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善化寺是大同有名的古刹,坐落于老城南门内,俗称「南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时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大部分毁于兵火,金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重建,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更名善化寺,清初大同总兵姜臻起兵反清,寺遭战火摧残,康熙末年重修,1953年至2008年间,又进行了几次大的修缮。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善化寺坐北朝南,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沿中轴依次展开,层层叠高;大雄宝殿前左为文殊阁遗址,右为普贤阁,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全国现存辽、金时期的寺院中,善化寺的布局是最完整的一座。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天王殿本为寺内第一进中的主要建筑,但现为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是金代原构。门外立有两只石狮,门上挂有匾额,寺名自明英宗御赐一直沿用至今。善化寺虽然名气很大,但是,来参观的人却很少,对此,我倒是很高兴,最讨厌人头攒动的景象。美中不足的是,此寺中各大殿内都有人职守,禁止拍照,令人不爽。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墙上嵌有文保碑,落款是「山西省革命委员会立」还真是很讽刺的一件事。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天王殿左右两侧新建有仿古大门,现东侧之门为出入口。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门票50元。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入寺后,先进了天王殿,殿内左右次间有明代所塑四大天王像。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天王神态刚猛,不怒自威,可惜殿内有人职守,禁止拍照,只好从门口拍两张。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从天王殿出来,正对着的就是三圣殿,它位于寺内中部,建于砖砌台基之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殿前月台相当宽阔。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殿顶正脊边的大鸱吻。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充满地方风格的垂兽。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三圣殿檐下斗拱六铺作,单抄双下昂,重拱计心造,非常醒目,起着支撑屋顶的作用,元朝以后,斗拱完全退化成纯粹的装饰品,不再有支撑作用。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作为金代原构的大殿,其最知名的莫过于补间硕大的斜拱,它不但承载着檐部重量,而且还具有装饰作用,形如花朵,宏大壮丽。与梁枋成45°的斜拱或斜昂,是金代斗拱的典型做法,其他时代还未有过,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殿内佛坛上供奉有金代原塑后人重妆的华严三圣像。三尊圣像并列是佛教安置佛像的一种形式,大乘佛教认为,每位如来皆有大量菩萨胁侍,以便度化众生,多半造像时会设置两位胁侍菩萨以代表之;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辅佐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即密宗的大日如来),故称「释迦三尊」,又称为「华严三圣」。殿内不让拍照,依旧在门口凑合拍了。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佛有三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之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称法身,因此「毗卢遮那佛」也称「法身佛」,居中位。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佛身金装,佛座华丽,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左手边为文殊菩萨,文殊全称文殊师利,意为妙德——以其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右手边为普贤菩萨,普贤意为:以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故称普;断道之后,邻于极圣,故称贤。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从三圣殿出来,绕道后面,可见后门上挂有一匾,匾上文字为「大悲菩萨香山传乃宋之元符三年庚辰九月朔,通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戈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三百户蒋之奇所撰也,翰林学士承旨中大夫知制诰兼侍读修国史上柱国食邑一千二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蔡京书撰云,千手千眼大悲菩萨即观音化身也……」不知此匾因何挂在这里。

人间宝刹行:辽金古庙善化寺(上)

注: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