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发话,互联网+医疗国家试点有望落地宁夏!

中国政府网报道,3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宁夏代表团参加审议。一位代表说,宁夏正在大力实施“互联网+医疗”,希望建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纵向打通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部门、区域之间的信息壁垒。总理要求,有关部门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把固定资产投资更多投向基础信息等领域,加快“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建设,让优质医疗教育等资源,普惠更多基层群众。   2017年,宁夏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并取得初步进展。目前,宁夏已初步建成了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还积极引入互联网医疗第三方平台作为专业运营方,为全国1.6万名专家在银川办理了多点执业备案,成为随时可以在线会诊/复诊支持的远程专家库,拓宽远程专家门诊形式,已帮助1千余名患者,不出宁夏,甚至不出本市,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同时,已有4.2万名宁夏地区患者接受过全国医生“互联网+医疗”服务,单异地就医的交通成本一项,就为患者节省了数千万元。另外,远程医疗服务的使用量和运行效率大增,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从根本上保障分级诊疗的工作机制常态化。 关于银川互联网+医疗的工作汇报,获得了来宁夏团参加审议报告的克强总理的认同。 我们不可能让优秀的医生来回移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让他们享受更优质的医疗。让数据跑路,让老百姓得实惠。 

 互联网+推助优质医疗资源流向西部  

西部地区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密度低,医疗卫生体系的人均运行成本高,且优质医疗资源匮乏,贫困地区这一短板更加明显。   但,全国政协委员,宁夏自治区卫计委主任马秀珍在最近两年的工作经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可以有效缓解西部优质医疗资源(特别是临床专家)不足的问题,帮助西部地区百姓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互联网餐饮、摩拜滴滴等出行平台,都开始进入西部地区,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这些创新案例,也为解决西部医疗问题带来了借鉴。”马秀珍认为,互联网跨越时空、简单、高效、直接的特点,完全可以帮助医疗卫生事业产生创新的模式。但同时,她也意识到,东、西部地区情况差异大,发达地区的医改经验,西部很难照搬,互联网+医疗同样,需要针对西部特点进行探索。  因此,马秀珍参加今年全国政协会议的重要提案,就是建议:在宁夏设立西部地区“互联网+医疗”运行试点,在多方面积极创新尝试。争取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摸索出一套适合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低成本、高效率、患者高满意度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    在马秀珍的建议里,西部“互联网+医疗”运行试点,首先以西部地区的患者需求为中心,借鉴其他行业“+互联网”获得高速发展的经验,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参与西部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发展适合西部地区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形式和服务内涵——扩大远程门诊、远程诊断、远程会诊等远程医疗服务规模,利用互联网模式创新常见多发性疾病、慢性病的复诊流程,提升基层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和签约居民的服务感受。   “最终,提升西部地区的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西部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马秀珍认为,只有引入互联网行业先进的技术优势、运营能力、商业模式,发展多层次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才能让西部抓住“国家推进医生多点执业”的契机,激励并引导全国各地的医疗专家,充分利用“远程门诊/会诊”通道,为西部、为基层患者提供精准诊疗服务,赚取合法收入,建立“专家下基层”的长效机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