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电视剧《花千骨》里面,凤凰眼泪凝结成天水滴,加上花千骨的一滴血孵化而出异朽阁的灵虫,称为“糖宝”。它善良可爱,讨人喜欢。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糖宝《花千骨》剧照

在荔波县,也有一种“糖宝”。它不仅仅获得全县人民的欢心,还承载了广大农户的梦想,在脱贫攻坚中担当重任,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钱宝宝”。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荔波县的这只“蚕宝宝”,被人们百般呵护,广大领导干部职工、农技人员、农民朋友在它身上倾注了诸多心血。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它,就是蚕。

在荔波县,桑蚕成了田间地头的热门话题。

种桑就养蚕,有蚕就种桑。

雪白的蚕茧,绿油油的桑叶,给荔波带来了希望。

来,听听“糖宝”与荔波有着怎样的故事。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绿油油的桑园在荔波随处可见

桑蚕市场不稳定 农户遭遇“滑铁卢”

尧明村地处黔桂交界,虽然远离荔波县城,但是因为与广西环江县接壤,深受来自广西方面经济文化的影响。彼时,广西方面种桑养蚕带动很多群众发家致富,尧明村百姓近水楼台先得月,也紧跟着广西的步伐,早在2003年就抛开传统农业学着“摘新叶养虫虫”。

可是,好景不长。几年之后的2008年,因为价格市场的不稳定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原因,蚕茧价格大幅度跳水,一天一个样。

“蚕茧最先降到七八块、五六块,最后降到一斤两块钱!连本都收不回!”村民何晚珠说。

根据荔波县农业部门的资料显示:

荔波种桑养蚕始于本世纪初,由东北部乡镇农民群众自发引进小面积试种开始的,试种后效益好。在2007年,荔波县桑蚕产业发展到1.7万亩,种植范围扩大到西南部的乡镇。由于当时没有加工企业带动,加之受金融危机大环境影响,丝绸产品销售受到严重冲击,鲜茧价格大幅度下滑,导致2008年大面积毁桑种蔗,种桑面积从1.7万亩下滑到不足0.3万亩。遭遇2008年的“滑铁卢”,荔波桑蚕产业就此被冷落。

桑蚕产业优势多 二次发展再起航

几年之后,鲜茧价格市场回暖,不服输的荔波农户也开始小规模的试着拼搏,全县桑树种植面积扩大了近万亩。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荔波雪白的茧

2013年,广西老板覃祥永看好荔波桑蚕发展前景,在荔波注册组建贵州绿宝石丝绸有限公司,并投入5000元万资金在茂兰建了有9个机组年加工蚕茧量1300吨缫丝加工厂,于2014年成功运行。仅2016年,该公司收茧400吨,产值达3000多万元,生产白生丝70吨,工业产值达2100多万元,交税126万余元。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绿宝石丝绸有限公司缫丝加工厂

为此,2016年末,荔波县委、县政府决定重振桑蚕产业,把它作为脱贫攻坚“一县一业”进行重点培育,重新开始桑蚕产业的二次发展。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缫丝加工厂女工在蚕丝生产线上忙碌着

产业发展资金是根本保障。荔波县明确从2017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作为桑蚕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桑苗、小蚕共育、蚕房建设的补助和技术培训。

有好效益来拉动。种桑养蚕亩产鲜茧150公斤,收入约6400元,而水稻亩产800公斤,按每公斤元计算产值也才2400元,比种桑养蚕少约4000元。为此,种桑养蚕与其他种植业相比,更能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增加了蚕农种桑的信心。

看到荔波本地终于有专业的企业收购蚕茧,村民何晚珠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于2013年再次重操旧业。去年,何晚珠和老伴、儿媳三个人在家打理8亩桑园,让他在养蚕中收入10余万元,“现在的蚕,是越养越热心叻”。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女工在筛检不合格蚕茧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为了做大做强桑蚕产业,荔波县出台用活土地、资金保障、蚕茧销售、种养保险等7个方面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当年内,对新种植连片桑园20—50亩奖励50元/亩、50—100亩奖励70元/亩、100—200亩奖励100元/亩,200亩以上的每超出1亩另奖10元;种植面积10亩以上且新建标准化蚕房养蚕的,每平方米补助200元;蚕农销售鲜茧给县内企业且达90公斤以上的,每张补助100元;对精深加工的县内桑蚕企业按当年纳税额的20%给予资金奖励。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绿油油的桑叶,给荔波大地带来了希望

现在由政府做引导,专业的公司来进行市场运作,部门提供技术服务,桑农的桑苗、化肥、竹子等都是有补助的,成立国有企业公司对全县的桑蚕统一规范管理,确保用好桑叶培育出好蚕。同时,由县里管理整治好收购价格市场,每天在所有的蚕茧收购点公布当日国内市场标价,还对蚕农的茧实施保护价收购,确保蚕农的利益。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蚕茧

为什么一定要选出发展桑蚕产业?

桑蚕产业相对其他传统农业,颇具优势。主要是时间短见效快,一次种植桑树可以管几十年;投入少产出高,每亩投入千元可以产出近万元;劳动强度不大,老少皆宜,需要劳动力少。荔波县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产出的蚕丝质量比较好,每吨市场售价都比其他省份高出几万元。

荔波村村组组 推动种桑养蚕产业

推行3种生产方式灵活种桑养蚕。在荔波县委、县政府扶持政策基础上,各乡镇相应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引导、激发农户自发参与到种桑养蚕产业中来,自发生产。同时,也引领群众生产方式,采取乡镇桑蚕产业公司链接种桑养蚕合作社、种桑养蚕合作社链接种桑养蚕户方式,将分散的蚕农组织起来,引导、支持群众把土地集中给合作社实行连片种植,分户管理,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

另外,由县国有富民公司链接乡镇桑蚕产业公司,根据实际需求,对无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户,统筹土地流转,新建桑园,组织养蚕生产等工作,利益分配按公司基地效益分红模式兑现,实现兜底生产。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女工在蚕房摘蚕茧

为了帮助蚕农尽量降低风险,落实四项保障措施进行呵护。在种植风险保障方面,荔波引导种桑养蚕农户参加桑园种植保险、养蚕风险保险、桑蚕价格保险,除上级补助部分保险费外,不足部分由国有富民公司和政府分摊解决,确保农户种养得到全部入保;在市场风险保障方面,组建“荔波富民农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承接种桑养蚕产、购、销服务,专门从事蚕桑生产、鲜茧收购,并与乡(镇、街道)或种养企业签订蚕茧收购合同,乡(镇、街道)与村级合作社签订蚕茧收购合同,村级合作社和种养户签订蚕茧收购合同;在技术风险保障方面,加大桑蚕种养技术的传播力度,扩大技术覆盖面,确保了种桑养蚕区的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要有5—10名桑蚕种植技术骨干,每个种养户都有1人懂得桑蚕种养技术;在基金风险保障方面,严格按照程序审批资金,按照基金管理办法,财政、审计部门共同制定了一整套的基命拨付制度,实行专账、专户、专人管理。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村民在采摘桑叶

据悉,截至5月13日,荔波县新增桑园面积2.06万亩,加上2017年1.5万亩,全县桑园面积累计达3.56万亩。各乡镇办示范点12个,示范面积1845亩。覆盖农户8927户35708人,其中贫困户4525户18100人,占现有全县贫困户21117户的21.43%,当中有近90%贫困户因为参与桑蚕种植而退出了贫困户行列。去年荔波县蚕房建设面积35万平方米,今年到目前已经完成蚕房建设面积2215平方米。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正在进食中的蚕宝

在三种生产方式的推动下,2017年至今,全县桑蚕产业覆盖了8个乡(镇、街道)、94个行政村,村组覆盖率均达100%,所有种桑蚕户全部加入合作社,覆盖率达100%。荔波县去年生产约150吨丝绸主要销往山东和江浙一带,产值大约7000万元。去年荔波养蚕1.68万张,鲜茧总产量69.384万公斤,总产值3192万元,总币化收入2771.66万元。全县3.1万亩桑园中,有6125亩是合作社或种植大户采取土地流转种的,每亩支付租金400元,农户获得248.6万元土地流转金。同时,当地农户在丝绸有限公司就业或者帮大户栽植桑苗,获得劳务报酬约800万元。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即将加工成丝绸的蚕茧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苏宁易购进驻荔波!进店有好礼,抽奖送苹果X

↓↓↓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往期精彩回顾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荔波:“蚕宝宝”变“钱宝宝” 托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监制:全媒体中心 程兴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