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企業齊降價,價格戰一觸即發!

進入2010年,飼料行業出現了新的變化。不同於2010年之前飼料行業總產量、飼料企業數量都呈現欣欣向榮的增長的局面,2013年之後飼料總量進入飽和甚至出現歷史第一次下降,飼料企業數量也開始大幅減少,飼料行業的發展從迅速增長進入嚴酷的競爭階段。如今豬價低迷期間,最先考驗的就是飼料企業的採購能力,在保證品質的基礎上,誰的成本更低,誰就有可能贏得市場。

2018年春節後豬價大跌,一直跌到5月上旬的9.9元,3月份以來生豬養殖業全線虧損。這樣的背景下,今年飼料企業掀起了幾次降價潮。不僅僅參與降價的企業多,而是間隔時間短,次數頻繁,不論中小企業還是集團企業,都感受到競爭的激烈。如果我們回顧歷史,很難找到飼料企業降價這麼迅速的時期。在5月份飼料企業集體降價之後,剛進入6月各大企業又出現下調價格的浪潮。

2018年6月5日零時起,雙胞胎、大北農、唐人神、柯恩等飼料企業均發出降價通知。廣東、廣西、海南21家雙胞胎工廠將同步降價,包括三胞胎在內,雙胞胎、金蘋果、豬三樂、鴻牌、華一、永博等所有系列的仔豬料、小豬料、中豬料、大豬料統一降價50元/噸。豬料價大面積下調,可見5月份的反彈真的出欄了很多豬。

近幾年來,行業集中度在提高。環保政策對行業的影響,不少散戶退出。而近期豬價行情低迷,養殖戶去外省購入豬苗回來養的變少了。面對行情,養殖戶也在淘汰母豬,總體來說,豬變少了。

近期的數據顯示,各地生豬出欄體重仍在逐步走低。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養豬的風險將越來越大,生豬生長速度也會逐步減慢。出欄體重的降低將會直接影響到整體供肉量。

飼料市場競爭激烈,飼企壓力倍增

前期飼料原料價格上漲導致終端加大庫存儲備,市場消費提前透支。除大集團自建豬場自供飼料外,吃外購飼料的豬變少了,意味著市場蛋糕變小。

上半年,飼料企業普遍豬料銷售不佳,有的甚至下降了兩三成,而六月份是飼料企業競爭的關鍵時期,因為六月份是飼料企業半年度考核的最後一個月。飼料企業銷量的壓力倍增,出於提高銷量考慮,飼料企業也會適當降價。因此,飼料降價的頻率、幅度與原料走勢的相關性變弱了。也有的企業為了沖銷量,改降價為促銷,一方面讓養殖戶有心理安慰,另一方面又能促進企業的銷量。

飼料漲價降價如此頻繁,可以預見,養殖行業集中度的逐步提高將影響飼料行業的格局,飼料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更加野蠻。截至本稿發佈,部分飼料企業已經發佈下調價格的通知,但大多數集團企業還未跟上。

我們知道,在2016年-2017年眾多中大型飼料企業都發展了養豬業務。而今年豬價低迷,不論是雙胞胎、大北農、新希望六和,還是養豬為主業的溫氏和牧原,全部處於虧損之中。這種狀態之下,對於飼料企業來說,飼料板塊的盈利可以對整個企業的利潤起到平衡的作用。因此在降價的時候,飼料企業應當更為謹慎才是。但事實是儘管養豬業務虧損,但飼料企業下調價格的頻率和速度非但沒有下降反而更加迅速。這很大程度上也說明今年飼料市場的競爭尤為激烈。

這個時候再來看今年的降價潮,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企業們會如此頻繁且積極。

表面上看起來價格戰更多是集團企業之間角力,但實際上卻是整個飼料市場的競爭。在一次又一次價格戰下,最先淘汰的將是產品沒有競爭力的中小飼料企業。

面對如此激烈的行業格局,大家準備好迎接挑戰了嗎?

(新飼料綜合豬易網靜書、豬場動力網、新牧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