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和滴滴加速进入对手腹地,2018年独角兽的战争开始了!

3月21日,美团打车正式登陆上海,上线了出租车及快车

两种业务。继南京首站之后,美团打车在全国市场的布局中又进一步。而滴滴打车此前已在各地招牌外卖骑手,预计4月1日将在无锡推出外卖配送服务。

美团和滴滴两个独角兽的竞争,2018年又将是业内一战。

仍是补贴战,不过更聪明了

美团打车是2017年6月底在上海获得网约车经营线上服务能力认定,同时获得了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此次进军上海市场,用户有两个入口:单独的美团打车APP,或在美团APP的商户页面。

美团和滴滴加速进入对手腹地,2018年独角兽的战争开始了!

美团和滴滴加速进入对手腹地,2018年独角兽的战争开始了!

在司机端,在上海地区注册的司机,可享受开站三个月内“零抽成”,美团打车只收取每单0.5元的信息服务费。同时,美团方面表示:

司机在每天的6–24点期间,如果每日在线时长满10小时并且每日接够10单,即可拿到600元的保底收入,

如果司机每日的流水超过600元,还将额外奖励200元。

之前在南京,美团打车的司机平台抽成也只有8%,明显低于滴滴约20%的抽成费用。看起来,巨头在进入一个新市场竞争时,价格补贴仍是有效手段。

美团和滴滴加速进入对手腹地,2018年独角兽的战争开始了!

显然,这样的补贴,比之前的直接价格战更“聪明”。

在司机端,美团打车根据司机的不同运营情况设置了不同的奖励规则,比如以针对全职司机的萌芽奖励为例,分为车费奖、阶梯奖和双周奖等,当司机一周跑单车费满2200元,即可获得800元奖励。表现优秀的司机,还可申请参与猛龙奖活动,晋级成功后成为猛龙司机。猛龙奖比萌芽奖的奖励力度更大。

对于平台提成明显低于滴滴,美团说,

打车这个业务偏平台属性,平台方只是提供一个交易平台,进行信息撮合。换句话说,从买车、雇司机再到把消费者送回家这件事,并不是平台自己做的。正因为这个平台比较轻,抽佣不必太高,才应该是行业比较合理的水平。

南京、上海之后,接下来,美团打车还将陆续在北京、成都、杭州、温州、福州、厦门等城市上线,进军的都是滴滴打车的核心城市,滴滴如何应对,是否有选择性降低平台抽成,值得关注。

有人士称,此次美团布局打车业务,准备了10亿美元(约63亿元人民币),而且上不封顶。

新一轮的打车补贴战,正在上演。

美团已动,滴滴反击

一方面是美团进军打车市场,另一边,滴滴的外卖配送业务推出在即。

据了解,4月1日,滴滴的外卖配送业务即将在无锡上线,

周到君看到,滴滴配送APP已上线,登陆页面显示骑手的收入标准:

忠诚骑手:每周在线大约48小时,月保底10000元。

自由骑手:自由上线随时接单,每单总收入最低15元。

美团和滴滴加速进入对手腹地,2018年独角兽的战争开始了!

无锡、南京、长沙、福州、济南、宁波、温州、成都、厦门9个城市都在大规模招募骑手。

周到君这样算一笔账:

如果有1000个忠诚骑手加入滴滴配送,每个骑手月保底10000元,则滴滴一个月的支出就要1000万元

如果有10000个忠诚骑手加入滴滴配送,每个骑手月保底10000元,则滴滴一个月的支出需要1亿元

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信息平台显示,中信证券—滴滴第【N】期CP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已于3月16日受理,此计划拟发行金额100亿,品种为资产支持证券-ABS。

美团和滴滴加速进入对手腹地,2018年独角兽的战争开始了!

此计划发行人为迪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唯一股东为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为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亿元。

3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出无异议函,获批发行额度为100亿元,首期拟发行规模3亿元。这笔3亿元资金如何用?

“募集资金将用于合作伙伴购置新车,进而扩大滴滴平台的运力,带动交通出行生态链企业发展。”滴滴表示。

此前,外界认为,滴滴要融资100亿亿元,可能要重点投入外卖配送业务。首期3亿元资金的用户,看起来与外卖没有一点关系,还是核心的打车业务。

但是,余下的97亿元呢?100亿元的额度中,预计会有扶持新业务的资金额度。

滴滴在2017年经过两轮融资,4月28日的超过55亿美元融资和12月21日的40亿美元融资,加上这次资产支持证券-ABS的100亿额度,滴滴不差钱,在外卖配送上打价格战,也是一触即发。

用非核心业务进入对手腹地,用户最美

美团和滴滴这样,分别以新手的姿态进入对方的腹地业务,在早年电商大战中出现过类似的一幕。

当年,京东“叫板”电商老手当当,进军图书业务是这一招,遗憾的是,以图书起家当当没有大张旗鼓的踏入3C数码领域,让京东得手。然后,京东继续“叫板”苏宁,进军大家电品类,苏宁应战,之后是苏宁引入阿里巴巴,将战火范围烧大。一次次用非核心业务,打击对方的核心业务,在竞争中可谓重要战术。

回到美团和滴滴,在当下的竞争业态,外卖市场份额、打车市场份额趋于集中,比如公开信息显示,滴滴联接了超2100万司机和车主、4.5亿乘客、汽车租赁公司、汽车经销商等生态圈,每天完成超2500万订单,在全国基本一家独大,尽管有首汽约车、曹操专车、嘀嗒拼车等,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对滴滴出行构成强有力竞争的对手。

美团方面最开始触发公司讨论打车这个事情有两个原因:一是Uber做UberEATS,另一个是滴滴投资饿了么。他们为什么把打车和外卖这两个业务放在一起做?

美团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发现,美团点评用户存在打车需求,具体因素包括:

1、打车业务用户需求旺盛;

2、用户打车场景中有三分之一和美团点评已有业务有关;

3、除了场景的关联性,用户对打车体验满意度也有诉求。

此前,周到君采访一投资人,他就表示,分享单车领域,有ofo小黄车和摩拜打车等在市场上竞争是好的,但在快车和专车领域,滴滴打车的“垄断”不利于行业发展。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让滴滴布局外卖、美团布局打车,对用户而言,多一个选择总是好的,而且还有补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