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騰大戰背後:短視頻和信息流之爭

一樣的配方一樣的味道,昔日的“3Q”大戰捲土重來,只不過攻方變成了今日頭條(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

這只是個開始。

直到6月1日,公關、口水仗升級為法律戰爭。騰訊公告稱起訴今日頭條涉及商業詆譭及不正當競爭;今日頭條次日隨即發佈公告稱對騰訊發起訴訟,稱騰訊涉及不正當競爭。

媒體人羅振宇曾提出“國民總時間”概念,意思是時間會成為商業的終極戰場,用戶在某一款產品花費更多時間,就必然會搶奪另一款產品時間。

按照這一邏輯,今日頭條和騰訊之間必有一戰。

短視頻的春天

或許可以把眼光往回看一點。2017年11月,一家名為Snap的公司在三季報中稱,騰訊通過二級市場買入公司12%股份,彼時這家公司股票已經跌破發行價了。

Snap最重要的產品Snapchat是一款以圖片和視頻為主要信息載體的社交軟件。

騰訊為什麼要投資這家公司?前Snap研究院創始人王孝宇曾對第一財經表示,社交平臺的發展趨勢是信息傳播介質將由文字變為圖像和視頻。

當這個時代到來,社交平臺通過文字作為關鍵詞來進行商業推廣的變現模式將失效。而在圖像和視頻社交領域,沒有哪家公司比得上Snap。

王孝宇稱,“一句話來總結,Snap走得比較前沿,不管能不能成功——那你投不投?”

騰訊也曾經走在前沿,2013年即推出短視頻App微視。2018年騰訊再度復活微視時,外界關注的是該產品九死一生的歷史:2015年團隊解散、2017年停擺。

2013年移動互聯遠沒有現在發達,在一個以3G網絡為主、WiFi還不夠普及的時代,視頻社交看上去前途渺茫。

短視頻社交直到2017年才迎來風口,2018年得以發揚光大。視頻社交的時代或許已經到來。第三方機構Qustmobile TRUTH數據顯示,移動網民分配到短視頻的時間在快速增加。2018年3月,短視頻是總使用時長增長最快的細分行業,增幅為521.8%。

《2018中國移動互聯網春季報告》顯示,3月份幾個短視頻App中,快手MAU(月活躍用戶)為2.3億,抖音為1.2億,火山小視頻和西瓜視頻均為1.1億。

微視在MAU上無法與這個數據相抗衡。

2018年起,騰訊加快了微視的投入:版本功能不斷更新、30億元扶持作者、聘請張傑為代言人。

抖音最新的一次表態是,“朋友圈就留給微視吧,抖音也累了。”

按照馬化騰的表態,平臺一視同仁。

視頻社交時代已經到來。可以預見的是,雙方在短視頻領域的爭奪戰仍會持續。

頭騰大戰背後:短視頻和信息流之爭

信息流口水戰

短視頻勢頭兇猛一度讓抖音威脅論甚囂塵上。

業界最普遍的說法是,抖音的強大正在不斷挑釁騰訊的底線,因為抖音成功讓騰訊在社交和內容領域都感受到了威脅。

但這一次,讓騰訊和頭條對簿公堂的由頭其實是頭條的發家業務——信息流。

雖然作為創始人的張一鳴再三否認故意為之,但上述操作還是被普遍解讀為頭條利用自家產品刻意完成了一次有預謀的負面公關行為。

在此之前,張一鳴反覆強調的是,頭條是技術公司而非媒體平臺。

但是不做媒體的頭條本身內容量是有限的,於是頭條逼著自己從文字圖片進化到視頻,從OGC(職業生成內容)進化到UGC(用戶生成內容)。而短視頻產品抖音的爆發也成功讓頭條擺脫了信息流平臺的桎梏。

目前,今日頭條旗下已經有了一個龐大的App矩陣。

打頭陣的App是今日頭條。第二梯隊包括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抖音、悟空問答,以及收購的美國短視頻社區Flipagram、自營的“海外版今日頭條”TopBuzz。第三梯隊包括內涵段子(已經下線)、搞笑囧圖、有點意思、東方IC等等。此外,還有數個應用在孵化階段,尚未對外公佈。

此外,在有些關鍵時刻,習慣宣稱自己是技術公司的頭條還是會忍不住“跨界”客串下媒體。這就是之前惹禍的《新華社:要多少文件騰訊才肯收手》這篇稿子的由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的信息流市場,所有針對頭條的官司基本集中在知識產權保衛戰。

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4月,騰訊以今日頭條涉嫌侵犯其所屬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將今日頭條訴至法院。

但這一次,騰訊和頭條的撕破臉也意味著,兩家的競爭從之前巨頭與攪局者的小打小鬧,變成了真正你來我往的白熱化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