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进驻伊拉克 15 年后,七千件文物归还,八千件流失

美军进驻伊拉克 15 年后,七千件文物归还,八千件流失

2003 年 3 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它带来了似乎任何战争都不可避免的一个后果:大量遗迹的损毁和文物的流失。

文物保护在国家动荡、地区冲突频发之时被忽视,联军往往对博物馆和历史遗迹遭遇洗劫无动于衷。当年 4 月大英博物馆的一次国际峰会上,考古专家们纷纷对这种无视表示了谴责,称这是二战之后最大的一次文物劫难。

据统计,大概 7000 多件博物馆文物在被抢走后又逐渐归还,8000 多件流落在外。然而这只是博物馆物件的统计。在入侵期间,成千上万的文物被直接从历史遗迹挖走,它们通通下落不明。卫星图像显示,在 1457 个伊拉克南部的遗迹中,本来有 13% 在战前遭到损毁,然而到了 2003 年末,这个数字上升到了 41%。在缺少政府监管的情况下,很多居民在遗迹中直接开挖。

专家们指出,这显然是战争直接引发的——考古学家们被迫从历史遗迹撤走,政府对它们疏于保护,当地居民在战乱中失去了工作,唯一的生存方式就是挖掘和售卖他们搜刮的文物。

紧接着,在线销售的美索不达米亚文物数量开始飙升,任何人都可以出钱买到不同价位的文物。在拍卖网站 Live Auctioneers 上,最便宜的物件价格低至 50 美元。

诚然,它们的真伪值得怀疑——联合国在 1970 年之后要求文物发掘和出口需要正当证件,不过拍卖网站并不要求卖家将证件展示给买家,因此伪造文物或其来源也变得很简单。“你可以说,‘这是我祖父在 1928 年访问中东时买的,自此就一直在我家阁楼上落灰’,或者‘这是一个瑞士绅士在 1950 年购入的藏品’。反正没人能证明。” 西北大学美索不达米亚考古讲师 Oya Topçuoğlu 说。

美军进驻伊拉克 15 年后,七千件文物归还,八千件流失

另一位伊拉克的考古学家 Abdulameer Al-Hamdani 指出,他在网上看到的文物中,有证件的那些价格可以逼近 40 万美元,但这不代表便宜的是假货,它们中的多数恰恰是真的——“这些伊拉克古董特别便宜,因为人们想尽快把它脱手,因为没有任何文件。”

也有很多手握博物馆物件的伊拉克人归还了文物,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卖不掉它们,一是因为缺乏文件,二是因为这些物件太容易被认出,而博物馆也决定赦免那些偷盗者,这才达成了“7000 多件被归还”的成就。

美国一方面在帮助归还文物——他们盯住最高端的文物走私案,在纽约等地展开打击,移民和边境局在 2008 - 2015 年之间也截获了 1200 多件文物;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美国的军队成员和承包商们经常顺手把一些物件带回家,而没遭到任何起诉。一位专家曾对《芝加哥论坛报》透露,一位国防承包商从萨达姆的宫殿顺回了黄金制品,一位海军陆战队员带回了 8 件石制文物,而这些仅是“冰山一角”。

在最直接的一个案例中,美军在 2003 年于巴格达知名的 Ishtar Gate 遗迹中央设立了基地,将它改造成了停机坪、停车场、公厕和战壕。大英博物馆在一次报告中指出,这种行为无异于在埃及大金字塔旁边设立个军营。

伊拉克学界对于这些文物能否全部回国有不同的想法。有人相信在国际社区的帮助下,这些文物能陆续物归原主,但也有人在目击网上的廉价拍卖后对此表示怀疑。归还永远比流失难得多。

题图来自 Wikipedia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