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市場整體關注度下降

2018年環保大會之後,環保市場的表現讓不少人大跌眼鏡,甚至使一部分人喪失了投資信心。事實上,環保行業估值的下跌因素正在逐漸被消化,長期來看,市場向好為大概率事件,產業動能也正在凝聚。

本以為環保大會後,環保行業各大領域會成為市場的寵兒,甚至不少分析師紛紛表示,環保牛市即將到來。誰能料到,寵了一天,市場熱度就大大降低,板塊成交量下滑,讓不少人大跌眼鏡。

更令人目瞪口呆的,是我國環保龍頭上市企業東方園林最新的一則公告,公司原本計劃募集10億的發債,最終的發行結果是隻募集到了5千萬,完成了5%,宣告失敗。

乍看來,環保大會後的市場表現,頗有些“靴子落地+額外重錘”的感覺。在政策利好的巨大推動下,環保行業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事實並非如此。針對目前行業市場存在的質疑或不解,中國環保在線特作出簡要分析。

作為判斷一個行業市場興衰的指標,估值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事實上,目前環保市場出現的一些消極情緒,很大程度上源於行業估值的下降。中國環保在線查詢獲悉,截至2017年末,A股中環保行業的估值中樞已經下降至10~20倍,為歷史最低水平。

環保上升至史無前例的重視程度,而環保產業估值又下降至空前的“冰點”,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此種現象是如何出現的?

中國環保在線經過深度分析認為,現階段環保行業估值下降的主要原因無外乎幾點:財政部PPP項目清庫存;融資成本上行;業績不及預期;銀行貸款放緩等。隨著上述因素的變動,整個環保行業的投資邏輯也正發生著調整。

東方園林發債失敗就是行業投資邏輯調整的“冰山一角”。我們相信,以後諸如此類的新聞會常態化。

而隨著市場化的深入以及政策的強化,環保行業估值下降的“堅冰”將加快融化,這也意味著,一旦上述影響因素被消化完畢,行業勢必迎來拐點,估值進入上升通道。這一判斷是建立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升至“根本大計”的基礎之上,具備較高的可行性。

根據發達國家環保產業發展經驗,環保投入在GDP的佔比2%~3%,方能讓環境質量有所改善。而當前我國的投入佔比低於1.5%的水平,投資規模遠遠不夠。此外,環保產業細分市場中,汙水處理市場雖然已經成熟,但固廢處理與廢氣處理的市場具有極大的擴容空間。綜合來看,到2021年,環保行業產值有望達到9.5萬億元。

本著環保板塊未來佈局的邏輯,雄安新區生態文明典範城市的建設、長江經濟帶汙染治理、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協同治理持續推進等將成為熱點區域,環境監測、黑臭水體治理、危廢處理等高景氣度細分領域仍然具備較高的吸引力。

從最近的環保大會切入,國家治理工作將從大氣治理、水治理、土壤治理、農村環境治理等主線展開,進一步驅動環保產業主體的內生動力更加旺盛,為環保產業提供巨大動能。

基於上述分析,非電大氣治理龍頭龍淨環保;環衛及固廢領軍企業啟迪桑德、龍馬環衛;水環境治理標的碧水源、國禎環保、博世科;危廢龍頭東江環保等值得重點追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