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之使命新蔡│“返鄉創業”成國家級試點 企業紮根助鄉村振興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 王姝 雷剛/文 張曉冬/圖

縣之使命新蔡│“返鄉創業”成國家級試點 企業紮根助鄉村振興

(在新蔡縣龍口村扶貧車間工作的殘疾人)

年收入從兩千到兩萬 合作社帶村民動起來富起來

4月18日,在新蔡縣磚店鎮大宋莊村王海來蔬菜合作社,大棚中每一壟土地都被黑色薄膜覆蓋,上面整齊排列著兩排辣椒苗,密密的綠了一片,在陽光的照射下滲出半透明的顏色。技術員崔應起正在用上方懸掛的尼龍線綁住秧苗。“這樣可以防止辣椒長歪。”說話間,崔應起指著走來的老人,“他是王漢中,這一壟辣椒的主人。”

王漢中笑著和我們打招呼,他說:“這批辣椒已經長了四個月,還有半個月就能摘啦!一般的辣椒賣一塊多,有了崔技術員幫忙,這種辣椒現在能賣到兩塊多呢。”他比畫了兩個手指頭。

這是大宋莊項目帶動脫貧的一個基地。合作社分給該村53戶身體有疾的貧困戶每人一塊地,統一發種子、配備技術員指導,村民只要投入力所能及的勞動,就能獲得蔬菜的全部收益。

大學生返鄉創業 互聯網+三產融合帶動村民就業

縣之使命新蔡│“返鄉創業”成國家級試點 企業紮根助鄉村振興

(新蔡縣產業扶貧幫扶(就業)基地。)

帶動貧困戶持續脫貧,除了這種直接種植模式,還有一種託管模式,農民直接拿土地租金和分紅。

大棚內,黃瓜、西葫蘆、西藍花長勢正旺。這個項目託管給本地企業麥佳集團,企業每年拿出租金,作為7個村集體收入。

企業負責人張志良說,如今農村勞動力大都年老體弱,小麥畝產六七百斤,產量低,託管可以給予村民一個保障,“我們通過三次分紅,促進貧困戶脫貧增收。首先給村民一畝地保底800斤小麥,他可以運走,也可以按1.2元一斤的市價賣給我們;公司通過科技增產增效,達到畝產1200斤,其中60%作為給村民的二次分紅;我們在每個村都有社區超市,每購買100元返10元代金券,相當於10%的消費返利。”

張志良是本地人,大學畢業後曾在深圳打工,感慨那裡“太富了”。他發現家鄉的土壤氣候非常適宜發展種植業,決定利用土地和勞動力優勢,給鄉親們生活帶來改變。如今,張志良的企業通過融合三產,實現種植、加工到O2O社區店的產業閉環,去年帶動了1000多戶村民脫貧。

新蔡成返鄉創業的國家級試點

縣之使命新蔡│“返鄉創業”成國家級試點 企業紮根助鄉村振興

(新蔡縣產業扶貧幫扶(就業)基地。)

縣之使命新蔡│“返鄉創業”成國家級試點 企業紮根助鄉村振興

(新蔡南湖街道謝灣村遠程教育溫棚蔬菜種植示範基地。)

本地村民返鄉創業,不僅是張志良的願望,也是新蔡縣正興起的風潮。

2018年,新蔡成為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和返鄉創業的國家級試點。這對於創業者來說,除了政策支持、幹部服務,更多是鄉情的牽絆。

龍口鎮龍口村的扶貧車間裡,員工正埋頭製作服裝。村民賈書煥拄著柺杖一步步挪到工作臺,開始為衝鋒衣縫袖子。

在李橋回族鎮獅子口村的服裝車間,也有同樣的就業崗位。女工時曼曼說,在這裡底薪900元,其餘計件算工資,一個月也能拿到兩三千。

出了車間,整潔的水泥路,沿途種滿了花草。“這是桂花種的。”原玉榮話音剛落,村民吳桂花就騎著摩托車向我們駛來。她穿著鮮豔的舞蹈服,踏板上放著一株花苗。“袁書記,村民看我種的好,讓我給她送一棵。”吳桂花笑嘻嘻地說。“好,好,你種的花苗都活起來了,趕明兒我也種幾棵。”原玉榮說著,黝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吳桂花下車,堅持要我們到家坐坐。乾淨的院子裡,一隻花貓正在綴著紅果子的硃砂根下打盹。“我們原來住的老瓦房,經常漏雨、要塌,去年村裡補了錢,建了新房。”吳桂花說,自己以前做過腦瘤手術,不能幹重活。村裡安排了保潔員的崗位,我閒時還去編織廠做工,一個藤椅能賺7元,加上各種補貼,一年能收入兩萬多元。

“生活條件好了,心情好,身體也好。”每天傍晚,吳桂花都要和鄉親們在村裡的文化廣場跳舞。除了跳舞,她還喜歡在村子裡種植花木,精心裝扮這個美麗的“大家”。

縣之使命新蔡│“返鄉創業”成國家級試點 企業紮根助鄉村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