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五年进口超2000亿美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硬骨头”怎么啃?

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国集成电路已经连续5年进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2601.4亿美元。2017年中国原油进口金额为1623.3亿美元,半导体芯片进口花费是原油进口的1.6倍!

连续五年进口超2000亿美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硬骨头”怎么啃?

集成电路又称IC芯片,汽车电气系统离不开集成电路。在现代汽车中越来越重要,是汽车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一辆汽车要用到几百上千个芯片,已成为衡量现代汽车档次的重要指标之一。

很多人都知道,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占地150平方米、是个庞然大物,重达30吨。里面的电路使用了17468只电子管、7200只电阻、10000只电容、50万条线,耗电量150千瓦。

而现在的电脑,随手可以携带,能耗相当于以前的万分之一,这就是集成电路的功劳。

连续五年进口超2000亿美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硬骨头”怎么啃?

连续五年进口超2000亿美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硬骨头”怎么啃?

比亚迪是国内比较早就开始做新能源领域的汽车企业,也是国内目前做的最好的。坚持自主创新,拥有很多在世界上领先的技术。但是在汽车核心技术,集成电路这块,却没有办法只能依赖于国外进口。

尽管目前芯片大约占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的10%,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到来,芯片在汽车制造所占的成本将继续提升。

2013年的312美元,预计每辆汽车电子器件的价值,到2022年将会增加到460美元。

显然,集成电路在以后的汽车将会越来越重要。国内新能源汽车想要有大的发展,无疑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集成电路,不像原油,原油的价格,遇上好的时候还会下跌,而它只会一年比一年高。

连续五年进口超2000亿美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硬骨头”怎么啃?

来源渠道少,基本上是被美国垄断。目前拥有汽车芯片设计能力的巨头公司,如英特尔、高通都是美国企业。

国内芯片一直发展不起来,缺少时间的沉淀是个因素,但还有个重要因素是设备跟不上。作为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最核心的设备,光刻机至关重要,没有它万万不行,中国半导体工艺提升不上去,光刻机被禁售是一个主要因素。

连续五年进口超2000亿美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硬骨头”怎么啃?

目前,荷兰ASML是全球最顶端的光刻机制作厂商,一台光刻机售价1.2亿美元,一年只生产几十台。产品好、需求大,加上西方的技术封锁,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只能买到一些中低端产品,高端的有钱也很难买到。

但是今年传来了个好消息,中芯国际已经向荷兰芯片设备制造商ASML购买了一台EUV光刻设备,预计2019年交付。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国际2017年的净利润为1.264亿美元,也就是刚好可以买的起一台光刻机。

我相信任何困难都挡不住,中华崛起!

手机芯片有华为、阿里巴巴等巨头下巨资研发,这块关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硬骨头"应该怎么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