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千里眼|貴州地災預警有辦法

智能千里眼|贵州地灾预警有办法

智能千里眼|贵州地灾预警有办法

2017年11月,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貴州省提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科技能力行動方案和貴州省高位隱蔽性地質災害隱患專業排查方案(簡稱兩個《方案》),明確提出,通過運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科技能力和高位隱蔽性地質災害隱患專業排查能力,打造“人防+技防”專業保障體系。

智能千里眼|贵州地灾预警有办法

貴州111地質隊在納雍縣中井煤礦安裝GNSS位移監測一體機。

根據兩個《方案》,貴州省將用兩年時間,對威脅30人以上的高風險地質災害隱患點,全部安裝自動化監測設備及自動報警設備,實現風險較大隱患點專業自動化監測全覆蓋;對威脅30人以下的隱患點,採用先進監測設備和聲光智能化自動報警設備進行監測預警,以提升全省地質災害預防科技水平。

在貴州地質科技園5號樓7樓展示廳,一面大屏幕上顯示著實時遙感衛星圖像。隨著鼠標的點擊,全省各地地貌情況一覽無遺。

在展示廳後臺監測電子顯示屏上,正顯示的是納雍縣騌嶺鎮左家營煤礦山體監測效果圖,當點擊衛星圖上每個藍白相間小點,該地地質災害監測點的數據變化、曲線變化立刻直觀呈現在眼前。

貴州北斗雲環境地質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彭軍面對屏幕,同步交流各監測項目實時傳回的數據,進行著數據分析。

智能千里眼|贵州地灾预警有办法

工作人員展示納雍縣張家灣鎮普灑村老鷹巖崩塌衛星採集圖。

“這是地質技術、信息技術、監測技術三融合的地質災害監測平臺系統,它不僅讓人從費時費力的傳統監測方式中解放出來,更重要的是讓地質災害的預測預警更及時、判斷更科學、幫助決策更迅捷,實現了‘技防’與‘人防’融合發力,有力地保障了老百姓的人身安全及財產安全。”貴州北斗雲環境地質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段啟杉介紹道。

貴州首家地質信息技術與物聯網融合的監測平臺

貴州北斗雲環境地質工程有限公司2017年12月20日正式成立,隸屬於省地礦局111地質大隊。這是貴州首家地質信息技術與物聯網融合的“互聯網+地質”自動監測平臺,它利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物聯網系統、大數據採集平臺、無人機建模系統、位移分析系統、三維預警分析系統等,從天、空、地對地質災害進行一體化位移變形監測。

貴州省是地質災害易發省份,已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有10345餘處,受地災威脅人數120餘萬人,潛在經濟損失404億元。地質災害種類涉及滑坡、崩塌、地裂縫、地面塌陷、泥石流等。

民生無小事。近年來,貴州省國土管理部門以及地礦系統不斷加大環境地質調查工作力度,增強環境地質保護及災害治理技術能力,全力為地方政府提供地質技術服務,開展地質災害治理。

“目前,兩個《方案》工作正有序推進。”省地礦局111地質大隊隊長韓忠強介紹,“由於地質災害遠程自動化監測的運用整體仍還在一個起步發展探索階段,缺少全國性統一的自動化監測技術標準,省地質環境監測院(省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作為具體實施單位,在多方取經、深度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貴州省實際,正努力探索一條具有示範性、標準化的道路。目前,這種‘互聯網+大數據+地質’的‘跨界’想法已漸漸成型。”

去年7月,省地礦局111地質大隊與深圳市北斗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牽手”,將高精度北斗技術應用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領域,並著手組建地質災害監測專業化隊伍。曾經,地質隊員身上不離三大寶(羅盤、放大鏡、地質錘),揹著上山滿坡跑;現今,貴州省地礦勘探部門已插上“互聯網+”的翅膀——以大數據為依託的自動化、智能化監測,促進了地質災害預防預警手段的技術升級。

整套監測系統的運行是基於對災害點相關資料的收集以及災害點的現狀調查為前提,根據災害點的類型、變形特徵、變形階段在災體不同區域選擇安裝不同類型的自動化監測傳感器,如GNSS位移監測一體機、測斜繩、水位計、拉線式位移傳感器、雨量計等,通過傳感器實現實時對災體變形特徵數據以及孕災環境因素數據的採集,統一傳回預警信息平臺,再通過對數據圖像對應的災害類型,危害程度的分析,就能制定及時、有效、科學的應急預案。

“這不但解決了以前現場需要多人跑上跑下、人工測量的麻煩,而且能避免事件突發時的緊迫分析而導致的誤判。尤其是解決了打雷下雨天,監測人員無法人工測量,得不到數據的情況。”省地礦局111地質大隊隊長韓忠強說道。

去年8月28日,納雍張家灣鎮普灑村老鷹巖發生崩塌,造成重大災情。施救過程險情不斷,為避免次生災害危及施救人員的生命安全,省地礦局應急安全防範組調運“北斗雲自動監測儀器”連夜奔赴現場,對崩塌坡體、殘留危巖體展開地表位移監測,定時向專家組提供時、日監測數據,為專家組分析崩塌危巖體的穩定性及變化趨勢提供了科學依據。

近一年來,省地礦局111地質隊採用北斗技術,對貴陽、興仁、納雍、開陽等19個原計劃採用人工監測的地災和邊坡項目實施了自動化監測,取得了十分理想的工程效果,幫助地方政府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前段時間,我們還成功幫助陝西監測了周至道路的滑坡險情。”111地質大隊隊長韓忠強表示,“貴州地質大數據技術運用在國內同行中已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下一步,將積極在全省兩個《方案》實施中腳踏實地地做好實事,走出新路,樹立貴州地礦新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