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我們的男神,我們欠他一個熱搜

我們在沙漠上種出了水稻!

不久前,袁隆平團隊在迪拜熱帶沙漠實驗種植水稻,結果最高畝產超過500公斤,表明在熱帶沙漠實驗種植水稻成功!

這才是我們的男神,我們欠他一個熱搜

未來的未來,會有更多人,因為袁隆平和他團隊的努力,而不用擔心集飢餓,不用為溫飽發愁。

曾經有統計,說袁隆平的水稻養活了8億人。可這並不是終點,8億,10億,12億……這個數字會不斷增加,因為他——袁隆平還在。

從我們有記憶開始,袁隆平的名字就一直被提及,一直和“水稻”一起被提及。記憶裡,他似乎一直是教科書裡照片中的樣子。

是啊,教科書中的他不會變,我們也一直以為他不會老,但其實,科研成果不斷往前走,水稻養活人口的數字不斷上漲,與之相對的是他漸長的年紀。

88歲,你得承認,他真的老了。

他早就可以躺在功勞簿上 過過悠閒日子,但他還是奔忙在田間地頭。甚至年紀一大把了,突然被人放在放大鏡下指摘。

“為什麼還要研究水稻,我們可以進口啊,可以吃別的呀。”

“他研製的水稻口感不好。”

“他都買寶馬了,別吹了。”

一生功績,比不上鍵盤俠的三言兩語。他們用語言試圖將一個人推向深淵,可是他們並不知道這個人,到底發出了多少光亮。這才是我們的男神,我們欠他一個熱搜

在袁隆平發現那株成功培育的稻株之前,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呢?

全世界有超過8億飢餓人口,全球平均每天有2萬多人不幸餓死,其中近一半是兒童。

那時候,溫飽還是中國最頭疼的難題。人們吃不飽肚子,只能吃糠皮、草根和樹葉,有的地方人餓得實在受不了,就吃不能消化的“觀音土”。

許多人患上營養不良的水腫病,有的人土吃多了,不久會“腹墮而死”……

後來,後來我們都知道了,我們漸漸忘記了飢餓,彷彿它從來沒有出現過在這片土地上,唯有父輩偶爾講起,我們才能從他們的話語中依稀瞭解——他們曾直面飢餓與死亡。

而我們輕描淡寫的“發現”二字背後,是袁隆平的16年,是無數科研人員的日日夜夜。

試驗田被蓄意毀壞。試驗田被踩爛,稻苗被拔光,5年成果幾乎付諸東流……

1976年開始,全國推行雜交水稻,到1998年,全國一半的稻田都在種雜交水稻。

他被全世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這是很多人一輩子榮耀的頂點,卻只是袁隆平的起點。這才是我們的男神,我們欠他一個熱搜

後來,他又帶領團隊實現了水稻去鎘技術。這樣只為了讓你吃的水稻種植範圍更廣,更健康。

再到海水稻,這已經不知道是他的第幾次嘗試。

他想得到什麼呢?

是了,如今我們都喜歡談論等價交換,談論利益,所以他想得到什麼呢?

傢俱。這才是我們的男神,我們欠他一個熱搜

好像很久沒有見過這樣的電視了。這才是我們的男神,我們欠他一個熱搜

其實何止是簡單,是老舊,古樸,是難以想象這樣一個科學家,過得如此簡樸。

袁老的兒子無數次勸說父親,說他們兒女出錢給他翻新一下,絕不花國家一分錢。袁隆平還是拒絕了,他說,何必麻煩。這才是我們的男神,我們欠他一個熱搜

對於生活,他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

“我穿的衣服超市十幾塊買的,我非常滿足了。”

穿衣服,過生活要什麼品牌,那是生意人的事,我們做科研的不那樣。

這才是我們的男神,我們欠他一個熱搜

網絡上謠傳他身家千億,說他是首富,這些話他都知道。但他說:我一笑置之。

他有錢,不過錢都花在了“蠢”地方。搞科研拿的獎金,他設立了科技鼓勵基金,發給對於科研有突出貢獻的人。

他也知道自己不再年輕了,所以他比誰都更希望有人來接替自己,有人來讓這項事業繼續,越走越好。這才是我們的男神,我們欠他一個熱搜

他也有所求:

我曾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長,籽粒像花生米一樣大,我和助手們一塊在稻田裡散步,在稻穗下面乘涼……我把這個夢稱為“禾下乘涼夢”。這是我的夢想,是我追求的目標。這才是我們的男神,我們欠他一個熱搜

我知道,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這一個寧可看漂亮面孔念數字演戲,也不願意聽科學家講話的時代……

可是這不該,這也不對。我知道,是非對錯,時間總會評定,歷史會讓袁老這樣的人得到公正的評判。

只是心疼,心疼這個心心念念全世界人半輩子的老人,這個明明可以發財,卻“蠢”了半輩子的老人,在88歲還要遭遇如此非議。

這個時代已經太嘈雜了,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是讓這些埋手做事,做了一輩子的人,得到公平的對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