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三大石油公司布局新能源信息,留后手的那些项目潜力无穷

目前,中国已经有18个省区提出要打造新能源基地;

上百个城市提出把新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甚至个别省市已经制定出打造上千亿元、上万亿元的新能源产业的规划。然而,中国三大石油巨头正紧锣密鼓地布局与新能源相关项目的建设一直很神秘。看看它们投资架势就知道,他们并不是在“玩儿票”,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转型——或者说是留个后手。

详解三大石油公司布局新能源信息,留后手的那些项目潜力无穷

流程君为大家整理了三桶油在新能源尤其是煤化方向的投资项目情况,以飨读者。

详解三大石油公司布局新能源信息,留后手的那些项目潜力无穷

中石化的投资重点:煤层气、燃料乙醇、充电站、地热、煤化工

口号:全面进入

现有内蒙古、新疆、贵州、河南、安徽五大煤化工基地,并将主要发展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及煤制乙二醇,投资额超过千亿。

为此,中石化成立了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它是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12年8月成立的煤化工专业公司,定位为煤化工业务投资的平台,负责煤化工项目投资和运营,组织协调煤化工项目建设,对煤化工企业实施专业化管理。

名称位置主产品备注

长城能源化工(宁夏)宁东甲醇醋酸等控股,投产

新疆能源化工淮东

煤制天然气控股长城能源化工(贵州)毕节煤制烯烃控股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制烯烃

参股中安联合煤化淮南煤制烯烃参股毕节中城能源毕节煤矿建设参股河南煤业鹤壁

煤制烯烃前期陕西煤业化工榆林煤制天然气规划储备

中石化将通过五大途径全面进入新能源领域。除了电动车领域外,中石化在其他新能源领域将做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燃料乙醇。主要跟中粮合作,在河南、安徽及广西生产燃料乙醇,今后还会考虑在江西和海南生产乙醇汽油。二是生物柴油。中石化已掌握了这项技术,目前考虑在贵州建一个年产5万吨的项目。三是进入生物化工领域,利用乙醇脱水生产乙烯。目前该公司已有这样一个工业项目将投入建设。四是煤化工。中石化对此高度重视,想用煤来生产油、乙烯以及丙烯,用煤来弥补公司原先油气资源稍微短缺这样一个不足。

中国石化具有的独特优势

依托完善的技术研发、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产品销售体系,中国石化具备了发展新型煤化工业务的基础条件。

在资源方面:

中国石化在宁东、内蒙古、安徽、贵州、新疆规划的5个煤化工基地,均已获得地方政府配置的煤炭资源。

技术方面:中国石化开发的甲醇制烯烃(SMTO)、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单喷嘴干粉煤气化炉(SE炉)已完成工业示范,一批相关的新型煤化工技术也在开发中。

工程建设方面:中国石化的工程公司在国内新型煤化工领域具有丰富的建设经验,设计建造了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等一批示范项目。

运营管理方面:中国石化在三套壳牌干粉煤气化炉和三套水煤浆气化炉的长期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同时宁东项目、中原MTO、湖北化肥乙二醇、中天合创煤制烯烃项目的投产,也为中国石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依托数十年来在石化行业科研开发、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生产运行、产品销售、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培养的人才,具备了发展新型煤化工的诸多优势。

在科研开发方面:拥有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等一批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的研究机构。

在工程设计方面:中国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在国内石化行业拥有领先优势。

在生产运营方面:中国石化一直致力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建设,拥有丰富的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经验。

在产品销售方面:在全国拥有3万多座加油站,建立了完善的油品销售和化工产品销售网络。

在煤炭行业:中国石化在原油开采和石化产品生产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才进入煤炭行业,缺少煤炭专业管理人员,对煤炭投资和安全生产缺乏经验。

详解三大石油公司布局新能源信息,留后手的那些项目潜力无穷

中石油的投资重点:煤层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

口号:有所为有所不为

以前,中石油发展的新能源项目主要是吉林已投产的年产50万吨乙醇项目以及山西沁水的煤层气项目。此外,中石油还投资近1.8亿元建设了一套6万吨/年规模的生物柴油示范装置。

但是随着近年在加大对页岩气的开发力度之后,中石油在此领域的成果出现井喷式爆发。

去年,四川长宁H10-3井累计生产页岩气1.0005亿立方米,成为中石油第一口产气量超过亿立方米的页岩气井。

中石油在页岩气开发上的投资方式显得更加多元化,比如外资的进入。中石油曾先后与壳牌、康菲石油等签订共同开发合同,两家能源巨头在研究和投资了数年之后铩羽而归。后中石油于2016年与BP公司共同携手致力于从页岩气开发。此外,中石油还与四川地方企业以及合伙性质的国联产业投资基金共同在其长宁区块合资开发。此次中表现抢眼的长宁H10-3井隶属于中石油西南油气田长宁公司,是国内首家企地合作的页岩气勘探开发专业化公司,日产页岩气约360万立方米。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最直观体现就是在其指导方针中:一是要获取资源,配套技术,制订规范和标准;二要以效益为中心,实现低成本发展;三要控制好安全与环保风险,并将其作为否决性条件。因此,中石油的新能源发展策略为:重点发展煤层气,规范有序发展生物能源业务,全面搞好燃料乙醇规划,积极利用好国家政策,促进销售网络建设,努力扩大市场份额,促进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

对此,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所所长张卫忠分析:“煤层气、生物燃料将是中石油新能源发展的大方向,它们与集团的主营业务比较接近。目前,集团可能不会大举进入像电动汽车这样离产业链比较远的新业务。”

详解三大石油公司布局新能源信息,留后手的那些项目潜力无穷

中国海油的投资重点:风电、锂电、充电站、生物柴油、煤化工

口号:甘做牺牲品

一直在新能源方面走在前列的中国海油在风电、充电站、生物柴油、煤制天然气等方面都非常活跃。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室主任单联文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表示,就算做牺牲品也要朝新能源方向探索。

中国海油是一家能源公司而不是单纯的石油公司。事实也证明,中国海油的新能源大厦渐渐成形。为进军新能源领域,早在2006年底,中国海油就专门成立了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并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攻城略地。

中国海油和天津津能投资公司曾在几年前签署协议,决定向当地一家主要为电动汽车生产锂电池的厂商——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用于在天津一个新厂建设20条电池生产线。

中国海油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政府也曾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并计划于2015年实现供气。

与此同时,中国海油与普天集团合资成立了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计划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整车系统、电动车充电站等领域大展拳脚。

中国海油还在威海的海上一期10万千瓦风电场工程预可研报告通过了专家的评审。这一项目是全球目前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10亿元,规划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为顺利推进该项目,中国海油建设了高达140米的海上测风塔。

据了解,中国海油目前还正在考虑在煤和风能富集地区打造新能源产业链。单联文对此的解释是,现在发展煤制天然气有缺点,那就是煤里的碳太多,“所以我们要利用风能制氢,然后把氢加进去,以此提高煤制天然气的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