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多位院士接受本刊專訪熱議:矢志不移自主創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22期)

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在兩院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中引起強烈反響,他們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又如何將其與自身所處的領域、行業實踐相結合?

多位院士接受本刊專訪熱議:矢志不移自主創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2018 年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視覺中國)

“作為科技工作者,我們深感責任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總結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實踐,觀察大勢,謀劃全局,深化改革,全面發力,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

他指出,這些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科技界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事業密集發力、加速跨越,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並行、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

“現在,我們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有的歷史性交匯期可能產生同頻共振,有的歷史性交匯期也可能擦肩而過。

中國工程院院長賙濟認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戰略高度系統論述了科技創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切實增強科技報國的責任感、使命感,為實現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勇挑重擔,建功立業。”

“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後,我感到科技工作者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大有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曦說,“總書記指出,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作為科學體系的源頭,基礎研究要打好‘基礎’,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夯實根基。”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趙憲庚院士說,我們在工程科技一線,一定不辜負總書記的重託,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推動者。

矢志自主創新,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充分認識創新是第一動力,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著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明確我國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努力實現優勢領域、關鍵技術重大突破,主要創新指標進入世界前列。”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要求,令廣大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奮。

“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院士說。

“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中國科協黨組書記懷進鵬院士說,要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敢於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元喜看來,科技創新的主動權實際是國家發展的主動權。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以“鼎新”帶動“革故”,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我們現在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就把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擺在了首要位置。只有掌握了主動權,才會形成真正的競爭力。”

樊會濤院士認為,國防科技領域一定要立足於自主保障。“包括基礎的元器件、原材料,哪怕國產的性質差一些,也要堅定不移地用。”樊會濤表示,產品是用出來的,否則就不能發現問題、改進問題。“在這些方面,國外也摸出了一條路子,你(技術)不行的時候,他就卡你。你準備乾的時候,他把便宜的東西賣給你,不讓你幹。”因此,要把握科技創新的主動權,立足於自主保障,才會成為真正的科技強國。

深化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人的創造性活動從不合理的經費管理、人才評價等體制中解放出來。

“要通過改革,改變以靜態評價結果給人才貼上‘永久牌’標籤的做法,改變片面將論文、專利、資金數量作為人才評價標準的做法,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不能讓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贏得全場熱烈掌聲。

在樊會濤院士看來,改革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方式,最根本的還是“要信任科技工作者”。當前,科技管理部門存在“怕經費沒管好,犯錯誤”等思想,使得科研經費管理存在“重事前預算審批,輕事中事後監督檢查”的傾向。應當相信絕大多數科技工作者是有擔當的,會把經費用在該用的地方。希望科技管理部門能夠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項目中期的考評和項目後期的檢查上,真正做到“破除藩籬,解放束縛科技工作者的障礙”。

李天來院士則認為,目前,人才評價制度不合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的現象仍然嚴重,人才“帽子”滿天飛,名目繁多的評審評價讓科技工作者應接不暇。“國家和地方的各個部門都有‘帽子’,科技、教育、人社等部門,都有自己的帽子,許多人的心思都在追逐帽子上,無法沉下心來搞科研。”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對青年人才的培養,甚至提到了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寧光院士表示,國家有這種長遠的計劃,相信對未來科研氛圍的培養非常重要。當科學家是無數中國孩子的夢想,我們要讓科技工作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為孩子們尊崇嚮往的職業。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