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區:試點出“亮點” 試出增收“綠色賬”

四川新聞網宜賓6月7日訊(胡雪 葉昌榮 文/圖)去年,農業部在全國選擇100個果菜茶種植優勢突出、有機肥資源有保障、有機肥施用技術模式較成熟、產業發展有一定基礎、地方有積極性的縣(市、區)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翠屏區作為宜賓市唯一入選縣(區),從去年9月開始,在明威、金坪、邱場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實施。項目圍繞茶園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示範1.2萬畝,並配套開展相關設施設備建設。半年多過去,項目推進情況怎樣?近日,筆者走進李莊鎮有機肥肥源生產地、金坪鎮有機肥施用茶園,瞭解相關情況。

翠屏区:试点出“亮点” 试出增收“绿色账”

翻耙機正在工作

項目受益者 首先是經營主體

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總投入1300餘萬元,其中中央資金1000萬元。為給茶園提供穩定的有機肥肥源,翠屏區農林畜牧局公開遴選專合社依託畜禽糞汙異位堆漚設施,堆漚糞便肥料化有機肥。位於李莊鎮雙橋村的康樂專合社就在項目支持下“變廢為寶”,不僅生產項目所需的有機肥,還徹底解決了附近養殖場糞汙水汙染問題。

康樂專合社附近的順風養殖場每天產生約25噸豬糞,過去,豬糞經過乾溼處理後,乾的部分賣給周邊農戶,溼的部分用於澆灌附近果樹、作物,但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汙水令養殖場很頭疼。康樂專合社引進異位堆漚發酵床,對養殖場的固、液汙染物進行配套處理、資源化循環利用。與此同時,添加發酵菌、糠殼、鋸木面等堆漚發酵後的豬糞,最終成了營養價值極高的有機肥。據瞭解,專合社生產一批有機肥大約需要40天,約600噸左右,全部用於明威、金坪、邱場的茶園。

在位於金坪鎮菜子村的義興早茶基地,從康樂合作社運來的有機肥就施用在成片的茶株旁。“項目來得及時,我們茶場受益不小。”宜賓義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楊義說。

楊義介紹,茶園所在地原是荒山,沙質土,“比較瘦”,為了改良土壤,公司此前也購買有機肥施用,但量小,效果不明顯。去年起,在該項目支持下,早茶基地大面積施用有機肥,效果很快就顯現出來了。“植株的檔次包括茶葉的滋味都比原來好。今年的春茶滋味更濃,發芽率與同期相比增加20%左右,而且伢子更厚,意味著產量會更高。”

翠屏区:试点出“亮点” 试出增收“绿色账”

有機肥(黑色物)施用中

生態得保護 農民可增收

有機肥比化肥好在哪裡?全程參與此項目的翠屏區土肥站副站長劉蘇介紹說,化肥長期不合理施用會導致土壤板結,同時,化肥施用方式不當導致利用率不高,隨水流失汙染環境。而有機肥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讓土壤更肥沃,保肥保水的能力更強。

劉蘇認為,化肥減量增效和綠色生產是大趨所勢。“翠屏區提出‘化肥施用零增長’,將畜禽糞汙納入綜合利用,讓農業和畜牧業結合起來,形成閉環,實現養殖場糞汙零排放、化肥農藥零增長、茶園耕地質量顯著提升。”

根據翠屏區農林畜牧局的調查,項目實施後,相關養殖場及示範區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將取得可觀成績,畜禽糞汙不達標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農藥化肥直接投入明顯減少,氮磷流失得以控制,土壤緩衝能力提高,生態環境得到保護。同時,扶持一批有機肥加工、運輸、施用的專合社、企業等社會化服務機構,開闢新的就業途徑,增加就業機會,為農民持續增收和精準脫貧作出貢獻。

翠屏区:试点出“亮点” 试出增收“绿色账”

建好的沼液暫沉池

節本又增效 效益看得見

筆者從翠屏區農林畜牧局瞭解到,目前項目已完成建設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區0.91萬畝,其中“茶-沼-畜”種養循環核心示範區4200畝,“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模式核心示範區1300畝,“有機肥+配方肥”模式核心示範區2600畝,“有機肥+機械深施”模式示範區1000畝。同時,建設沼液儲液池75口,沼液輸送管道9.9公里,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基地1個;已建成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3個,正在開展相關監測工作。

通過項目的實施,截至目前,翠屏區茶葉核心示範區和知名品牌生產基地化肥用量較上年減少15%以上,輻射帶動全區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有機肥用量提高20%以上,全區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核心示範區和知名品牌生產基地產品100%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業標準;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5%以上,酸化等問題得到初步改善。從經濟效益來看,項目區養殖場的糞汙處理費,茶園基地的化肥、農藥投入均減少,而茶葉增產增收,合計節本增效708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