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聽聽基層幹部怎麼說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的出臺引起強烈反響。怎樣改善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環境,做到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怎樣把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運用好,激發幹部活力?來看看他們怎麼說——

今天,曉軒推薦“學習小組”向基層幹部們發出的一項留言徵集, 現展示如下,供大家參考~~

怎樣讓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聽聽基層幹部怎麼說

健全激勵機制

和容錯糾錯機制

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那些敢於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幹部撐腰鼓勁。

——2017年10月,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網友留言:

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撐腰鼓勁的政策思路是正確的。其中知錯是關健,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應該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做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

激勵幹部幹事創業,首先要為幹部減壓。當前存在一種不好的現象,就是針對基層的檢查考核過多,而且動不動就是一票否決,讓基層幹部疲於應付各種檢查考核。為基層幹部減壓,才能讓他們有精力去做改革創新的“急先鋒”。

激勵要從精神層面下功夫,要體現組織關心,定期對幹部談話,在基層工作,從上級傳下來的只有任務,組織關心這一塊嚴重缺失,我是一名大學生村官,我也為能參加到這場必將被載入歷史的脫貧攻堅戰而自豪,但是我的工作不穩定,鎮上如果人手不夠就把我借調走,從來沒有體現組織關心,這點讓人比較寒心。

要保證制度執行的嚴肅性,不以單位領導的好惡或情感而選擇性執行,制度不能成領導權力的“稻草人”

關於是否符合容錯範圍,不能光靠上級部門單方面下定論,應該上下結合,聽一下基層老百姓的意見,要相信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發揚好走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

用好民主生活會,幹部能上能下應該有基層群眾的發言權,紅臉出汗後繼續我行我素的誰還給你提意見,幾輪後臉皮變的越來越厚了。高質量的民主生活會很重要。

要設立政治立場、工作紀律、生活作風等諸方面的底線,只要不觸犯底線,鼓勵大膽幹。允許非主觀原因的失誤。

容錯糾錯更不能簡單停留在文件中,要有典型案例,可參考可借鑑。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方面失職追責問責有反面案例,容錯糾錯更需要正面典型教育激勵,不然只能是空對空。

完善民主集中制,集體討論、集體決策、集體擔責

怎樣讓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聽聽基層幹部怎麼說

關心愛護基層幹部

對幹部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讓廣大幹部安心、安身、安業,推動廣大幹部心情舒暢、充滿信心,積極作為、敢於擔當。

——2016年1月,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網友留言:

對基層幹部的關心要真關心,不能流於形式和表面。比如工會搞福利,不是隻發個蛋糕、生日卡就完了,而是真的去關心基層幹部家庭矛盾、老人照顧情況、子女入學入托情況、退役軍轉思想情況等。

讓多勞多得成為常態,特別是鄉鎮幹部待遇,鄉鎮條件最差最苦,福利和地位最低,付出與得到不成正比是影響幹部積極性的重大原因之一。

我是一名基層扶貧幹部,根據我一年來的觀察,有車補的人基本不用下基層,即便下基層還照坐公車,而大部分在基層工作的人根本沒有車補。

探望父母親假由4年一次改為一年1-2次,每次一週。基層幹部根據在基層工作的工齡給予不同療養待遇。不能把療養搞成簡單的單位旅遊,而應該讓基層幹部能與家人一起共享天倫之樂。

嚴格將帶薪休假、工會福利等相關文件落實到位,有文件支撐的福利補貼該發就發,不能將其與沒有文件支撐的福利補貼和灰色收入混為一談。

我是一名脫貧攻堅一線戰場的第一書記,上級出臺了相關的幹部激勵機制,但很多流於形式,如獲得優秀即可提升職務職級或者加工資。

希望能夠有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基層幹部群眾的待遇。

基層幹部,尤其年輕幹部的心理疏導必須要重視了

,政策和工作高壓下,基層幹部抱怨、抑鬱、影響家庭不和諧等現象已經比較嚴重。建議可參照企業做法,在培訓中增加心理疏導方面的課程。

要加大從基層選拔使用幹部的力度。在薪酬方面,要對長期堅持在基層第一線的幹部予以重點傾斜,讓基層幹部“勞有所值”。

怎樣讓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聽聽基層幹部怎麼說

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

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使那些對群眾感情真摯、深得群眾擁護的幹部,那些說話辦事有灼見、有效率的幹部,那些對上對下都實實在在、不玩虛招的幹部,那些清正廉潔、公眾形象好的幹部,得到褒獎和重用;使那些享樂思想嚴重、熱衷於形式主義、嚴重脫離群眾的幹部,受到警醒和懲戒,用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黨心民心。

——2013年2月,習近平在甘肅調研時強調

網友留言:

打通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提拔通道,不要設年齡限制,讓真正能幹出事業的人有上升通道,有政治前途。

一是樹立正確選人導向,基層是“大舞臺”,不是“養老院”,真正把想幹事創業、能吃苦耐勞的人選到基層,將鄉鎮招人權限下放至縣一級,開展自主招聘,做到不唯“分”選人,省市縣選人要求必須具備三年鄉鎮工作經驗;

二是用人唯才而不唯“編”,打破鄉鎮用人唯公務員這一做法,真正做到“五湖四海、任人唯賢”。

個人以為,不是要建立激勵機制,而是應建立主要領導幹部選人用人不當責任倒查機制。為什麼有人敢用無德無能或無德有能者,因為沒有一點風險。

重點是,怎樣分類考核?考核結果怎麼作用?以前單位搞了一陣“三評三考”,上評下評同級評,效果很好,連續優秀幾年必須提,後來換一評,效果也有,但明顯在考核結果使用時,留下了很大操作空間。

排名一定是目標和結果數據化的,有時間節點的,有具體事情的,可以衡量的。排名靠前的樹榜樣推廣學習,排名在後的給出整改期限,KPI 指標化管理讓基層幹部敢於簽訂責任狀,敢挑擔子,敢擔責任,讓基層幹部對結果負責。中層組織要給支持給流程給渠道,對基層領導幫扶引導。

還需進一步完善青年幹部遴選機制,規範遴選標準,減少考察人為因素比重,規避熟人上生人下的潛規則,拓寬年輕幹部晉升渠道,增加科員以上職位職數,以公務員考試的嚴格標準來選拔優秀幹部,讓想幹事能幹事的幹部大有作為。

完善幹部考核機制。根據職責情況,不僅要在本單位考核,還要延伸到其他相關部門乃至群眾,特別是縱向延伸到基層,讓認識、瞭解幹部的人來評價幹部,真正實現幹部能上能下。

更重要的是,對那些真幹事能幹事的幹部適當啟用破格提拔機制,甚至火線提拔,制定破格提拔的實施細則,讓幹部看到希望,這樣,就把幹事創業的氛圍營造出來了!

怎樣讓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聽聽基層幹部怎麼說

破除官僚主義、形式主義

有的不顧地方實際和群眾意願,喜歡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表態,盲目鋪攤子、上項目,最後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後遺症。有的對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對下吆五喝六、橫眉豎目,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甚至不給錢不辦事,收了錢亂辦事。有的官氣十足、獨斷專行,老子天下第一,一切都要自己說了算,拒絕批評幫助,容不下他人,聽不得不同意見。

——2013年6月,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網友留言:

我想說一個細節問題。很多時候,群眾找相關部門辦事,就算弄錯了職責權屬範圍,也不應該用一句“不歸我們管”打發了。作為公權機關,本來就有很多內部聯繫通道,希望部分公職人員將工作方式轉變為“你別急,我給你打個電話問問”

各級黨委特別是一把手,應正視偏差、端正指導,首要的是把黨的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群眾路線、黨內民主等基本原則撿起來、堅持下去,既喊口號,更要行動,自覺抽出時間、撲下身子、脫鞋下田,求基層意見、聽群眾訴說,在破解問題短板中推進建設。

建立科學的政績觀是關鍵。有認可,快馬加鞭!更重要的是,未被認可與關注,也能自覺奮鬥,持續工作!

其實,在基層的幹部職工最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官員,要求搞變通,問題不上報,將檢查擺在第一位,檢查過後,一切照舊!

基層幹部,是離百姓最近領導,俗稱“父母官”,基層幹部的素質高低直接對百姓的影響程度最直接,容易產生的印象和思想也最深刻,就糾錯而言還要防微杜漸,不留滋生的土壤。加強學習是基礎,常態管理是關鍵,嚴格監督是手段,懲前毖後是目的。

上級一聲下令,村級還沒時間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就要報“好”的結果了。一個人的認識、群眾的認識、做思想工作是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的。並且還要留痕跡、留電話錄音,應對“有作為”的考查

作為80後一員,非常榮幸經歷了村、鎮鄉、市、省的工作經歷,目前在市一級埋頭苦幹。感到很多人把工作標準定位在領導滿意而不是群眾認可。因為普遍幹部認為:群眾認可是“眾口難調”,難度頗大;領導滿意是“一本萬利”,容易達到。建議:持續發揮專職副書記抓黨建作用,豐富考核手段,把為群眾辦實事的人選到業務崗上去。

說實話,以前工作的時候白加黑,5加2都覺得挺開心,因為本身就是農民的兒子,做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事。近些年工作越來越小心翼翼了,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屬地管理。這四個字包含的內容太豐富了,意味著所有的工作,只要上面開會發文佈置了,鄉鎮幹部就有責任。殊不知,經過這些年的改革優化,基層鄉政府已經沒有什麼行政權力了,遇見急難險重等中心工作,我們只有做思想工作這一招,實在做不通的,可能就要被問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