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25.6筆交易!科技如何改變金融,螞蟻金服成長史中有答案

一個月內牽手了三家銀行。

繼光大、華夏銀行之後,浦發銀行與螞蟻金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人工智能、生物識別、數據風控等展開合作。此前,螞蟻已將餘額寶、花唄等核心金融場景向金融機構開放。這也表示相對於金融機構,螞蟻金服再次明確了自己的服務性質科技企業的定位。

每秒25.6筆交易!科技如何改變金融,螞蟻金服成長史中有答案

從成立的最初,螞蟻金服就旨在用科技的解決傳統金融不能企及的問題。我們現在能隨意網購剁手買買買的背後,都是科技對電子支付渠道革新後才達到的成果。

比如在2017年雙十一這天,支付寶的交易峰值達到了一秒鐘25.6萬筆,這在傳統金融機構是一個天文數字。

每秒25.6筆交易!科技如何改變金融,螞蟻金服成長史中有答案

要知道在2004年淘寶日交易量達到8000筆時,甚至需要調動十幾家銀行工作人員來對賬,轉賬憑證要用麻袋裝,打印機熱的發燙,一秒25萬?不存在的。

從那時起,馬雲意識到傳統金融機構無法滿足淘寶日益增長的交易需求,開始建立第三方支付平臺,採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通過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接口對接而促成交易雙方進行交易。

這就是螞蟻金服的前身,支付寶的由來。

每秒25.6筆交易!科技如何改變金融,螞蟻金服成長史中有答案

最初支付寶的誕生是為了服務淘寶的網購業務,但第三方支付機構業務不僅與銀行業務存在重疊,並具有先天優勢。

如果銀行想在線上支付有所作為,就必須實現跨行業合作,溝通成本巨大。而第三方支付攜獲客優勢、市場優勢、技術優勢,可以擊穿這層壁壘,通過第三方支付和銀行的合作,能夠打破傳統銀行的跨行業合作壁壘。

於是支付寶逐漸延展出成為集網上支付、電子支付、電話支付、充值卡支付、代收代付等多功能於一身的支付平臺,同時進入航空業、保險業等生活服務領域。一直到2008年建設銀行看中了支付寶信息流帶來的良好反饋,率先與支付寶展開信貸服務合作。

但馬雲時刻銘記著阿里巴巴"為小微企業服務"的初心,於是2013年螞蟻金服的前身小微金服成立,後一年螞蟻金服成立。隨著互聯網崛起,科技給金融帶來得便利也一度讓金融成為大街小巷的話題。

人人想要在夢幻的金融市場中分一杯羹。但對於普通用戶而言,金融確實複雜又陌生,什麼是基金,什麼是貨幣基金,什麼是市場運行規律,如何開戶如何購買如何贖回購買的基金。這些問題阻止了普通用戶想要參與進金融的腳步。

每秒25.6筆交易!科技如何改變金融,螞蟻金服成長史中有答案

螞蟻金服秉持著服務態度,應時推出了餘額寶,只要把錢轉進餘額寶就能自動獲取收益,並且隨時可取。這一點讓與餘額寶合作的天弘基金在十多天裡吸金無數,到2017年,餘額寶成為全球最大公募基金。此時互聯網金融也迎來蓬勃發展。

當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傳統金融機構就感到了威脅。但螞蟻金服並非要顛覆或取代傳統金融機構,而是要與傳統金融機構一起融入新生態,把金融普惠帶給每一個人。

每秒25.6筆交易!科技如何改變金融,螞蟻金服成長史中有答案

從14年成立伊始,螞蟻金服就表明姿態,用技術賦能、積極擁抱傳統金融機構。2017年螞蟻再次強調要將新技術和產品向金融機構全面開放:"成熟一個,對外放一個"。

於是我們看到,螞蟻金服相繼在金融雲、生物識別、區塊鏈、開放平臺、風控、信用、核審領域進行開放,開放技術越來越完整、越來越核心。普通用戶也享受到了刷臉支付、快捷支付、先買後付等金融服務。

而隨著螞蟻與金融機構的更緊密擁抱,未來的金融也將吸收雙方優勢,讓用戶的金融服務更加便利,讓金融的生態更健康更有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