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要被扇10个耳光?抗战底层日本兵过得就是这样的生活

众所周知,二战时期的日军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奇怪综合体,上下级之间既壁垒森严、等级鲜明,又有着所谓“下克上”的传统。1942年12月,在中国的鲁西北,山东临清附近的馆陶县,发生过一起“下克上”的典型事例的“馆陶事件”。这是侵华日军士气低落、风纪败坏的代表,让侵华日军丢尽了面子。

每天要被扇10个耳光?抗战底层日本兵过得就是这样的生活

每天要被扇10个耳光?抗战底层日本兵过得就是这样的生活

(鬼子扫荡)

1942年,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2军第59师团第53旅团独立步兵第42大队驻守在以临清市为中心的东临道北部,其下属的第5中队驻扎馆陶县。当时正值日军于1942年9月末至12月下旬对山东半岛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日军的档案记载:“1942年12月27日,独立步兵第42大队第5中队长福田通知金丸军曹、金子兵长、向里、冈田、铃木上等兵、田边一等兵六人调往大队本部,并于次日到临清的大队本部报到。除此六人外,还有四名不在军营驻地的士兵也在调离名单中。”

这六名日军士兵刚刚调离过,对再次被调动甚为不满。当晚,六名日军士兵外出饮酒时,辱骂并殴打了上级,中队长也遭到殴打威胁。之后,闹事士兵违反内务条例,夜宿酒店不归。

每天要被扇10个耳光?抗战底层日本兵过得就是这样的生活

(下克上,鬼子军官遭了殃)

这还不算完。次日,这几名日本兵继续在外饮酒。根据调出者行前需进行装备和军装检查的规定,中队长派人通知他们回营,但却遭到殴打。下午,数名日军士兵闯入中队办公室,谩骂殴打上级,甚至拔出军刀做劈砍状威胁上级。中队军官逃离了办公室。于是闹事的日本兵手持武器大肆破坏营房,肆意开枪和投掷手榴弹,日本军营顿时大乱。接着,这六名反了天的日本兵又闯到大街上哄砸抢烧,馆陶县城人心惶惶,局面一时失去控制。中队向大队部紧急发报,请求向馆陶县增派兵力维持秩序。当日傍晚,六名日军士兵到大队部报到时立即被扣押。

出了这样大丢面子的事,日军马上开始调查。第5中队等所有馆陶驻军都被编入预备队,中队长感到责任重大而自杀。经过日军第12军军法会议审判,“馆陶事件”的最后处理结果是:判处六名闹事士兵二人死刑、一人无期徒刑、三人三至六年有期徒刑,事发时驻守在馆陶的士兵全员受到一周时间的“重营仓”处分。

每天要被扇10个耳光?抗战底层日本兵过得就是这样的生活

(敢下克上,死啦死啦滴)

对于“馆陶事件”发生的原因,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认为是“队长统率不利、上级监督不明等”,然而,“馆陶事件”只不过是侵华日军众多“下克上”事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由于侵华日军战线过长、兵力分散,日军不得不通过大量动员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这也使得军队素质急剧下降。比如日军中经常有这样的记录:“浅草出身的某一等兵,原本是该地区赌场的大头目,进入军营后无法管理,是不可救药的坏蛋。某少尉入伍前是在乡军人,是在该一等兵的地盘上再次应征入伍的,他就像下人一样受该一等兵支使,充当其赌博的帮手。”

侵华日军中赌博现象司空见惯,毁坏公物及偷盗公私财物的情况也很普遍,冈村宁次曾无可奈何地说:“不爱护公物,丢弃和损坏兵器、物资的现象屡见不鲜,行军帐篷使用半年便报废,防毒面具当枕头用,以致失去了防毒功能,日本人缺乏公德的缺点在战场上表现得更加严重。很多邮包和补给品被偷走,通信部队建立的每根电线杆上都挂着‘日本军用’牌子,以防止被别的部队盗走。”

每天要被扇10个耳光?抗战底层日本兵过得就是这样的生活

每天要被扇10个耳光?抗战底层日本兵过得就是这样的生活

每天要被扇10个耳光?抗战底层日本兵过得就是这样的生活

每天要被扇10个耳光?抗战底层日本兵过得就是这样的生活

(1959年的日本电影《独立愚连队》,讲述了华北日军内部的不少丑事)

在日军中,上级欺压下级的现象司空见惯,下级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无条件为上级服务。日军记录:“班里的兵卒要为班长打洗脸水、清扫房间、洗衣服、去酒店打酒,为班长检查保管枪支。班里人要轮流为班长执勤”。上级对士兵稍有不满,便拳脚相加,还美其名曰“父亲关爱儿子”。这种状况在侵华日军士兵的家信中也可窥知一斑:“每天晚上都有科目,每次都被扇10个至20个耳光,完事还要向打人者道一声辛苦。第四天被扇了13个耳光,哭着睡着了。这种事每天都发生,脸已变形,饭都吃不了。有的被打得过重,有下巴骨折住院的,有鼻子骨折住院的,还有眼球充血返回日本内地的。每天都有两三人昏厥,昏厥后就往头上浇上两三杯水,让其自生自灭。”

每天要被扇10个耳光?抗战底层日本兵过得就是这样的生活

(鬼子军官用餐,勤务兵伺候得不错)

每天要被扇10个耳光?抗战底层日本兵过得就是这样的生活

(普通鬼子兵扎堆吃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