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防刷屏的“閾值”,好像被大叔識破了……

朋友圈防刷屏的“閾值”,好像被大叔識破了……

昨天晚上9點25分,擁有千萬粉絲的“視覺志”頭條推送了一篇文章,叫做《凌晨3點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根據大叔社群的群友爆料,這篇文章在今天早上刷屏,而大叔在上午看了這篇文章,核心還是一個視頻,擊中職場新人的辛勞,幾個劇情的小反轉,確實挺有共鳴,最後也都傳遞了正能量。最關鍵的是,這個視頻竟然沒有植入廣告……當然,這不是重點。

朋友圈防刷屏的“閾值”,好像被大叔識破了……

朋友圈防刷屏的“閾值”,好像被大叔識破了……

於是,大叔又詢問了幾個粉絲數量過千萬的大號和操作過近千萬閱讀量刷屏案例的團隊,均表示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大叔是刷屏的研究者,也是倡導者。對於朋友圈傳播生態的研究,也是大叔一直提倡所有人關注的,畢竟,雖然朋友圈是一塊寶地,但也有人家的遊戲規則。

有關這種“朋友圈被限流”的情況,坊間一直有一種說法就是,某個鏈接,以H5居多,隨著訪問量和分享量的劇增,這個H5會被悄悄地設置為“用戶分享到朋友圈後僅自己可見”。

那麼問題來了,朋友圈的防刷屏機制——“閾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大叔費了半天的勁兒,好不容易找了4個維度,試圖做個解讀:

1、“閾值”與閱讀量本身無關。

2、“閾值”不僅管理的是外鏈。

3、“閾值”的計算週期是自然日。

4、“閾值”與分享量和時間有關。

排除了閱讀量,很顯然,“閾值”與鏈接的分享量有關。大叔拿到了一個刷屏案例的後臺數據顯示。一篇文章在第一天晚上10點30分發出後,在次日中午12點被限流,情況和視覺志這次很類似。由於“閾值”的計算週期是一個自然日,顯然,限流的觸發是因為次日的這12個小時的分享數據。數據顯示,這篇文章在次日的朋友圈閱讀量近500萬,分享轉發的次數是近100萬。

所以,扣除凌晨1點到7點的低潮時間段,大叔粗略地估算,朋友圈限流的閾值可能是這3個維度,即

也歡迎大號們親自驗證一下這個數據,告訴大叔。

最後一個問題,如果我要刷屏,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躲避開閾值呢?大叔自己拍腦袋想了3個辦法,供你參考:

1、雞蛋多放幾個籃子。

一個鏈接被限流了,另一個盯上,或者同時在朋友圈傳播時就採取多鏈接和多渠道的策略,而不要把命都壓在一棵樹上,把雞蛋多放幾個籃子。

2、用圖片代替鏈接。

3、推送時間利用好24點。

“閾值”過了每天的24點重新計算,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推送的內容,可以平均地跨越兩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相當於降低了至少一半觸發閾值的可能。比如你推送的文章時間選在第一天的下午6點,6個小時的分享數據,如果不超過第4條的數據,過了24點就會重新計算。2天的數據相加,就可以突破500萬的閱讀量和100萬的分享數了。

以上,是大叔的猜測。

以下,是大叔的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