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殺止損的幕後“黑手”可能並不是經紀商

猎杀止损的幕后“黑手”可能并不是经纪商

多年以來,關於零售外匯經紀商是否“獵殺止損”的爭論未停。有些人遇到虧損(含正常交易虧損)就傾向於找經紀商的問題;也有些人心中質疑,但是並沒有發聲。一些行業人士或培訓課程如果否定了經紀商存在獵殺止損的做法,就容易被認為是私底下接受了平臺的好處。

說真的,這些想法都挺傻的。在這件事上去爭辯並沒有任何好處。想要搞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可以首先從“獵殺止損”的概念開始,當然,還需要明白為什麼很多零售交易者認為有這麼個現象存在。

大多數人認為的“獵殺止損”是這樣子的:

交易者在一家零售經紀商那裡開了戶交易。在碰到合適的機會時,他入場並設置了止損。正常來說,等價格觸發止損位,經紀商會自動將訂單平倉,如此才能杜絕訂單出現進一步虧損。


而“獵殺止損”則是在價格接近止損位、但實際上還沒有達到的時候,經紀商通過增加點差或者操縱價格讓單子提前止損了。那麼經紀商也就能獲得盈利。

猎杀止损的幕后“黑手”可能并不是经纪商

作為這個行業多年的從業者,為什麼我們並不認同經紀商會獵殺客戶止損呢?

原因一

你應該足夠聰明會選擇一家受到正規監管的平臺,這家平臺可能來自你認為有著強有力監管的國家。這種平臺在市場上已經有很多了,你根本沒必要選擇聽都沒聽過的野雞平臺。而有正規監管的平臺通常都需要遵守嚴格的監管和運營規定。此前匯商傳媒也提及過多次有關監管的重要性,儘管在中國可能沒有太大意義,但這還是選擇平臺的重要參數之一。

原因二

一家經紀商想要提供能夠允許自身獵殺止損的交易環境,則需要設置大量的工作人員來監控每一個客戶的賬戶,以便自身對其交易獵殺止損。這其中投入的資源和精力相當大,尤其是考慮到零售交易者的交易手數通常都很小的情況下。

原因三

說的極端一些,如果你不是一個好的交易者,那無論如何你最後可能都會面臨虧損甚至爆倉的結果,經紀商根本不需要多此一舉去獵殺你的止損。

如果你是一個厲害的交易者,是市場上盈利的少數人之一,那麼你每一次交易,經紀商都能獲得點差或者佣金收入。你交易得越多,它的盈利越多。隨著時間,經紀商從盈利的交易者那裡獲得的營收會超過從虧損客戶那裡獲得的。換句話說,經紀商並不總是樂意干涉客戶的交易,畢竟無論怎樣它都是有盈利的一方。

猎杀止损的幕后“黑手”可能并不是经纪商

如果不是經紀商,那麼到底是誰導致止損提前觸發?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深入瞭解大型機構(比如銀行)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它們是怎樣影響到零售交易的。

這就涉及頭寸的問題了。要知道,作為一個交易者,即便你有數百萬美金的資金投入交易,在市場面前,你也不過是大池塘裡的一粒小蝦米。

大型機構的交易問題

包括銀行在內的大型機構在交易方法上跟零售交易者完全不同。這些大型機構是足以改變市場走向的大玩家。

想象你就是一家大型銀行,此前已經入場而且行情對你很有利,你的盈利數字在不斷增加。問題在於,你入場的體量已經讓市場瞬間發生了變化。你按下“買入”的時候,價格幾乎就開始上漲了,直到你的訂單吸引了足夠的賣家。但是這樣一來你不得不接受差一點的價格。這就出現了“滑點”。同時這也幾乎是所有大體量交易方需要面臨的問題。

大型機構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止盈。和造成滑點的原因相似,如果你要關閉買入訂單,市場價格可能立馬被推動往下跌的方向走,自然抹掉了你的一部分盈利。

猎杀止损的幕后“黑手”可能并不是经纪商

那麼,大型機構會做些什麼來防止出場時價格的不利變化呢?

答案就是——獵殺止損

舉個例子來解釋:

一家大型機構做了多單,然後想止盈出場。如果當前價位很接近阻力位,很可能這裡存在大量的賣單。以防價格直接回落,交易者們還可能在附近區設了其它訂單。所以當前市場的流動性相當充足。

此外,在阻力位的上方也很可能存在大量的止損單。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價格突破阻力位而設置。很顯然,這些止損也是買單。

為了能夠完美止盈出場,避免價格回落對自己不利,大型機構需要在某單一價位上吸引到足夠多的買家。而靠近阻力位的大量止損單(買單)正好符合需要。

於是,大型機構會分析計算將價格從阻力位推高至止損位所需耗費的成本。如果成本能控制在合理範圍內,那麼大型機構就會迫使價格上漲,觸發市場中大量的止損單,然後自身直接止盈出場。

結語

作為零售交易者,我們只是看到市場上價格的波動,以及止損單被提前觸發,於是立即憤怒不已,認為經紀商用了詭計(黑平臺除外)。不得不說,詭計可能是有的,但是並非個人行為,它的背後力量是和你距離很遙遠的大型機構,而並不是在你身邊的經紀商。

猎杀止损的幕后“黑手”可能并不是经纪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