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蓬安七旬的老農朱鴻君,多虧致富路上有了“加油站”

5月21日,蓬安縣錦屏鎮西拱橋村,養蜂人朱鴻君正戴著防蜂面罩整理蜂巢。這位年近七旬的老農精神矍鑠,赤面、短髮,說起話來聲如洪鐘。去年,近50箱蜜蜂釀蜜近1噸,為他家帶來直接經濟收入近10萬元,“多虧了農民夜校給我‘加油’。”朱鴻君滿臉自豪。 

四川蓬安七旬的老農朱鴻君,多虧致富路上有了“加油站”

朱鴻君正戴著防蜂面罩整理蜂巢

小小的農民夜校,為啥獲得農民如此稱讚。近年來,蓬安縣依託村級活動陣地開辦農民夜校。建校之初,就立足村情民意按需授課,通過集中學、專家講、上門送學、喇叭夜校、掌上夜校等方式,把農業實用技術等送到群眾手中。

NO.1 按需授課 百姓贊! 從4箱蜜蜂發展到現在的45箱,從全靠經驗到現在靠技術,從以前入不敷出到現在穩定增收。朱鴻君說,這一切變化都離不開村裡的農民夜校。

四川蓬安七旬的老農朱鴻君,多虧致富路上有了“加油站”

朱鴻君家的蜂蜜

2014年,朱鴻君從鄰居家買來4箱蜜蜂,開始他的養蜂之路。“當時啥都不懂,不明不白死掉好多蜜蜂,心疼啊!”由於不懂技術,朱鴻君家的蜜蜂產蜜量低,甚至出現大面積死亡現象,“把巢片取出來一抖,一大片已經死亡的蜜蜂掉下來,心酸啊!”

四川蓬安七旬的老農朱鴻君,多虧致富路上有了“加油站”

資料圖:村民在農民夜校裡看書

2016年,西拱橋村建起農民夜校,鎮上為村民請來專家授課,這讓迷茫中的朱鴻君看到了光亮。那一年,授課老師王政位走進他家,詳細查找蜜蜂大面積死亡原因。經查,蜂箱和巢片上有棉絮狀的白色絲網,裡面還有近兩釐米長的白色小蟲在蠕動。

“這是蜜蜂綿蟲,學名蜂蟎,蜂蟎是寄生在成年蜜蜂體外和蛹蟲上的寄生蟲。”王政位的一番講解,讓朱鴻君茅塞頓開。他立即根據老師的指點,及時消除了蜂蟎。從此,朱鴻君成了農民夜校的常客。“通過在農民夜校的學習,我學到了蜜蜂的病蟲害防治。17箱遭受病蟲害的蜜蜂病情得到了全面控制。” 

四川蓬安七旬的老農朱鴻君,多虧致富路上有了“加油站”

資料圖:村民在農民夜校裡看書

四川蓬安七旬的老農朱鴻君,多虧致富路上有了“加油站”

資料圖:村民在農民夜校裡看書 

四川蓬安七旬的老農朱鴻君,多虧致富路上有了“加油站”

NO.2 點將教學 效果好! “咱們西拱橋村要結合村情實際,走農旅融合發展之路……”21日下午,王政位正和幾位夜校老師就夜校課程設置開展討論。

“每次課前都要提前備課。”王政位說,農民夜校就是要立足村情民情,群眾缺啥補啥,努力把黨的方針政策、農業實用技術等送到群眾手中。

四川蓬安七旬的老農朱鴻君,多虧致富路上有了“加油站”

錦屏鎮“脫貧奔康”感恩教育大會

四川蓬安七旬的老農朱鴻君,多虧致富路上有了“加油站”

錦屏鎮“脫貧奔康”感恩教育大會

對於授課教師,農民也可以“點將”。  

近年來,蓬安縣努力把農民夜校辦成群眾“願意來、學得進、用得上”的學校,最大限度擴展夜校培訓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目前,該縣共建起588所農民夜校,有專職教師230餘人、兼職教師7000餘人。根據農時,該縣農民夜校靈活採取集中學、上門學、喇叭夜校、網上夜校、掌上夜校等多種方式開展教學,並推行“按需授課”“點將教學”法,充分調動群眾學習積極性。蓬安視窗 圖文/彭聖洲

紅星資訊 運營人員:川北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