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CP線沒有CP感的影視劇都是耍流氓

對於看著英美日韓劇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營銷、炒作和噱頭,已經不足以撬動粉絲經濟的槓桿,作為“閱片”無數的老司機,演員的演技是他們衡量劇作質地的重要標杆。

有CP線沒有CP感的影視劇都是耍流氓

與此同時,演員能否貢獻出經典的“熒屏CP”形象也成為他們判斷劇集好壞的指標之一,在“CP文化”廣泛存在於電視劇、電影、綜藝、動漫領域,甚至現實生活中的當下,組CP是否影響影視劇內容創作?CP作為營銷的重要手段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什麼樣的CP才是最佳圈粉利器?

CP文化盛行,不乏消費時代的商業運作

正在熱映的《超時空同居》裡,雷佳音說:“你那顆虎牙多可愛呀!”佟麗婭笑著回答:“你大頭也挺可愛的。”空氣中瀰漫著甜蜜的味道,兩人的微博互動及出席活動也甜到齁,再次驗證了“可愛×美麗”的強強結合,“CP感”倍增。

有CP線沒有CP感的影視劇都是耍流氓

CP一詞源於日本ACGN同人圈,同人作者在創作同人作品時,將其作品中存在戀愛(情侶)關係的角色配對,稱之為coupling,簡稱CP。CP是英文couple的縮寫,意為“夫妻、夫婦”,是觀眾給自己喜歡的熒屏情侶的稱呼。

肇始於二次元同人漫畫中的CP,現在早已跨次元開闢新天地,配對範圍不再侷限,常見的有“國民CP”、“新國民CP”、“官方CP”“非官方CP”“男女CP”、“男男CP”、“女女CP”“可逆CP”、“王道CP”等等。

有CP的地方就有CP粉,CP粉始自韓娛圈,顧名思義就是“痴愛”某綜藝或某電視劇中被設置為情侶的一對。比如,一度火遍全網的“陸地夫婦”、“石榴夫婦”、“無尾熊夫婦”都擁有龐大的CP粉。

不管是綜藝節目、電影還是電視劇,一旦成功推出一對CP感十足的經典熒幕“情侶”,他們便是百試不爽的吸睛利器、票房靈藥和收視王炸,明星們藉此瘋狂圈粉,收穫“1+1>2”的組合拳效應,粉絲們喜聞樂見,開心“吃狗糧”。

沒有CP感的影視劇味同嚼蠟,經典如《還珠格格》也難逃“拉郎配”嫌疑,趙薇×蘇有朋、林心如×周杰這兩對CP是陪伴一代人長大的經典熒幕CP形象,但劇中蒙丹×含香、柳青×金鎖這兩對CP並沒有讓觀眾感受到愛情。

有CP線沒有CP感的影視劇都是耍流氓

當下CP文化流行,離不開商業層面的運作。當年《宮鎖心玉》中備受歡迎的熒幕情侶“峰冪組合”,可以說是捆綁炒作的始祖級CP,明星CP合體通常能產生更大的商業價值。

有CP線沒有CP感的影視劇都是耍流氓

但不可避免的,炒作CP也會產生負面效應,拋開真實世界中以愛情為內核的CP來看,所有經過炒作而成的CP,其實已經變成了一種扁平的、充滿利益算計的、可重複生產的商品,背後有著明確而強烈的商業訴求。

攻受分明出CP?冷暖搭配CP感爆棚?

CP組合永遠都是一茬接一茬、不斷推陳出新,在《餘罪》《偽裝者》《琅琊榜》《盜墓筆記》等小說及改編影視劇中,男主角都被雙雙塑造成CP搭檔。

還有風靡B站的“葛優×郭德綱”、“林黛玉×伏地魔”、“萬磁王×包貝爾”……這些堪稱“強行站隊”的CP,多是由粉絲髮願,只有你想不到組合,沒有你看不到的CP。

那麼,打造一對成功吸粉的CP需要哪些條件?CP感與演員自身的氣質有哪些關係? 首先,絕對新鮮的CP組合容易讓人有好感,比如“李易峰×陳偉霆”的《古劍奇譚》;“劉昊然×譚松韻”的《最好的我們》,兩對CP都被贊“配一臉”;

其次,現實中的夫妻、情侶組成的熒幕形象同樣讓觀眾津津樂道,比如《人民的名義》中的吳剛×嶽秀清、唐嫣×羅晉第五次合體的《歸去來》。

有的演員跟任何人的CP感都很強,能夠不自覺地把觀眾帶入戲中,享受顏值和演技齊飛的快感,這類演員屬於“熱CP體質”。

比如楊冪、趙麗穎、胡歌、雷佳音等,他們和對手組合後能產生更大的化學反應,但也並非萬能公式,當年“胡歌×閆妮”的《生活啟示錄》就缺了點感覺,也許是和他們各自都曾塑造過典型人物有關,一個仙俠劇出身,一個喜劇傍身,觀眾容易出戏?

有CP線沒有CP感的影視劇都是耍流氓

還有的演員CP感較弱,屬於“冷CP體質”,如劉亦菲,她身上兼具“仙”和“攻”兩種氣質,和吳亦凡的《原來你也在這裡》CP感不強,與黃曉明的《神鵰俠侶》像從兩個次元中走出來的人,但她與王力宏無論是在《戀愛通告》中還是當時留下的經典大片都堪稱“金童女玉”,所以CP感真的是一門玄學。

自古紅藍出CP,“滿分CP”從何來?

有人說,攻受分明出CP,也有人認為冷暖搭配出CP。實際上,我們常見的CP類型無外乎兩種,一種是相似型,另一種是互補型,前者門當戶對、勢均力敵,後者反差萌、衝突爆點不斷,但終歸結底,不管CP類型如何,他們在猶抱琵琶半遮面、欲說還休的時候最能引發圍觀者的興趣。

CP有磁場,炒作需謹慎

影響演員間CP感強弱的因素有哪些?是否跟演技有所關聯?

鍾漢良×唐嫣在《何以笙簫默》裡的“何以琛×趙默笙”,顏值相當、演技到位、戲內戲外牽絆的緋聞都不多,滿足了觀眾對“門當戶對”的需要。反觀楊冪×黃曉明的電影版《何以笙簫默》,一個沒有何以琛的氣質,一個差了趙默笙的火候,就連本該甜蜜的壁咚戲份也透著濃濃的霸道總裁式尷尬氛圍。

同樣的人設,換了不同的CP組合,結果便大相徑庭,所以說,一對CP能否擦出火花,既講究演員的外貌是否搭調,也要看兩人間的性格碰撞,以及劇本的情節設定,脫離這些客觀因素單純談CP感都是片面的。

另外,CP感是一種很主觀的東西,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兩人之間要是沒能夠產生化學反應的話,再好看的皮囊也無濟於事。

《麻雀》裡周冬雨×李易峰的CP感很弱,從劇本來看,他們不能光明正大地談戀愛,只能在每一次對視中交換日益濃烈的情意,但實際上,兩人怎麼看怎麼像被長輩強行安排相親的尷尬小青年,不過,到了《春風十里不如你》,周冬雨×張一山這組“乖乖女×壞小子”CP就被觀眾吃得透透的。

有CP線沒有CP感的影視劇都是耍流氓

成功的CP都是相似的,失敗的CP各有各的理由。陳偉霆和白百何在《南方有喬木》中,怎麼兩人在一起像雙邊友好會談,不像演戀愛,更別說跟秦海璐的副CP線。《何所冬暖,何所夏涼》中“賈乃亮×王子文”不但缺少CP感,更沒有原著暖萌青春的氛圍。

如今,組CP已成為電視劇、電影和綜藝營銷的重要手段,在市場需求、資本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藝人願意配合宣傳與其他藝人炒CP,從而提高自己的曝光度與話題性,但商業價值飆升的背後潛藏著隱患,比如《爸爸去哪兒》裡的"蕾力CP"就是一個錯誤的炒作CP案例。

但也不乏成功案例,去年《雙世寵妃》《大王不容易》等諸多小成本網劇脫穎而出,男女主、男二與女二之間不斷“撒糖”是這批甜寵劇取勝的關鍵,而他們的糖之所以好吃,便是基於觀眾對角色CP感的認同。這說明,只有真正的純粹的走心的情感流露,才能讓粉紅CP的泡泡走進觀眾的心。

粉絲經濟時代,CP既迎合了受眾的窺視心理也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求,這一賣點還會繼續在電影、電視劇和綜藝中實踐。值得注意的是,“磁場不同、不必強容”。如果影視劇或綜藝選角導演把兩個“CP絕緣體”放在一起,不但不能實現預期效果,還會給藝人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另外,對於主打CP的營銷宣傳,不應太過頻繁,過分炒作只會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時,降低美譽度,結果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