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新政策,光伏電站裝機規模高速增長的時代或將結束

光伏產業新政策,光伏電站裝機規模高速增長的時代或將結束

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高速增長的時代或將結束。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合理把握髮展節奏,優化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在國家未下發文件啟動普通電站建設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建設。而在分佈式光伏方面,今年僅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建設規模。此外,將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補貼強度。

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連續5年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技術不斷創新突破、全球領先,並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完整的光伏產業鏈。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光伏發電棄光問題顯現以及補貼需求持續擴大等問題,直接影響光伏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需要根據新形勢、新要求調整發展思路,完善發展政策。

“我國光伏發電歷經成長起步、產業化發展、規模化發展等階段,當前發展的重點需要從擴大規模轉到提質增效、推進技術進步上來,需要從更有利於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著力推進技術進步、降低發電成本、減少補貼依賴,優化發展規模,提高運行質量,推動行業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今年及今後一段時期光伏發電發展的基本思路。

在領跑基地建設方面,2017年國家能源局組織開展了第三期光伏發電領跑基地建設,共有10個應用領跑基地和3個技術領跑基地,合計650萬千瓦。“考慮領跑基地建設在促進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成本下降、補貼退坡上的顯著效果,今年是否再組織領跑基地建設及安排多大規模、何時啟動,將視光伏發電規模優化情況再行研究。”該負責人說。

目前光伏發電既面臨補貼不足的現實問題,也有市場競爭力不足的長遠發展問題。為此,下一步將在通過各種措施推動光伏發電自身建設成本下降的同時,鼓勵各地出臺政策支持光伏產業發展,減少非技術成本,降低補貼強度。對於不需要中央財政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地方可根據接網消納條件和相關要求自行安排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