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不同单位削减方式不同!

事业单位改革:不同单位削减方式不同!

大家都知道,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公益三类的事业单位。这三种类型具体是怎么定义划分的呢?

事业单位改革:不同单位削减方式不同!

三种类型的划分确定了,那接下来的改革方法就根据类型的不同实行不同的编制改革方式。

对于公益一类和尚未制定编制标准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编制审批制管理。

对公益三类事业单位逐步转制为企业或者不纳入编制管理。

上面就是针对三种类型的事业单位,所实行的三种改革方式。现在大家明白了吗?你的单位属于哪一类呢?

巧用代入法助你快速解题

行测考试的难点在于,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要做大量的题目。这时速度和准确率往往不能协调好,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题目做完,可能会错很多题目;要想正确率高一些,在规定的时间内就做不完题目。这是很多考生面临的问题。而相对于行测考试的其他题型,数学运算是很多考生最头疼的题型,也是最浪费时间的题目,很多考生对于数学运算采取了放弃的策略。这样就白白丢掉了很多分数。

其实数学运算真的有那么难吗?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发现数学运算的题目往往都有一些巧妙的解答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做出答案。

分析行测试卷,我们可以明显发现考试的特点:都是选择题。这就意味着,正确答案就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我们的任务不是做出正确答案,而是选出正确的答案。经过这样的转化,我们可以想到,代入法是一个不错的选出答案的方法。

先来看一道例题:

某机关盖车棚剩下一批砖,办公室部分人员都帮忙把砖搬走,若每人搬3块还剩10块,每人搬4块少20块,问共有多少块砖?

A.100 B.110 C.120 D.130

看到这道题目,我们能想到方程法,可以设未知数,列方程,进行复杂的求解。这也是数学运算浪费我们时间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用带入法来解决这道题目,就会发现方便了不少。 假设一共有100块砖,每人3块剩10块就是30人,每人四块少20块,正好符合题意,所以我们可以快速选出答案A。

通过上面的例题,我们可以总结出使用代入法的题目特点:题目很复杂,不能轻易的看出等量关系。这时用带入法会很简便,也是命题人想让考生所采取的方法。

我们再看一道例题练习一下:

1980年李红出生时,她爷爷的年龄时他自己出生年份的1/29,问李红爷爷在1988年时年龄是多少?

A.76岁 B.64岁 C.86岁 D.74岁

这道题目关系很复杂,不能轻易的得到等量关系求解,所以我们考虑用代入法。我们从最小的选项开始验证。假如1988年爷爷的年龄为64,那么出生年份就是1988-64=1924年,而1980年爷爷年龄为56,不是出生年份的1/29,所以排除掉,经过验证,1988年爷爷的年龄应该为74,故选择 D。

我们再看一道例题:

一会展中心有大小三个会议室,小会议室可容纳303人,中会议室容纳的人数是会展中心可容纳人数的五分之一,大会议室容纳的人数是会展中心可容纳人数的七分之若干。问该会展中心三个会议室可同时接纳多少人?

A.4115 B.3825 C.3535 D.2585

这道题目也很复杂,不易找到等量关系,所以我们考虑用带入法,将ABCD带入题干,发现C符合题干要求,中会议室可以接纳707人,那么大会议室就是2525人,正好为整个人数的5/7。

所以,代入法是我们解决数学运算题目很方便的一种方法,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多加练习,熟练运用,相信它会在行测考试中给你节约大量的时间。

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的要素有三种:总距离、棵距(间距)长、棵数(个数),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

1)在不封闭的曲线(直线、折线、半圆等)上植树。

如果两端都可以植一棵树时,植树的棵数应比要分的段数多1;如果两端已经植树(或两端不宜植树)再在其间植树时,植树的棵数应比要分的段数少1。

常用数量关系:棵数(个数)=总距离÷棵距(间距)+1;棵数(个数)=总距离÷棵距(间距)-1

例1:甲单位义务植树一公里,乙单位紧靠甲单位又植树一公里,如果按10米植一棵树的话,两单位共植树多少棵?( )

A.199 B.200 C.201 D.202

解析:甲单位在一公里内植树,则两端都可以种一棵树,则一共可以中1000÷10+1=101棵树;乙单位紧靠着甲单位植树,则有一端不需要植树,一共可以中1000÷10=100棵树。甲、乙共植树101+100=201棵树。

正确答案:C

例2:李大爷在马路边散步,路边均匀地栽着一行树,李大爷从1棵树走到第15棵树共用了7分钟,李大爷又向前走了几棵树后就往回走,当他回到第5棵树时共用了30分钟。李大爷步行到第几棵树时就开始往回走?

A.第32棵 B.第33棵 C.第37棵 D.第38棵

解析:利用两棵数的间距相等的性质进行计算,实质还是植树问题。第一次李大爷走了15-1=14个间距,速度为每分钟14÷7=2个间距,剩下的23分钟李大爷可以走23×2=46个间距,以第5棵树为基准,往回走到第5棵树比从第15棵树走到回头的地方要多走15-5=10个间距,即还能再向前走 (46-10)÷2=18个间距,即走到第15+18=33棵树时回头。

正确答案:B

例3:在一条公路的两边植树,每隔3米种一棵树,从公路的东头种到西头还剩5棵树苗,如果改为每隔2.5米种1棵,还缺树苗115棵,则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A.700 B.800 C.900 D.600

解析:注意,本题说明是在“一条公路的两边植树”。设公路长为a米,列方程2(a÷3+1)+5=2(a÷2.5+1)-115,解得a=900。

正确答案:C

例4:为了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全国各地都在加强环保,植树造林。某单位计划在通往两个比赛场馆的两条路的(不相交)两旁栽上树,现运回一批树苗,已知一条路的长度是另一条路长度的两倍还多6000米,若每隔4米栽一棵,则少2754棵;若每隔5米栽一棵,则多396棵,则共有树苗多少棵?

A.8500棵 B.12500棵 C.12596棵 D.13000棵

解析:设两条路共有树苗x棵,由植树的数量关系根据路程相等列方程(x+2754-4)×4=(x-396-4)×5,解得X=13000。(因为在2条路两边植树,则棵树要比段数增加2×2=4)

正确答案:D

2)在封闭的曲线(圆、正方形、长方形等闭合曲线)上植树。

因为两端重合在一起,所以植树的棵数就等于可分的段数。

常用数量关系:棵数(个数)=总距离÷棵距(间距)

例5:一块三角地带,在三个边上植树,三个边的长度分别为156米、186米、234米,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均为6米,三个角上都必须栽一棵树,问共需植树多少棵?

A.93 B.95 C.96 D.99

解析:三角地带的三边组成一个三角形,构成一条闭合线,则一共植树(156+186+234)÷6=96棵。

正确答案:C

从植树问题中可以衍生出一些其他问题,如锯木、锯钢管等,其运算实质同植树问题是一致的。

例6: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需要8分钟,如果把同样的钢管锯成20段需要多少分钟?

A.32分钟 B.38分钟 C.40分钟 D.152分钟

解析:把钢管锯成5段相当于种五棵树,它们的间距有5-1=4个,则需要锯4次,每次需要8÷4=2分钟,那么,把钢管锯成20段需要锯19次,共需要19×2=38分钟。

正确答案:B

例7:用10张同样长的纸条,粘接成一条长61厘米的纸条,如果每个接头处都重叠1厘米,那么每条纸条长多少厘米?

A.6 B.6.5 C.7 D.7.5

解析:粘结时10张个纸条相当于种10棵树,它们的间距有10-1=9个,共有10-1=9个接头,则如果设每张纸条为x厘米,可以列方程:10x-1×9=61,x=7厘米。

正确答案:C

植树问题

在公务员考试中出现一类栽树问题,一般来说栽树问题有两类:一类是不封闭的路线,如在马路两边植树;另一类是封闭的路线,如在正方形操场边上植树。下面就这两类情况分别予以介绍。

首先要注意的是栽树问题要明确三要素:1、总路线长;2、间距(棵距)长;3、棵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一、直线路线

比如题目要求在马路一旁栽1排树,并且在线路两端都要植树,则棵数要比段数多1。全长、棵数、株距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棵数= 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 株距×(棵数-1);

株距= 全长÷(棵数-1)

例1、(2006国家行测)为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全国各地都在加强环保,植树造林,某单位计划在通往两个比赛场馆的两条路(不相交) 两旁栽上树,现运回一批树苗,已知一条路的长度是另一条路长度的两倍还多6000米。若每隔4米栽一棵则少2754棵;若每隔5米栽一棵,则多396棵,则共有树苗( )。

A.8500棵 B.12500棵 C.12596棵 D.13000棵

解析:设两条路共有树苗x棵,根据栽树原理总全长是不变的,所以结合上面给出的公式可以根据路程相等列方程:(x+2754 -4)×4 = (x-396-4)×5。

注意:因为是2条马路两边都要栽树,因此共有4排,所以要减4。

解得x=13000.

二、封闭路线

封闭路线只需掌握公式:棵数 = 段数 = 周长÷株距

例2、正方形操场四周栽了一圈树,每两棵树相隔5米。甲、乙从一个角上同时出发,向不同的方向走去(如图),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乙在拐了一个弯之后的第5棵树与甲相遇。操场四周栽了多少棵树?

A 45 B 60 C 90 D 80

解析:方法一:如果按我们之前没有介绍封闭路线的解法时的思路是这样解得,设每条边有树x棵,则根据题意得 2×[5(x-1)+5×5]=3×5(x-1)-25,解得x=16。

故总共有16×2+14×2=60棵树。选B。

方法二:由于速度比等于路程比,由提意甲速是乙速,故在乙拐了一个弯之后的第5棵树乙走了5×5=25米,在这条边上甲走了50米,因此正方形的边长为25+50=75;

利用封闭路线的公式,由于正方形是闭合曲线,所以有树75×4÷5=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