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昭化区开启“324”模式强力整治扶贫领域“问题”

四川新闻网广元6月6日讯(王尔玺)今年以来,广元市昭化区创新“324”模式,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创新三项监督 深挖问题线索

将29个乡镇(街道)分6个片区,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队,整合纪检、财政、审计等力量,到村、到社、到户蹲点监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收集汇总发现的问题线索。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纳入巡察重点,建立“信访+兜底”模式,针对个别乡镇群众反映扶贫项目资金使用不规范、村务公开不及时等问题,对贫困村开展兜底式巡察。

落实两项制度 直查直办严惩处

建立评星督办制度。推行三星级提醒办理、二星级督促办理、一星级限期办理的工作机制。坚持每月对问题线索进行集中梳理汇总,对问题线索处置达到100%的乡镇,评为三星级,对问题线索处置达到80%的,评为二星级,对问题线索处置不足60%的,评为一星级。区纪委监委案管室及时掌握承办进度,发出督办通知,限期办结。对问题线索处置不及时的,进行约谈。

落实直查直办制度。建立扶贫领域信访举报台账,分类梳理,动态管理,限时办结。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区纪委监委直接办理,对乡镇发现的重要问题线索,由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分片包案负责,集中片区乡镇纪委书记协作办案。区纪委监委案管室对处置情况动态跟踪,案件审理室优先受理扶贫领域案件,快查快处。对“两个责任”履职不到位、有案不查,实行“一案双查”。目前,全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立案查处24件24人。

采取四项举措 持续发力强震慑

“电视曝光”播起来。在昭化电视台开播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曝光栏目”,每周通报曝光一个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典型案例,目前已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典型案例12件,受到群众好评。“小喇叭”响起来。对立案查处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通过“村村通”广播,在违纪人所在乡镇、村,公开点名姓名曝光违纪事实和处理结果,扩大了群众的知晓度、关注度,增强了群众的信服感。“坝坝会”开起来。在违纪人员所在村(居)组织召开“坝坝会”,通报案情,宣讲政策,现场听取群众对专项治理的意见建议,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督促整改到位,完善制度机制,让群众感受到专项治理带来的新变化。“民主生活会”严起来。在案发地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纪检监察干部到会督导,涉案人员检讨,剖析违纪原因,触及灵魂,“红脸出汗”,会上其他班子成员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摆存在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建立台账,限期整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