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出人意料”:已完成对A站的整体收购

快手“出人意料”:已完成对A站的整体收购

6月5日,快手官方及A站官方同时确认,快手已经完成Acfun的整体收购,双方并未透露收购金额和具体估值。未来,A站将保持独立品牌、维持独立运营、保持原有团队、独立发展。而快手也会在资金、资源、技术等给予A站大力支持。

此前A站的历次融资分别是:2016年8月由华策影视投资的5000万元战略融资;2016年1月,由软银中国资本投资的6000万美元A+轮融资;2015年8月,由合一集团投资的5000万美元A轮融资。

A站的最近一轮融资是2016年底的B轮融资。2016年11月21日,数字出版企业中文在线宣布以2.5亿元获取A站13.51%的股权。增资后,A站的前三大股东为蔡冬青、中文在线及上海全土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三者分别持股54.77%、13.51%、13.23%,蔡冬青现为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文在线投资的公告公示了A站经营状况。A站2015年的营业收入约为364万元,净亏损1.13亿元,A站2016年前9个月营业收入约为71万元,净亏损1.46亿元。资产总额约为3626万元的A站,总负债高达1.48亿元。

快手“出人意料”

快手“出人意料”:已完成对A站的整体收购

A站在过去两年多的遭遇确实称得上坎坷。从2016年开始,在资本的意志下,A站进行了3次管理层的更迭,直到2017年年初才基本算尘埃落定。但这样的混乱也为A站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害。

由于A站的几次“宕机”事故,不少内容凭空消失,也让许多UP主离开了A站。同时急剧下降的还有日活用户数量。

A站依然是一个有意义的投资标的。它在二次元领域依然拥有战略意义。直到现在,除了B站与A站以外,也没有一家网站能够同时具备个性鲜明的社区文化以及提供长视频流媒体服务的能力。对于在二次元领域依然拥有企图心的互联网公司而言,A站是一个相对理想、甚至可以说性价比不低的战略支点。

在2017年末,阿里曾期望以远低于A站上一轮的估值来收购蔡东青所持股份,通过云峰基金向A站出资,成为控股股东,但最终未能达成交易。另外一个可能的交易方则是今日头条,他们在今年春节前加入谈判。

由于历史原因、股东意志和竞争关系,本次交易谈判过程异常复杂繁琐。

快手在阿里与蔡东青谈判破裂、A站已经陷入全面停顿的空隙中获得了自己的谈判砝码。在阿里放弃控股A站后,由于A站无法缴纳阿里云的服务费用,只能在2月2日停止运营。这样的停顿一直延续到了2月12日,A站在获得借款重新上线,并且赶在春节前发放拖延了2个月的员工薪资。

向A站提供借款的正是人们预料之外的快手。在阿里与蔡东青谈判的同时,A站开始与快手、今日头条进行接触,并与双方最高层会面。快手明确表达了对A站的投资意愿,开始推进流程。

快手寻求收购A站的理由充分: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快手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长视频平台和亚文化内容社区,在扩大战场的同时也意味着扩大了流量入口和完善商业化结构。

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近三个月来,快手的DAU保持在了1亿左右,最高峰达到1.2亿,但在去年,快手一年内的日活增长超过6000万。在单一平台上,快手或许察觉到了自己的瓶颈。对于快手而言,收购一个品牌依然具备一定影响力,与自身在用户群、主要业务等方面存在差异化的视频平台,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

对于快手而言,它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不少。这也是快手第一次对外进行如此重磅的投资并购案例,宿华的整体思路和行事风格还需观察。

A站依然是一个拥有许多沉疴的公司。快手的技术特长或许能够帮助A站重构薄弱的底层架构,解决A站时常发生的“宕机”问题。除了提供资金与技术以外,如何帮助这家公司找回已经流失的用户,重新定位自己的市场位置,以及面对一个比以前激烈了许多的竞争环境,都是需要毅力的挑战。

无论如何,被快手收购后的A站从此摆脱了错综复杂的资本关系,同时或许迎来了史上最懂互联网的大股东。这或许是A站这么长时间以来第一次获得的,理论上最光明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