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不可思议的骗局?

霍华德·休斯这个人其实没什么缺点,就是私下的个人癖好比较多,最著名的就是他严重的强迫症,尤其是吃豆子的时候。

另一个就是他诡异的行踪,晚年更是长期隐居,像是消失了一般。

当时的街头小报全在猜测休斯的近况,甚至说他其实早就死,为了隐瞒真相才对外宣称隐居而已。


这个时候我们的三流作家欧文就跳出来了,说休斯没有死,还好好的呢,这不最近他才钦点我给他写个人传记吗?

图:三流作家欧文

这一闹,欧文是火了,可是没人相信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凭什么被休斯钦点,人家休斯连女朋友都是好莱坞顶级女星,写传记这么大的事不得找个王牌作家?

没办法,欧文只好拿出了他珍藏的休斯亲笔信以证明自己的身份。

图:欧文伪造的休斯亲笔信

这封亲笔信经过笔迹专家鉴定,信中字迹有99.9%的概率是休斯写下的,也就是说欧文的这封信是真的。

实际上这封信是欧文花了好几个月伪造的。

欧文的父亲是个漫画画师,不说创作力如何,起码在画工方面是不会差的。欧文从小也接触了点这样的训练,对模仿也算是有些禀赋。

区区休斯的笔迹用不了多久就能模仿了,只不过为了那0.1%又花上了好几个月练习。最终的成果可能连休斯自己都分辨不出来真假。

信件的鉴定结果一出,欧文变得底气十足,直接找到了一家出版社。

出版社也很奇怪,原来认为欧文这种小角色不可能得到休斯的青睐,但是看到信件之后又马上表示:休斯平时那么古怪,要是真找一个知名作家反而不合常理。

于是赶紧跟欧文签了合同,先付了10万美金给欧文,剩下的75万美金付给休斯本人。

欧文当然不会放过这75万美金,他跟出版社说,休斯要求在支票上只写自己全名的缩写“H.R.休斯”。然后火急火燎地赶往瑞士银行,用一张偷来的身份证以“赫尔加.R.休斯”的名字开了个账户,这笔巨款就到手了。


按理来说,钱到手了就应该跑路了。可是欧文没有这样做,也许是他不忍放弃能一举成名的机会,同时也想证明自己的写作能力。

他决定完成这本传记,直面挑战。他从纽约公共图书馆、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还有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搞来了几大箱关于休斯的资料。还频繁制造机会接触熟悉休斯的人,趁机旁敲侧击打听关于休斯的一些细节。

就这样,一本以假乱真的休斯传记诞生了。还没等传记出版,休斯公司的人就找上门了,他们十分怀疑这本传记的真实性,因为从没听过休斯有出传记的打算。

可是他们看了传记的书稿,又觉得这真的不能再真了,所有的细节都完全符合休斯的作风,一些事实也的确存在。但其实那些全都是欧文合理猜测出来的,就像通过化石复原古生物一样,欧文的复原最接近真相。

在书中,欧文根据一条称休斯向尼克松弟弟借款的新闻,编造了一个情节,说的是休斯与尼克松私底下有非同寻常的关系,甚至涉及一些钱权交易。

结果正在准备连任竞选的尼克松害怕被敌党揭穿,派了几名特工潜伏到水门大厦监听对手的一举一动,结果事情败露,导致最终的“水门事件”,尼克松也成为第一个辞职的美国总统,名垂青史。

经过这件事,欧文更是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作家,外界对他一片好评,再也没有人会怀疑他的身份。

然而好日子并不长久,欧文骗过了所有人却骗不过霍华德·休斯本人。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休斯用电话召开了一个发布会,指明自己没有钦定任何人撰写传记。

欧文虽然极力否认,甚至说电话那头的不是休斯本人,是别有用心之人嫉妒他的成就才上演了这一出戏。

可是再怎么否认也逃不过法律的制裁。欧文最终被判刑两年,这个惊天的骗局才被揭穿。

事后很多文坛名家都表示,单纯以作品来看,欧文的这部传记质量上乘,是一部好作品,真是可惜了。


SMETalk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不可思议的骗局?

这世界上骗子很多,著名的骗局也很多,但如果说相隔75年,

一中一外两个素昧平生的骗子,用同一套骗术互相致意,大概就只有下面这个神奇案例了。

1925年,有个叫维克多·拉斯提格的骗子约来了5名废品收购商,在巴黎的豪华酒店内举行了一场废钢竞拍。

竞拍的标的物是世界上最著名的7万吨“废钢铁”——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

估计我们听到这个骗局,都会觉得废品收购商的脑袋被驴踢了。但作为一个惯骗,维克多·拉斯提格却有能力将这个荒唐的骗局维持下去。

维克多·拉斯提格

1889年,巴黎将再次举办世博会,主题是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

法国政府希望借世博会的契机,建造一个可以代表法国荣誉的纪念碑,并为此展开了建筑设计招标。

公开宣布的招标文件显示,所有设计均需满足两个条件:
1、这个建筑可以用来募集资金,也就是说必须能够吸引足够的旅游者买票参观,所得资金可以维持这个建筑本身(有足够好的标志性)。
2、这是一个临时的建筑,在博览会之后能够轻易的拆除。

最终,埃菲尔的团队胜出,埃菲尔铁塔成了巴黎标志性建筑。但铁塔的设计招标文件成了骗子维克多·拉斯提格的理论基础。

这座铁塔是个临时性建筑,巴黎市政府有权将其拆除变卖。

当埃菲尔铁塔的中标方案公布后,在法国文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以著名文学家莫泊桑、小仲马等为首的三百多著名人士,签订了《反对修建巴黎铁塔》的抗议书,向法国政府施压,要求禁止修建这个“怪物”!

虽然,抗议书并没有能够阻碍铁塔的修建,但这份由名人签署的抗议书,也成了用来行骗的旁证。

光有这些还不够,骗子维克多需要将自己伪装成一位负责的政府官员,因此他开始疯狂恶补铁塔的各种知识,很快就对铁塔的各种技术细节了然于心。

就在恶补铁塔知识这段时间里,维克多开始找人散布铁塔的负面消息。声称埃菲尔铁塔维护费用高昂,仅靠铁塔参观的门票收入入不敷出,巴黎市政府长期补贴难以为继等等,这些消息传出后,弄的法国舆情滔滔。

维克多甚至特意雇佣了一批工人,伪装成拆除施工队,在铁塔附近进进出出,做出一副施工准备的样子,坐实铁塔即将拆除的舆论。

等到舆论炒作的差不多了,文中说的第一幕便出现了。风度翩翩的维克多以法国邮电部副总监的身份,介绍了埃菲尔铁塔的拆除工程。

在介绍的过程中,他出示了铁塔的设计招标文件,及反对建设的抗议书。但介绍完毕之后,他却向废品收购商反复强调,此项工程一定要严格保密。因为,虽然巴黎市政府入不敷出,但铁塔毕竟有很多人喜欢,为了避免舆论干扰,拆除招标要秘密进行。

看到废钢收购商都被唬住了,维克托开始私下索贿。这反倒让收购商们放下了戒备,因为当时涉及政府的项目都会有类似的私下运作。

而这正是维克托做局的目的,当大量贿赂到手后,维克托迅速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

哑巴吃黄连的收购商,因为涉嫌私下买卖公共财产罪,甚至不敢报案,只能打落的牙齿吞进肚子里。

据说,狡猾的维克多发现收购商没有报案后,在法国将埃菲尔铁塔又卖了一次。几年后,他因为其他案件被捕,在监狱的牢房窗口上,还放着一张埃菲尔铁塔的明信片,背面写着售价五千法郎,可见他对这个骗局依旧非常得意。

但他一定不知道,75年后,一个中国骗子晚辈,无意中把他的得意之举复制一下。不过这位姓王的晚辈,卖的不是埃菲尔铁塔而是一座铁桥,准确说是一座断桥!

如果要问丹东市有什么旅游景点,横亘在鸭绿江上的铁桥一定能够入选。

鸭绿江上有两座铁桥,其中老桥始建于1909年长944.2米,宽11米,共十二孔。

抗美援朝期间,两座鸭绿江大桥成为中国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美国空军多次对大桥狂轰滥炸,1950年11月8日老桥被美军机炸断,中方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朝方一侧的桥梁钢材被拆除回收。

1993年,丹东市投资几百万元,将中国一侧开发成旅游景点,命名为“鸭绿江断桥”

但在丹东市政府还没有动手之前,就有人开始琢磨怎么变废为宝了。1990年,中国的经济尚在双轨制的政策下运行,钢铁成了大宗贸易中的宠儿,只要手里有钢材指标,就能迅速变成现金,根本不用管钢材在哪儿放着。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丹东王姓骗子(据说这个很有想法的哥们叫王小辫)出现了。这哥们天天在江边溜达,突然发现朝鲜那边的铁桥能拆了回收,为啥中国这边的不能拆了卖钱呢?

然后,就拿着盖了大印的红头文件,把断桥给卖了,也是买了废钢铁!

这个骗局,一直等到回收公司,坐着船开到桥墩下边,研究如何把桥拆了,才被旁边的解放军战士发现。

直到这时,回收公司还拿着红头文件振振有词的说,断桥的钢材是他们的。因为有文件,有合同(总价30万),而且他们还付了首期的款项,6万元整,这在1990年,可不是个小数目。

解放军战士看到文件也蒙了,只能马上汇报,丹东市政府这才知道,鸭绿江断桥被人给卖了!

当然了,王小辫最终也没跑了,还是被绳之以法。但不知道,他操作的这个骗局,是不是受了维克多的启发,还是他根本就不知道有维克多这么一个前辈,骗子之间也有隔空的传承?!


各位爷,您要是看着觉得还中,要不尝试点个

“赞”?!

我用人格担保,点了绝对不会怀孕!哈哈哈!




藏地读行

讲一个美国超级大骗子,一生伪装几十个角色。

一生行骗,骗倒了无数人,却骗不过自己。

···

伪装大师,Great Impostor,他是美国的超级大骗子,看似憨态可掬的面容下,你永远不知道哪个才是真实的他。


生于马萨诸塞州贵族区的

Ferdinand Waldo Demara,

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父亲的电影公司生意兴隆,

他从小就受到世人的恭维和尊重。


1921年12月12日,Demara生于马萨诸塞州劳伦斯的贵族区

但当父亲的公司破产时,

这一切都变了。

先前亲戚朋友的熟络和热情,

通通变成了冷眼和陌生。


一家人被迫搬到郊区的一所劣质房子中,

Demara也开始变得烦躁不安、任性懒惰,

骨瘦如柴的他曾为了一块巧克力,

戏耍全班同学。


打着请客的名义,他将全班同学领到了镇上的巧克力店,吃完掏出空空的口袋,跟老板说没钱···

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自那之后,

他在行骗的路上,

就再也没回头。


辍学后无所事事的他,

先是冒用R.L.弗伦奇教授的名号,

混进一所宗教大学当了6年教授。


期间他设计了普通心理学、工艺心理学和病态心理学等课程并亲自任教,还扩大办学规模,创立了哲学院,并亲自任院长。


这一切靠的是他照相般的记忆能力

以及超常的智商,

扫一眼就能记住书中必要的知识。

而且始终坚持两条行事准则:

谁怀疑,谁举证;

有危险,马上进攻。



但超常的智商和记忆能力,

并不能弥补他性格的缺陷。

因看不惯朴素的办公室,

私自下令买了几卡车家具装修,

为此惹恼校长并大打出手。

光辉的行骗前景就这样因为几件家具,

毁于一旦。


这只是众多行骗经历的中的一件,

最出名的壮举要数朝鲜战争时,

他故技重施冒用西尔博士的行医执照,

跑到加拿大皇家海军的军舰上当船医。

还为19名重病伤员进行了手术,

并且全部成功,

而这只是他在快速浏览了医书之后

马上进行的。


“西尔博士”的英勇事迹很快上了报纸,

传遍加拿大和美国,

结果被真正西尔的母亲读到,

此时她儿子正在美国本土呢。


当冒名顶替的消息传到舰长耳里时,

舰长拒绝相信他的船医竟是假的,

加拿大军方也羞于起诉Demara,

他这才安然回到美国。


这两件事只能算九牛一毛,

在Demara一生传奇的行骗生涯中,

甚至警察和监狱看守等不下几十种角色。


奇怪的是,

他的大多数雇主,

都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

当时的《生活》杂志把他称为“不可思议的传奇”


他的生平在1960年就被写成《伪装大师》,

一举冲上畅销榜,

成为当年最畅销书籍。


出名没有改善他的生活,

反而成了他的累赘

为了讨生活,

他做过儿童福利院的看门人,

和无家可归、少年犯、弱智儿童在一起,

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但总有人认出他就是那个骗子,

然后就随意辞退他,

虽然人们喜欢他的故事,

却没人愿意让一个骗子跟孩子在一起。


无奈之下

他又去“扮演”一个监狱看守,

却又被在杂志读到他事迹的犯人揭穿,

狼狈地丢掉工作不说,

还被关了半年监狱。


在《恐怖医生》中本色出演,

但在现实生活中骗倒无数人的他,

在影片中却缺乏表演能力。



默默然D

我讲一个元代的大骗局。

这个骗局发生在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元顺帝的至元年号跟元世祖忽必烈的至元年号一样,所以又被称为后至元,很多元史初入门者会弄混这两个年号),这时候元朝建立已有67年,距离灭亡还有31年,按说还不到最后一片混乱、摇摇欲坠的时候。不过从这件事大概也可以看出元朝统治者的行政能力和管理能力真的有漏洞,风险防范机制实在不怎么完善。

骗子本人名叫范孟,是河南省杞县人。他是吏员出身,在中央最高检察院(御史台)当了一阵子知班(负责管理官员排队)后,被任命为河南行中书省的令史。

令史按说是个还不错的差事,在吏员序列里基本就走上顶端了,但是范孟这个人家里穷,交际不广(人穷很难交际广),大家都说他不会办事。在元朝任命一个人当官,只是说这个人资历到了,并不是真的有职位,到了就能走马上任,而是需要待阙,也就是等有了编制才能上任。

但是因为范孟“不会办事”,所以迟迟不给他编制。他一时激愤,在中书省的墙上写了一首诗:“人皆谓我不办事,天下办事有几人?袖里屠龙斩蛟手,埋没青锋二十春。”可惜这时候大家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个危险信号。

后来有一个新来的御史是范孟的旧时好友,御史帮忙,才给了范孟编制,结果又拖欠他工资。范孟大为恼怒,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你们全都给杀了”。

他可不是想想而已,而是真的实行了。

他和他的四个朋友约好:“过几天冬至,该我值班,你们四个人身上戴上黄色的蜡丸,假装是递送圣旨的朝中官员,乘骑驿站的铺马,趁黄昏时候进入河南行省大堂上坐定,传唤值班吏员来传圣旨。然后我就应和你们,假称圣旨命已经退休的河南廉访使段惟德来暂时代理中书省事。其他的行省官员,全都传唤过来杀掉。你们发号施令,全都看我眼色。”

这个计划一看就漏洞百出,按说乘骑驿站铺马需要专门文书和令牌。来了圣旨理论上不可能只让一个值班的吏员全权处理。处死行省官员更不可能当时下令就立刻行刑。怎么也得有个审判过程吧。

结果呢,漏洞百出的骗子计划遇上漏洞百出的行政系统,居然奏效了。

就在范孟约定的冬至日,中书省和廉访司的官员,也就是行政系统和监察系统的最高官员聚在一起吃饭喝酒,全都喝醉了。

等到四个骗子来假传圣旨,只剩下范孟一个清醒人儿,然后按计划把平章月鲁不花(省长)、左丞劫烈(副省长)、理问金刚奴(法官)、郎中完者秃黑的儿(省办公厅主任),都事拜住(省办公厅秘书处处长)、总管撤思麻(郑州市市长)、监司秃满(检察院院长)、万户完者不花(河南省军区司令)一行人全都传唤过来,宣布圣旨,全都用铁锤敲击后脑杀死,尸体扔在省委大院的后花园。

这还没完,把河南行省的高级官员一股脑杀了之后,又传一道圣旨,任命范孟为河南省都元帅兼任河南省平章(省长),各级政府机关的印信全都收缴过来,范孟开始调兵遣将,封锁交通,关闭码头,禁止车辆船只出城出航,命令各道士兵全部集合。

出这么大的事儿,居然没有人怀疑。范孟发出了一大堆命令之后,居然回老家杞县祭祖坟去了。过了整整五天都没有任何人怀疑圣旨的真实性。大大小小的政府官员,绑起来在市中心杀头的不知道有多少。

后来骗局怎么败露的呢?还是毁在酒上。有一个叫冯二舍的人,范孟任命他为宣使,让他在外面传令。冯二舍因此请求范孟,想见一见朝廷派来传圣旨的官员。范孟此时在家喝醉了酒,不小心说出了真话:“哪有什么朝廷官员,我就是。”冯二舍才惊觉这是个骗局,因此偷偷告诉省都镇抚(中级军官):“朝廷来的使臣是假的!请你守卫省政府的各个出口,我去干掉范孟。”然后冯二舍就把范孟给杀了。

这个时候省中其他人还不相信,冯二舍给他们看了范孟的头,他们才打开大门,冯二舍和都镇抚带领的士兵杀死了范孟的四个同伙。

范孟当省长兼军区司令这些天,河南行省百官都俯首听命,只有一个叫归睗的人不从。范孟问他:“朝廷以月鲁辈有罪,别选用人,归先生不愿仕宦耶?”归睗说:“有母在堂,不愿也。”范孟又威胁他:“归先生不怕死耶?”归睗回答:“死生有命”。于是归睗就被范孟关了起来,直到事情败露才被放出。整个河南行省省政府、监察、军队中,也就这么两个明白人了……

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身为公务员要:1按程序办事 2不要喝酒


pku小动物

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骗局应该就是庞氏骗局了。

所谓的庞氏骗局,要么叫老鼠会,要么叫传销骗局,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我对大家说我这有一个发财致富的方法,只要你给我一百块钱,我就能够每天返还你十元钱,十天之后你就回本了,还可以源源不断地收到现金返利。但实际上我没有任何发财致富的方法,我只不过是用这样的一个骗局让更多的人相信我有这个方法而使他们把本金交给我。第一天你给了我一百,第二天别人也给我一百,我就可以从中拿出十块钱返还给你,第三天有更多的人进来,我就有钱可以返还给先进来的人。

什么时候这个骗局会被揭穿呢?当后面再进来的人提供的本金已经不足以返还前面进来的人每天所要求的利益,资金链断裂了,骗局就被揭穿。


这个骗局非常有名,也非常有效,各种不同的变体在全世界各地盛行,使很多人上当受骗。但我个人觉得这并不是最匪夷所思的骗局,我觉得最匪夷所思的骗局,应该是我小时候听过的关于生儿子的骗局

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不可能精确做到确保怀孕的孩子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来说,在人工授精的时候,可能会一次性受精很多个卵细胞,然后观察哪一个受精卵是男性,哪一个是女性,再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选育。所以这只不过是提供了更多目标去选择,而不是提前就决定了受精卵的性别。

但在生儿子的骗局里,有一些江湖郎中,他并没有任何的技巧,也不可能保证你生男还是生女,但他会说自己有一些独门秘籍、偏门秘方,只要听他的一定就会生儿子。然后他开始不收你的钱,如果你生了儿子他再问你要钱,如果你生的是个女儿就分文不取。

稍微聪明点的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其实就是空手套白狼的骗局。因为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性别由X、Y染色体决定,生男孩或女孩的几率都是百分之五十。所以江湖郎中即使什么都没做,也会有一半的概率能够收到全额报酬。而就算生了女孩他也不用承担任何的损失。

这个骗局完全就靠一张嘴,就能骗来很多的钱,被骗的人还觉得神乎其神,这才是最不可思议的地方。


我们会发现,骗局的本质在于,上当受骗的人对于欺骗的这个主题缺乏必要的常识。如果你知道生男生女的概率天然就是一半,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也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生出儿子,你就不会上这个套了。

所以,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科学家种太阳

骗子蓬齐

查尔斯·蓬齐是一个来自意大利的北美移民,小小的个头、衣冠楚楚,其貌不扬的外表却使成千上万的

波士顿

人痴迷地相信他为人们找到了发财的窍门,凭此,这个宵小之徒竟在不到8个月的短短时间里到手1500万

美元

巨款。蓬齐骗得如此成功,手段如此灵验,以至于这种行骗手段最终以“蓬齐”命名。细勘蓬齐的骗术,可以发现,他的骗术一点也不比老掉牙的“拆东墙,补西墙”高明。这一手段的原理十分简单:用今天骗来的钱还昨天借的债。有意思的是,受骗的人们往往是经不住高利息的诱惑,有时会高达50%,甚至高达100%。自己受骗后,他们往往又被骗子唆使上吸纳更多的上当者,以从中获利。于是,雪球越滚越大,直到滚不动为止。最终,虚构的金宇塔会在转瞬间彻底坍塌。
蓬齐的名字在

波士顿

的出现完全是一夜之间的事。1920年夏,当蓬齐的名字突然充斥报章头版头条时,除意大利移民区以外,几乎没有人确切知道蓬齐是何许人也。按蓬齐自己的杜撰,他出生于意大利帕尔玛的一个富有家庭,曾在罗马大学学习过,但难以适应学院式的刻板生活。他说,在大学时,我是一个被人们称做“败家子儿”的家伙,因为那时我正处于年轻人最不安分的时期,那时,在我看来,只有挥霍才是世界上最过瘾的事情。

钱总有花光的时候,当他身无分文时,蓬齐认定最好的出路是到

美国

去。1903年11月15日,远渡重洋的蓬齐怀揣着仅剩的几个

美元

踏上了

波士顿

的土地。按蓬齐的话来讲,那时他已悲惨到了极点,因为他本来就不多的钱在渡轮上还被一个玩牌老手搜刮个干净。那时的他是带着2?5

美元

的现金和将其变成100万

美元

的坚定梦想踏上这块陌生的土地。
尽管蓬齐天生乐观,但成功之路还是相当漫长的。他先是纽约一家餐馆的服务生,接着又在佛罗里达刷过标示牌,甚至游荡于东海岸各地到处打零工。1917年他返回

波士顿


回到波士顿的蓬齐不久便开始了他的浪漫历程。一天蓬齐在电车上偶然见到了年轻貌美的罗丝·吉尼克,姑娘的娇小身材和天真纯洁令蓬齐着魔,而罗丝也为蓬齐的成熟和老练所倾倒。1918年2月,有情人终成眷属,罗丝嫁给了蓬齐,蓬齐随后接管了岳父的杂货铺。
小小的杂货铺远远不能满足蓬齐的发财欲望,于是他又开始了新的发财梦想。
他曾为一家叫《国际贸易杂志》设计了一套发财方案,但却因不能从银行贷到2000美元而搁浅。1919年8月的一天,当他打开信箱时,他同时也打开了他的魔盒。据蓬齐在自传《蓬齐的崛起》中厚脸皮地陈述,一个西班牙的记者给他来信说想知道他想在《国际贸易杂志》刊登广告而遭拒绝的有关情况,并附上了一张小纸片,正是这张不起眼的小纸片使蓬齐的梦想插上了实现的翅膀。
这张小纸片不过是一张国际邮政间常见的一种写有邮资已付的邮件回执而已。这名记者附上此收据只是为了替对方节省一点点小邮资罢了。然而它却给蓬齐带来了无限的遐想。这种回执在西班牙的

邮局

需花30分

西班牙货币

,到了

美国

,根据国际邮政协议可兑换成5

美分

,而且蓬齐知道当时

西班牙比塞塔

对美元的汇率已经下降。因此,从理论上讲,某人从西班牙购买一张这种回执,再在

美国

将它兑换成美元可获利10%。于是,他推断,从经济疲软的国家大量购买该回执,再到货币坚挺的国家兑换成该国货币,必能发大财。蓬齐为他的公司取名为“证券交易公司”,开始了兜售他的“天才”的行骗历程。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庞大的计划。蓬齐设法向成千上万的人们兜售,声称他拥有遍布欧洲的行销网,可以大量购买世界各国的此类邮政回执。于是他就将成堆的回执变成了成堆的钞票。一旦有人问起他是如何实现这一转换的具体详情时,他就会礼貌地回答说:“由于无情的竞争,我必须保守这个秘密。”

当然,根本就没有什么行销网,蓬齐也从未为垄断邮政回执市场做过任何真正的努力。然而,对邮政回执的炒作却因他而引起,据《波士顿骗子——蓬齐》一书的作者杜思统计,到蓬齐彻底垮掉时邮政回执的价格已攀升到61美元。杜思在书中对蓬齐的暴富过程进行了戏剧化的描述。杜思指出,如果说蓬齐有某种天才的话,他的天才在于利用人性的弱点。他所编造的发财神话已足以征服那些急于发财的人们,他所要做的只是不温不火地保持这一神话的诱惑力,在这方面,可以说他表演得相当出色。他从不急于过分推销他的神话,他只是做好了圈套等人们自动上钩。蓬齐在他人面前给自己塑造了一位“准富人”的形象,表现出一副除非被逼无奈,决不向人透露致富秘密的样子。作为一个“忙碌、乐观”的投资家,他经常出入于街头的游戏厅、咖啡馆,满面笑容,为人慷慨,前来搭讪的人们经常可以从他那里得到一两根高级雪茄。当然,他不会在此久留,他“必须赶去会见某某重要客户”。
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蓬齐抛出的诱饵是无法抗拒的。他向人们许诺,四天便可返还50%的利息。这可是天大的诱感。

如潮般的资金涌入,迫使蓬齐必须迅速扩大经营队伍。说来可笑,他的大量的,所谓代理人的经营队伍都是经他短暂的“培训”之后“上岗”的。蓬齐和他的雇员间的劳资关系是这样的:作为佣金,每个雇员将获得他所招揽的投资额的10%。而每个雇员又可以独立向外招收下一级“雇员”,作为佣金,他们将获得其招揽的投资额的5%。以此类推,构成了他的金字塔形的业务网。每当蓬齐兑现了一批客户的利息就不啻于做了一次最有说服力的广告。稍尝甜头的人们会把蓬齐的魔力迅速宣扬出去。人的贪欲是无穷的,很多人并不急于提取利息,而是把它再投资,以期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样一来,更是免除了蓬齐的不少负担。仿佛是在一夜之间,蓬齐的营业所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办起来。
在1930年7月以前,蓬齐的事业一路凯歌,所向披靡,没有什么人对他的神话真正怀疑过。然而,一场赔偿官司却把蓬齐推进了新闻界的视野。原告丹尼斯是一个家具商,他宣称蓬齐欠着他的钱,因此,蓬齐的财产中有他的一份。他要求蓬齐赔偿他100万美元。这件事情意外地引起了人们对蓬齐的信任危机。但是,不管怎样,蓬齐已经过上了神仙般的豪华生活:在莱克星顿,他拥有一幢12个房间的豪华别墅、成群的仆人、两辆高级汽车;出入穿高档服装,提饰金拐杖,戴钻石戒指,撑足了富商大贾的派头。不仅如此,蓬齐还插手多种经济领域,经营商业、租赁业,投资银行,他甚至还买下了他的前老板的产业。正如蓬齐自己承认的那样,“我买得越多,便越想买。”“这已成了我的癖好。”所有这些,其中最令蓬齐满意的还要数他买下的一家银行——汉诺威银行。正是这家银行,就在一年前,拒绝了这位“天才”的贷款请求。

1920年7月24日,《波士顿邮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一篇关于蓬齐的专题文章《三个月翻一番,45天50%,蓬齐拥有千万投资者》,文章详细描述了蓬齐的发迹史,并认定蓬齐的资产已达850万美元。一石击起千层浪,1920年7月26日,对于蓬齐来讲是一个无比辉煌的日子。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大量的投资者,排成人体的巨龙,手拿大把钞票,挤到我的门前、楼梯上、走廊里,过道中到处挤满了人,对于那些处于狂热中的人们来讲,我就是那个能帮助他们实现发财梦的人,一位金融天才,可以使穷光蛋在一夜间变成富翁。
然而,舆论很快便开始变得对蓬齐不利。早在2月,邮政公司和司法当局就开始对蓬齐的谎言展开了调查,但他们的努力似乎并末取得多大进展。《波士顿邮报》开始对他们发表的宣传文章悔恨起来,他们的文章无疑已经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舆论的转向,蓬齐非常恼火,为了表明自己的诚实,蓬齐宣布他将接受地方检查机关的调查,向审计部门公开账目,并宣布自7月6日起,停止营业,直到审计结束。
蓬齐即将歇业的消息迅速引发了一场挤兑浪潮。成千上万的人们蜂拥到蓬齐的营业所,提取现金。而蓬齐也处乱不惊,指示营业所满足每一个客户的要求。仅在一天内,蓬齐便兑现了100万美元的退款。蓬齐之所以大蚀血本,是因为他看到,那些提前提款的人们同时也免去了他一笔相当可观的利息支付。与此同时,蓬齐也开始和政府玩起了游戏。他一方面假意与其合作,另一方面却不与合作,而是转而与新闻部门竭力交往,以图舆论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7月30日的《华盛顿邮报》报道说:“蓬齐拒不向政府坦白其获利的秘密。”他声称:“我的秘密在于如何将收据兑换成现金,我不会将其告诉任何人。如果

美国

政府能发现,那就让它自己找吧。”
面对蜂拥而至的提款人潮,蓬齐镇定自若。他特意命人买来

三明治

和咖啡,分发给焦急的人们。当他听说有9名妇女因酷暑和焦急而晕倒时,亲自到场维持秩序,将妇女都安排到前头,优先为她们服务。没人弄得清他到底是个骗子还是一位英雄。有人向他喝倒彩,也大有人在为他欢呼,更有许多人中途改变了主意,退出了挤兑,相信他们的投资最终“能够”得到补偿。在《波士顿邮报》的一篇报道中,有人称蓬齐是一位伟大的意大利人。对此,蓬齐谦逊地说:“

哥伦布

发现了美洲大陆,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而他的崇拜者立即回答说:“可是,你却发现了哪有钱!”
蓬齐知道,目前人们还蒙在鼓里,他仍握有源源不绝的大量钞票,况且,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仍未对自己漏洞百出的“业务”产生彻底的质疑。如此想来,蓬齐真有些飘飘然。8月10日,蓬齐将计就计,毅然接受奇万尼斯俱乐部的邀请,出席一场在波士顿饭店举行的午宴。正如蓬齐所料,这确实是一场鸿门宴。原来,主持者特意安排一名测心术家在宴会上对蓬齐发起攻击,希望通过测心术家敏锐的头脑和犀利的辩词当场揭露这个可恶的意大利小个子的诡谲用心,识破其骗人的伎俩。然而,一切算计都显得如此苍白,2小时45分钟之后,蓬齐对听众的种种提问依然对答如流。观众被蓬齐的镇定自若迷倒了。蓬齐露骨地暗示,他向来是与外国政府直接交易,大量购买所需的邮政回执以维持其业务的运营。他解释说:由于外国政府也可从中渔利,所以,他们也不会泄露这个秘密。《芝加哥论坛报》在当天的报道中以“蓬齐亮出点金术:0+0=美元”作为头版标题对蓬齐的所谓“秘密”发出了质疑。

8月31日,《波士顿邮报》再次抛出特大独家报道,“理财天才曾是囚犯!因伪造支票签字,曾于1908年至1910年在

加拿大

服过刑。”这与当地警署所掌握的蓬齐个人档案不谋而合。不仅如此,事后进一步的调查还表明:蓬齐还曾因犯偷渡罪在亚特兰大再次入狱。
次日,蓬齐所鼓吹的发财泡沫终于破灭了。政府审计员爱德温·普莱德递交了对蓬齐账目的审查结果,结果发现:蓬齐账目赤字已达300万美元(后增加为700万美元)。蓬齐旋即被捕。一场闹剧终于结束了。
《芝加哥邮报》随后报道说:“即使在东剑桥监狱,蓬齐也仍然满面春风。”然而,蓬齐的不以为然丝毫不能表明他愚弄公众的丑行所造成的后果也同样可以轻描淡写。蓬齐的投资人平均投资回收率还不足30%。多少陷于绝望的可怜人,无法面对现实,久久不肯丢弃手中一文不值的收据,企盼着他们的英雄能够有一天走出困境,挽救他们破产的命运。蓬齐的垮台致使6家银行相继倒闭。除了那些偶然幸免、没有陷入太深的幸运儿以外,所有在中后期卷入旋涡的人们都无一幸免地受到了沉痛的打击,就连他的妻子罗丝也不能幸免。蓬齐入狱后,罗丝仍在波士顿生活,在长期的孤独等待之后,于1936年与蓬齐正式离婚。

与他的罪孽相比,蓬齐所受到的惩罚可谓微乎其微。1921年,联邦法院判其犯有诈骗罪,入狱服刑3年半后,曾获假释。但他旋即又因新的诈骗指控而再次入狱,在马萨诸塞州服刑至1934年。出狱后,因其不是美国公民被遣送回意大利。1948年,蓬齐因患中风而半身瘫痪。1949年,客死他乡,病死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的一家慈善医院里,全身只剩下75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